霸权遗迹:冷战拖垮苏联的同时,美国也早已在对抗中被消耗殆尽

春迟嫣韵谈军事 2024-03-28 10:16:35

对于美国实力的巅峰时期,大家一般会认为是冷战结束之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然而实际上,美国霸权奠基的一战和二战之间,才是美国相对实力最强大的时候。冷战结束后,看似强大的美国早已在跟苏联的对抗中被消耗殆尽。当下的美国虽然看上去依然强大,实际上早已外强中干,充其量算世界霸权国家的遗迹罢了。今天的美国,和二战前的英国状态上差不多,都在依靠过去创造的辉煌,维持着霸权国家最后的体面,真的爆发类似一战二战那样剧烈的动荡,曾经英国的遭遇,也会在美国身上重演一遍。

这个观点实际上并非是我的独创,说真的,一些创新型概念也非我辈所能。我只能在这个概念之下找一些佐证,来证明这个概念是否正确罢了。

二战后,实力强大的美国开始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历史学家一般意义上将这场援助,看作是对抗苏联的需要。不能说没有这个因素在,但是当时很多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也在这个援助计划之列,就不能单纯的用世界大国的竞争来解释这场援助的成因了。

大家都知道,一场二战将当时的欧洲给打了个稀巴烂,除了投降的法国以及海峡对岸的英国还稍稍有些实力,其他的国家基本上在战争中,工业基础都被砸烂了。而战争最大的受益者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将整个欧洲的财富虹吸到了美国。这个时候的美国如果对欧洲不管不顾,任由欧洲从零开始,可能欧洲发展的速度会慢很多,但是这会带来另外一种后果,就是重新发展后的欧洲,并没有美国的利益在。

马歇尔计划的本质,名义上是援助欧洲的战后重建。实际上是美国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间接来控制欧洲的经济。这是典型的资本输出想要达成的目的。只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让世界陷入了意识形态斗争为主的冷战中,此后马歇尔计划才被看作是帮助欧洲对抗苏联威胁的原因。

冷战的开端,实际上是发生在东北亚的朝鲜半岛上的一场战争,看似一场朝鲜半岛的统一之战,最后演变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武力对决。这场战争让美国意识到,必须阻止苏联对外输出社会主义革命,才可以保障美国在全球的利益。这一时期的美国,实力达到了相对其他国家的最巅峰时刻,自然在意识形态对抗中担当了西方国家主力的角色,而那些个欧洲国家在美国的带动下,成为了美国在欧洲方向对抗苏联的助力。

真正打垮美国的,是越南战争。我所说的打垮,军事斗争还只是表面,对美国造成更大冲击的,则在经济层面。

军事只是政治的延续,它所能发挥的作用看似很大,但是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但是一场战争对经济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当一个国家陷入长期战争后,无论战争是否在本土发生,都相当于给自己国家的经济开了个血槽,这个血槽会在战争的消耗下导致国家经济持续不断地失血。越南战争失败以后,美国不得不在冷战中选择战略收缩,正是因为这场战争的消耗太大。

此外,从全球斗争的角度上说,美国要想团结西方世界,包括日本和韩国。必须对后者许以利益。简单说就是别的国家,为什么愿意跟着美国反对苏联的问题。看似意识形态争端,也只不过是大家利用的手段而已,其背后全都是赤裸裸的经济利益。

回到我们上面的问题,如果美国二战后手握大量资本,对欧洲重建无动于衷的话。欧洲要么依靠苏联,要么自己慢慢发展。加上欠了美国那么多的外债,想要经济快速起飞,是根本就做不到的。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第一可以收获一票小弟的支持,第二还能通过资本输出控制这些小弟的经济。可谓一举两得,既收获了经济利益,又获得了盟友的支持。

在东北亚对待日本和韩国,实际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朝鲜战争的大量订货,直接将二战后被打烂的日本工业复活。如果再加上越南战争的需求,则是直接帮助了日本经济的起飞。

再说的深一点,日韩和欧洲为什么唯美国马首是瞻?若非美国对其经济上的扶持,若非跟着美国有肉吃,谁愿意为了所谓的意识形态争端而放弃自己国家的发展?美国与其盟友之间,说是为了对抗苏联,倒不如说是双方各取所取。美国援助他们可以消化过剩的资本,而这些国家接受美国的援助可以帮助自己国家的经济快速起飞,仅此而已。

但是这一切都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对美国的影响是深刻的,难以想象的。而且这种影响即便是到了今天,依然在威胁着美国世界霸权的底座。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产业转移。如果二战后美国通过资本输出帮助欧洲和日韩发展经济,通过意识形态争端,输出资本控制了这些国家的经济。那么到70年代之后,欧洲和日韩的经济已经有了些许起色,这个时候日本和欧洲对于美国资本的需求反而没那么强烈了,他们更想要的,实际上是来自美国的产业。如果说过去美国援助是在借钱给这些国家的话,那么在这些国家工业基础得到恢复之后,自然想获得更多可以创造利润的产业。

再加上越南战争失败后,深陷战争泥潭十多年的美国经济已经雪上加霜。这个时候与其说产业转移是为了淘汰失去竞争力的落后产能,不如说美国是在用这种方式,来维系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盟友体系,以便于集合力量跟苏联对抗。而产业转移一开始,对美国来说则是另外一个更大的失血血槽。这也是为什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原因。

或许,是经济上的过于被动,才让美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对日本发起了经济攻击。很显然,在美国眼中,原本该对美国亦步亦趋的日本,已经具备在美国头上拉屎的能力了。这,本质上属于维持盟友体系的副作用,产业转移出去的太多,自身的制造业竞争力也在衰弱,这个时候的日本经济又表现出了那么强大的增长潜力。所以美国不得不在全力应对冷战威胁的时候,将更多的精力用在瓦解日本经济威胁上。

不得不说,美国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因为日本欧洲这些被二战砸烂的国家依靠美国的施舍快速发展起来了,在意识形态的对抗上,给美国提供了强大的助力。但是在这些小伙伴发展的过程中,也在逐渐吞噬美国经济获利的空间。反过来这种对外援助培养了一堆在各个领域强劲的对手。

整个八十年代,美国在既要应对苏联,又要应对来自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威胁状态中。好在苏联最后没撑住,自爆了。赢得冷战胜利的美国回头去看,发现可以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制造业早就被自己的小伙伴吃干抹净了。自己手里握着耗费巨大的军事霸权,已经逐渐开始动摇的货币霸权不知所措,如果没有接下来的技术革命,美国或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赢得对苏冷战胜利后,就会被欧洲和日本这些小伙伴从经济上给击垮。

好在美国迎来了克林顿,这位美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总统。在冷战后着力将美国拉回经济建设的重心上去,并将最新的科技成果互联网给转化。最终,信息革命技术加持下,十年的时间里,美国经济再次一骑绝尘,重新成为了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从这个角度看的话,美国在冷战中被消耗的奄奄一息的国民经济似乎又一次重新崛起了。实际上我们认真去研究就会发现,互联网技术革命,本质上只是对工业社会的一次资源整合而已,真正创造财富的行业还是美国转移出去的制造业。美国可以依靠技术革命重新将财富归拢回美国,但是这种技术革命带来的财富扩张效应是有瓶颈期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互联网技术革命的红利被耗尽的今天,美国又走上了制造业空心化带来的无限痛苦中不能自拔的原因。从美国的国债发行速度来看,用不了多久,这个国家就会在债务危机中自爆,而这种自爆,并不因为美国手里掌握的信息技术优势和货币霸权而得以避免,相反的,这种自爆会因为这些技术的加持,到来的时候会更猛烈。

一个国家要想长期维持,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制造业持续不断地创造财富。只有自身具备足够的财富创造能力,才可以应对任何发展的危机。而创造财富所能仰赖的,无非是资源,土地和制造业。但是因为资源和土地对一个人口大国的财富创造来说作用不大,或者说仅仅依靠这些,美国充其量不过是个俄罗斯而已。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唯有制造业,才可以维持一个大国持续创造足够财富的需要。

而冷战中,为了维持盟友对自己的支持。美国已经将制造业当作武器给转移出去了。一如当下,美国为了争取东南亚在中美博弈中支持美国,将很多产业再次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一个道理。只不过,当下美国可以转移给东南亚的产业已经非常有限,自己手里仅剩下一些高端制造业,舍不得,但是不拿出来谁会给自己支持呢?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美国将很多高科技芯片企业的加工厂转移到马来西亚,印度的原因。这跟冷战时期用产业转移的方式,惠及日本和欧洲一个道理。现在为了对抗中国的需要,美国不得不将压箱底的产业继续用来维持跟东盟和印度的关系。只不过,相对于中国的产业转移来说,美国的产业转移虽说质量高,但是规模已经非常有限。

还是那句话,在冷战中为了对抗苏联。美国用利益绑定的方法,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获得了一票盟友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的后果,是将自己变成产业空心化的国家。当下为了支援乌克兰足够的炮弹,美国将自己库存掏空,工厂全力生产依然不能满足需要,不得不向韩国采购炮弹送去乌克兰。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红利耗尽,全球经济发展陷入停滞,大家都在进行零和博弈来看。除非短期内能够获得科技突破,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球危机才可以避免。如果短期内无法获得科技突破,零和博弈势必导致全球矛盾逐渐演变为战争,俄乌战争,巴以冲突,都是零和博弈下的后果。当这种博弈让更多的国家卷进来,矛盾一旦不可协调,势必再次演化成为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到时候,产业空心化的美国,靠什么来维持战争所需要的消耗呢?

依靠手里的资本积累?自己只要生产不出来,积累再多的财富,在战争面前都是不够的。一战前的英国难道财富积累不多吗?但是一场大战照样能将大英帝国消耗一空。以至于二战的时候,只能依靠美国的援助打仗。

依靠掌握着别国经济命脉,命令自己的盟友国家生产物资输送给自己应急吗?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意味着世界地缘格局将被彻底改变。现在看上去还是坚定不移的盟友,在战争中肯定不会第一时间选边站队。大家都明白,选错队会有什么后果,所以外援在大战爆发后,是靠不住的。

依靠自己手里掌握的美元霸权吗?在世界大战面前,世界格局都有可能被改写。那些个基于国家信用的货币能靠得住吗?很显然,相比于能够生产出更多枪炮物资的工厂来说,硬通货是物资,而非货币。从这方面看,大战开启,所谓的货币霸权根本就不值一提。就像二战中,英镑作为国际货币的老大,英国向美国买东西不得不用美元一个道理。战前就算英国拥有货币霸权,但是战时自己生产不出来,英镑不过是废纸一张罢了。

基于以上判断,我所得出的结论一如标题所言。当下看上去强大的美国,冷战中为了获取胜利不择手段,实际上只是个产业空心化的国家。虽然经过了一波科技革命的加持挣了几个钱,但是在大的变动面前,失去制造业的美国,只不过是个顶着霸权国家外衣的小卡拉米罢了。从战争的角度看,美国不过是披着强大外衣的霸权遗迹罢了。

0 阅读:5
春迟嫣韵谈军事

春迟嫣韵谈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