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是中国皇帝的庙号之一。古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他们虽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却往往开辟了该王朝的一个全新历史时期。不过,在南北朝时期,世祖这一庙号的授予并不严格。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当时五位庙号为“世祖”的皇帝。
一、宋世祖孝武帝刘骏
刘骏是刘宋第五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宋明帝刘彧异母兄,母为路惠男。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父,刘骏起兵攻杀刘劭,夺得帝位。刘骏在位期间,任用颜师伯等将领击溃北魏,取得了第一次青州之战的胜利,收复了济水以北的失地,同时在文化上尊孔崇佛,恢复礼乐,并引导“大明诗坛”走向繁荣,打破了士庶门阀界标,使士风为之一变。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刘骏在位后期大兴土木、滥杀无辜、奢侈无度,耽于享乐。大明八年(464年),刘骏在建康玉烛殿崩逝,在位十二年,年仅三十五岁。刘骏去世后,庙号为世祖,谥号为孝武皇帝,葬于景宁陵。
二、南齐世祖武帝萧赜
萧赜是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为刘智容。南朝齐第二任皇帝(482年―493年在位)。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萧道成即位,立萧赜为皇太子。建元四年(482年),萧道成病死,萧赜即位。次年,改元永明。
萧赜即位后恢复百官禄田俸秩,劝课农桑,减免赋役,注意学校教育,境内十多年间没有大的战争,被称为“永明之治”。但是,齐武帝生性奢侈,因奸吏舞弊,激化了内部矛盾,乃至于爆发了农民起义。永明十一年(493年)七月,萧赜病逝。萧赜去世后,谥号为武皇帝,庙号为世祖,安葬于景安陵。
三、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
拓跋焘是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拓跋焘即位后,先亲征大夏,克长安、统万,生擒夏主赫连昌;继攻平凉,驱逐赫连定。太延二年(436年),取龙城,灭北燕。太延五年(439年),取凉州,俘北凉主沮渠牧犍。屡次出兵击败柔然、高车、吐谷浑,采取镇抚兼施之策,使西域及东北诸国遣使朝贡,完成统一北方大业,结束十六国割据局面,与南朝宋对峙。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拓跋焘的功绩完全可以和汉世祖刘秀相提并论。并且,拓跋焘在位期间,注意搜求重用汉族士人,推进汉化;两次改定律令,以宽刑省罚,平息民怨。不过,正平二年(452年),拓跋焘为宦官宗爱所杀。,拓跋焘被杀后,谥号为太武皇帝,庙号为世祖。
四、北齐世祖武成帝高湛
高湛是北齐第四位皇帝。神武帝高欢第九子,母为武明皇后娄昭君。皇建二年(561年),高湛即位,改元太宁。在位期间,遣将击败北周、突厥,并御驾亲征解救了晋阳、洛阳。但是,高湛肆意诛杀宗室导致朝政日益混乱,国势日益衰败。
河清四年(565年),高湛因天象示警,传位于太子高纬,自号太上皇帝。 天统四年十二月辛未日(569年1月13日),高湛驾崩,年仅三十二岁,谥号武成皇帝,庙号世祖,安葬于永平陵。相对于以上几位同时期的皇帝,高湛的功绩是成色不足的。
五、陈世祖文帝陈蒨
陈蒨是南朝陈第二位皇帝,陈武帝陈霸先之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宣帝陈顼之兄。陈霸先受禅登基,册封陈蒨为临川王。永定三年(559年),陈蒨即位,改元天嘉,对外平定众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对内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使江南经济得到恢复。在陈蒨的治理下,南朝陈朝政清明,百姓富裕,国势较为强盛,史称“天嘉之治”。
在此基础上,陈蒨成为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到了天康元年(566年),陈蒨驾崩于有觉殿,时年四十五岁。陈蒨去世后,谥号为文皇帝,庙号为世祖,安葬于永宁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