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绘成曲,众溪汇成湖!泉溪,历史上常称为曲湖,现泉溪镇区一贯穿东西的老街也取名曲湖街。然而,泉溪附近村落,连个大点的水库都没有,更谈不上湖泊了。
不禁要问:泉溪的“曲湖”在哪里?
对此,笔者8年前曾做过考证。这几天,趁春节假期闲暇,又做了一番“补考”。
“巩庭芝,南宋建炎间迁来武义曲湖。”“巩氏子姓环曲湖而居。”考证曲湖,被宋濂称为“武义人士知尚义理之学,自庭芝始”的大儒巩庭芝,是绕不开的人物。翻开巩庭芝的史料,“曲湖”两字赫然入目。那么,曲湖仅是地名,还是泉溪古时真有一偌大的名为曲湖的湖泊?这一疑问引人猜想。
查看明嘉靖、清嘉庆武义县志及武川备考等历史资料,都没有发现曲湖这一湖泊的记录,相关地图上也没有标志。南宋建炎间到明嘉靖年,大约历经400年时间,数百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已无可考。
▲ 泉溪后花园“八角井圈”
晚清武义名儒何德润在《武川备考》中记载:“武川之东(离城)十四里有曲湖。”证明曲湖是存在的,此无误。
如果再看近些年武义一些说法,曲湖已被逐渐“曲解”。在介绍巩庭芝时,表述为“南宋建炎间(约28岁)前来武义曲湖(今巩宅)”,把曲湖直接与巩宅村连在一起。之后,这样的说法在不少文章中出现,以讹传讹。
▲ 原泉溪马宅巷
其实,有关巩庭芝徙居武义,明招寺内一碑刻明确定论:建炎末年(1130)南来武义,最初借寓泉溪刘宅村,闲来教导刘氏子弟读书。后来巩庭芝卜居邻近的曲湖万载巷(马宅巷),武义巩氏由此发源。
有关巩庭芝后人居住地,东平巩氏三族分派记有清晰记载:“切念始祖山堂公卜居泉溪,生三子湘、法、沅。法公生二子丰、嵘。丰公郎予家之世祖也,居仍其旧,是为泉溪马宅巷,花园、古井、八角塘、石矶,各尚存焉。嵘公之子孙分居护国寺西边。至沅公亦仍居泉溪,到明初洪武间,传生辙公徒居十七都,乃为塘头之祖。各传至今,此三族分派之源也。”也就是说,住在护国寺边巩宅村的,是巩庭芝孙子巩嵘(巩丰胞弟)后裔。巩庭芝卜居的,确实是泉溪马宅巷。
曲湖在哪里?历来说法不一。
《今日武义》前些年刊有《曲湖之滨说巩宅》一文,记载如下:“巩宅的曲湖在历史上名声远播。何德润在《武川备考》中记载:武川之东(离城)十四里有曲湖,特注明‘宋巩山堂故里,今补’。曲湖因其弯曲之状得名,整体呈一个大‘s’形,贯穿于巩宅村的东侧,古时曲湖面积较大,东接巩宅、叶墙头,西濒泉溪,北连武义江,整个湖面水波荡漾,风光无限。”
该文还有一段,讲述曲湖形成:“对于曲湖的形成,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曲湖是由清溪水冲积而成。清溪水由大王岭倾泻而入的一条支流和双港湾奔涌而出的一条支流在章村汇合后,经瑶村、麻田、珠门,直达清溪口(因做水库已迁移)。两边高山耸峙,暴雨时节,水势湍急,在仓部堰东侧出口后,经地势平坦的杨村、刘宅、张宅、叶墙头、巩宅等处的冲积扇汇入武义江,这恰与武义江成一条垂直线。清溪水濒接武义江时已是地势低洼之处,于是沿河道泛滥成湖是合理可信的。至于近世的清溪水是偏向东侧由东皋西侧的丁姑桥下汇入武义江,这类水道改易在桑田沧海的演变中是很常见的事情,不过其成因,其年份要考证起来就极为困难。另一种则说曲湖是由武义江冲涮泛滥而成,老河道的深水区即成湖泊,亦属合理的推测。不过从地域地势和湖的形状而言,前一种说法更为可信。”
下宅口村一李姓乡贤,对上述观点比较赞同。他说,据父辈讲,叶墙头村西侧的“大塘”,据说是原来曲湖最后剩下的一部分。“大塘”下去靠大溪那一大片地,叫上方洼,是下宅口村最肥的地,应该是塘泥地。那块地,东边就是巩宅村开塘,南到大塘,北到大溪。
▲ 叶墙头村西侧的大塘
但细观《曲湖之滨说巩宅》这两这段文字,其中能看出一些破绽。大致有三:
一是文中讲“曲湖贯穿于巩宅村的东侧,东接巩宅、叶墙头,西濒泉溪,北连武义江。”依此推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当时的巩宅村就处于被一条滚滚而来的武义江和泛滥成灾的曲湖湖泊等凶水包围险象环生的孤岛了。巩氏族人就算是到泉溪马宅巷老宅一趟,也得费上不少劲。另从建于唐代的巩宅护国寺尚存遗址看,巩宅地理位置低矮,应经不起古时简易的江河湖泊堤坝防洪。
二是何德润说曲湖离城十四里。现在公路拉直后的武义县城离泉溪镇区尚有十四五里,古代道路崎岖蜿蜒,若曲湖是在巩宅、叶墙头一带,应有二十余里地。
三是清溪江水冲刷说冲成此大湖不如武义江冲成有理。清溪虽是大溪,但水系不长,水量并不惊人。冲点小湖泊,尚有几分可能,要想得一大湖,可能性小。反观波涛汹涌的武义江,历史上泛滥成灾常有记述,冲成曲湖不足为奇。
综上,曲湖在巩宅、叶墙头、泉溪中间地带之说较难成立。
▲ 巩宅村弯曲的水塘
“巩氏子姓环曲湖而居。”也有人把现在巩宅村里的两口呈曲线状的水塘称为“最后的曲湖”,似乎也不能成立。这两口水面不足5亩的水塘,以前比这大点是可能的,但夸大到一大湖,显然过了。巧合的是,现桐琴镇东山村(塘头巩)西侧,也有多个这样曲线状的水塘。
那么,曲湖究竟在哪里呢?
泉三村93岁的“泉溪通”、老支书刘忠心认为:根据地理和历史的考证、分析,永武大溪从下宅口流入江西巷尾、马宅巷。洪水的冲击,使流水横溢,大溪以直角弯出,流上滩方向。现在称为“轮滩”的千亩田畈,当时是一片汪洋大海,是“稳处”。一支分流麻蓬水系直流上滩,现存在水系有瓜湖、巩塘、麻蓬门前湖。
▲ 泉二村北侧水塘,可见河床砂石
笔者认为,刘忠心老人的观点,综合分析较有合理性。
从史料看。《巩氏宗谱》记载:“巩庭芝于建炎间从高宗皇帝南渡,由须城县徙居武义泉溪马宅巷曲水之滨。”巩庭芝当时已是大儒,算得上能辨风水的高人,选址临风光旖旎的曲湖而居稀松平常。所以,曲湖一定是在马宅巷附近。
从地理位置看。马宅巷(今泉三村江西巷)往西北走二百米,一地质地貌仍存,从下宅口村到泉溪直至上滩村、湖沿村一带,西北面地势突降好几米,此地貌连绵上千亩,极像一大型古湖泊遗址。另据考证,古时武义江曾经流经这一路线。现下宅口还留有“塘湖”这古河道遗址。还有,离泉溪三四里地的湖沿村名和上滩村名,应该也不是空穴来风。
从离县城距离看。何德润说的离城十四里,若按曲湖是在下宅口、泉溪、上滩、湖沿一带算,正好十四里。
▲ 上滩村东北面地势陡低,极似湖泊溪岸
从湖名看。记载巩庭芝的资料中,常见曲湖、曲水等名,可见曲湖是弯弯曲曲的。可想,只有武义江冲成的河湖一体的曲湖或曲水,一弯曲水缓缓而去的美景,才会让我们的巩庭芝大儒驻足吧。
曲湖在哪里?依然留给人们以想象,留待人们去猜想、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