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被高利贷主逼死,母亲险被强暴后复仇

曾狄曾 2024-04-30 20:25:10

李江道是高利贷收账者,

他没有家人,也没有恋人,生活就是每天上门讨债。

他生性冷酷,手段残忍,常把欠债人打成残废。

可是突然有一天,一个名叫江美善的中年妇女来到了江道的面前,声称自己就是他的亲生母亲。

渴望亲情的江道在半信半疑之下,不得不收留了她。

有一个晚上,江道色欲熏心,准备强奸她,江美善哭着说你是我生出来的,直至他不得不停手。

江道,从此和这个女人开始了一段特殊的“母子关系”。

渐渐品尝到亲情温暖的江道却不知道,一场阴谋正等待着他......

原来,江美善根本不是他母亲。

而是他曾经逼死的欠高利贷者的母亲,她找了这样一个机会,编了这个谎言来复仇。

她先用爱来培养和江道的感情,再用突然消失来伤害他。

李江道变成了人,他心里开始有了爱,他也开始要承受最残忍的报复。

知道这一切的李江道,决定用铁链将自己绑在曾经伤害过人的卡车上,随着卡车缓缓驶出,留下了一条条浓厚的血迹, 就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

《圣殇》是个血淋淋的复仇故事,导演是金基德。

某种角度看,金基德所有电影都是一个主题“原罪”。

无论是《撒玛利亚女孩》中的不洁者成为布道和施赎者,还是《春夏秋冬又一春》中从轮回中参悟喜忧得失、善恶因果,金基德的电影讨论的无非三件事——欲望,堕落,救赎。

本片男主李江道的心,其实是一张白纸,早已因为假母亲的一首儿歌,几个微笑,几声嘘寒问暖和拥抱就被收服了,让他到死都念念不忘,甘愿被救赎。

所以假母亲才会因为心软而矛盾,因她也接触到他很美的那一面。

不断出现的基督标语,从一开始便暗示了救赎的主题,而关于救赎,金基德这次的解读是怀揣着极大善意的,假母亲自杀前的泣语,给这个冰冷无比的故事,添了一抹无可奈何的暖色。

爱最终化解了仇恨和罪恶,当影片末尾三人在坟墓中依偎在一起时,

金基德对于人性及现实的极大悲悯和无可奈何的强烈宿命感一泻千里。

一个即将拆迁的城中村,破败苍凉。

生活在里面的底层群体也各有各的不幸,包括主人公自己,本身也是一个身世凄惨的人,

残忍的现实,残忍的罪恶,残忍的故事,金基德对现实世界的敌意或者是悲观依旧随处可见。

整个故事最震撼的一幕,莫过于影片开场不久,李江道要强奸“母亲”江善美的那场戏,将人性的丑陋至极提升到了极限。

之后,复仇的故事上演时,更多的细节不停的给到观众。

从未被爱过的儿子被爱之后也出现了转变,变得有同情心,变得复杂,母亲消失时他苦心寻找,翻遍每一个被报复过的债主家,思索母亲遭遇复仇的每一个可能性,这种行为和状态很直白,“爱”已经作用在其身,而“爱”也成为“母亲”的杀人工具,将纯白的儿子污染。

直至结束。

最后,曾先森聊聊技法问题。

影片基本以冷色调示人,大量的工业用机械器材衬托出影片内在“人性”的冷酷。

镜头也毫不节制,很多场戏多达5-6个镜头,很难拍,但在重场戏时则力保一气呵成。

在摄影、台词、节奏等方面,这部电影都有一种不够精致的感觉。金基德故意做旧做糙,反而令观众更为集中的关注于故事里残酷和悲情。

更具体的处理是,金基德大手笔的放弃了之前最喜爱的大全景叙述,将人放在大环境的镜头下,人看上去那样的渺小和无助。 这样的镜头展示在本片当中不超过三次,一次是母亲牵着李江道上街游玩的时候,一次母亲在跳楼之前俯瞰李江道的主观镜头,

第三次就是影片最后带着一道红的鸟瞰大全景。三次极端镜头的使用,也是人物三次极端情绪的表现,第一次是李江道正面情绪的最高时刻,是全片难得的温情时刻。

第二次是母亲跳楼,那是李江道负面能量的极端表现,也李江道第一次出现绝望的时候。 第三次是片尾的最后,李江道情绪在到达顶峰之后表现,也是金基德对于故事态度的最佳表现镜头。 影片在豆瓣上的分数为7.8,好于84%的剧情片。

露骨的性暴力,对社会的讨伐,对人性的反思,成为支撑起整个故事的构架。

金基德导演的这第18部电影,荣获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女主角赵敏秀则在韩国拿下了好几个影后。

最遗憾的事情是,金基德导演,在4年前离开了这个世界。

0 阅读:0
曾狄曾

曾狄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