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史朝义授首,靠妥协换来的胜利危机四伏(下)

史海撷侃侃过去 2024-08-28 15:08:44
注:图片来自网络,阅读全文请到番茄免费小说网关注本人作品《大唐气象》,或移步本人头条号主页“小说”栏,谢谢!

【10】郭子仪再度出山

河东(治山西太原)、河中(治山西永济)历来是关中重要屏障及屯兵场所,安史之乱爆发,史思明曾围攻太原,被李光弼所败,之后再未染指。

李光弼入朝,河东节度使由王思礼接任。王思礼虽说比不上郭子仪、李光弼,却也称的上百战宿将,河东在他领导下固若金汤,光粮食就存有百万斛之多。不仅自给自足,还时常接济关中。

上元二年(761年)八月,宗室大臣李若幽因跟随李光弼征讨史思明有功,官拜镇西、北庭、兴平、陈郑等节度使,出镇绛州(今山西运城新绛县),赐名李国贞。

王思礼病故,肃宗派管崇嗣接任节度使。管崇嗣出自河西军,原为哥舒翰麾下裨将,潼关失守跟随肃宗逃至灵武,其人粗疏不拘小节,多次遭到御史弹劾。肃宗因他一直跟随自己,对他表现的相当大度。

上任后,他一改李光弼、王思礼治军严整的作风,任由左右亲信胡作非为,结果仅在数月之间,就把王思礼存下的丰厚家底消耗殆尽,粮库中只剩下不满万斛的变质陈粮。

肃宗听说后免去了他的职务,于宝应元年(762年)正月,换上了被刘展打的找不到北的原淮南东道节度使邓景山。邓景山是个文官,论起带兵能力还不如管崇嗣。

他太想证明自己,一经上任便大刀阔斧对粮食消耗情况进行核查。因多数将领都曾存有侵吞军粮现象,对这一举措既深感惶恐,又极为反感。

一番调查过后,查到一名裨将头上。邓景山想杀他立威,众将替他求情,邓景山不准。他的弟弟恳请用一匹马来替哥哥赎罪,邓景山竟然同意了。

众将大怒,不满的说:“难道我们这些人在你邓景山眼中竟连匹马都不如。”随即悍然作乱,杀死了邓景山。

邓景山的做法虽有些过激,但毕竟也是为了朝廷。可肃宗不仅没有追究河东众将擅杀节帅的罪责,反而归咎于邓景山御下无方,派宦官前去慰抚。众将推荐代州刺史辛云京为节度使,辛云京则奏请曾救过他一次的张光晟接任代州刺史。

河东局势很快影响到了河中!

绛州一向没什么存粮,民间又屡闹饥荒,连赋税都无法保证,驻扎于此的朔方军将士日子过的很紧张。李国贞多次向朝廷反映,希望能给予支援,朝廷却毫无动静,引发将士不满。

突将王元振准备作乱,矫令对士卒说:“明天派你们出公差,到都统家替他修缮府宅,你们提前准备好工具,在营中待命。”

众人怨声载道,纷纷抱怨:“我们朔方将士都是征战沙场的大好男儿,怎么可以把我们当奴才使唤。”

王元振遂带领众人作乱,一把火烧了元帅府大门。李国贞闻讯逃到监狱,被王元振抓获。王元振将士卒吃的饭推到李国贞面前,责斥他说:“你给我们吃这种东西,还要让我们给你做劳力,你是怎么想的?”

李国贞急忙解释:“修府宅的事根本没有,粮食不够我已多次向上反映,是朝廷一直没给回话,这个你们也是知道的。”

众人见李国贞说的在理,便准备退返营中。王元振大声说:“今天的事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不杀了都统,大家都没活路。”随即拔刀砍死了李国贞。

镇西、北庭行营屯驻在翼城(今山西临汾市翼城县),听到这个消息,也杀死了主将荔非元礼,推举裨将白孝德为节节度使。

当初荔非元礼在河阳城下大破史思明,如此骁勇猛将,竟无故殒命乱军之手,着实令人惋惜!

绛州驻军失去控制,在周边州县大肆劫掠,肃宗担心他们与河东乱军勾结,共同依附史朝义,那样朝廷可就危险了。于是只得起用赋闲在家的郭子仪为汾阳王,知朔方、河中、北庭、潞泽节度使,兼兴平、定国等军副元帅,从京师调拨四万匹绢、五万端布、六万石米供应驻绛军队。

三月十一日,郭子仪向肃宗辞行。当时肃宗已经身染重疾,群臣根本无法进见。郭子仪恳请道:“老臣受命,即将死于外地。如果见不到陛下,我死不瞑目。”

肃宗将他召入卧室,嘱咐道:“河东的事,全都委托给你了!”

五月份,郭子仪抵达绛州。王元振自恃出于郭子仪麾下,杀掉李国贞是有功,还在郭子仪面前显摆。郭子仪把脸一沉,责骂说:“你与叛军邻近,竟然轻易杀死主将。倘若叛军趁机进攻,绛州将不复存在。我身为宰相,怎能接受私情。”

于是下令收捕王元振及其四十名同党,当众处斩。辛云京赶紧有样学样,捕杀了害死邓景山的数十名乱兵。

在郭子仪威名震慑下,动荡的河东、河中各路唐军顷刻间秩序井然,这就是名将的力量!

只可惜拥有这样的将领,朝廷不但不知珍惜,反而横加猜测。

宦官程元振取代李辅国掌握朝政,忌讳郭子仪功高任重,数次在刚刚上任的代宗面前诬陷郭子仪,郭子仪只得主动请求辞去副元帅、节度使等职,回到朝中再次赋闲。

【12】二圣归天

上元二年(761年)八月初一,大宦官李辅国升任兵部尚书,成了大唐名正言顺的总参谋长。

命令一下,李辅国到尚书省就职。宰相带领群臣庆贺,肃宗亲自交代御厨备宴,还让太常府奏乐助兴,仪式搞得极为堂皇隆重。

面对如此荣耀,李辅国仍不满足,找到肃宗说他想当宰相。肃宗即便再糊涂再窝囊,也知道让一个宦官担任宰相,实在是好说不好听,只得安慰他:“以卿的功劳,理论上来说,自然当什么官都可以。只是要做宰相,还得看朝臣们的意见如何!”

李辅国便托付尚书仆射裴冕在肃宗面前推荐自己,肃宗不好明说,悄悄告诉宰相萧华:“辅国他想当宰相,如果你们上表推荐,我可没办法拒绝。”

萧华出来问裴冕,裴冕说:“你放心,我臂膀可断,但让我推荐他做宰相,这绝无可能!”

萧华将裴冕的话转告了肃宗,肃宗这才放下心来。李辅国阴谋没有得逞,遂对萧华怀恨在心。

宝应元年(762年)三月,李辅国推荐户部侍郎元载为京兆尹。

看过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的,都会对剧中那个前后摇摆,让王忠嗣女儿王韫秀芳心暗许的小人物元载印象深刻。

历史上的元载本名景公辅,出身寒微,嗜好读书,天宝元年高中进士。像他这样的人,在朝中毫无背景,想要在仕途上求取进步只能依附朝中权贵。

元载老婆与李辅国夫人出自一个家族,元载见李辅国掌权一心取媚于他,李辅国也将他引为心腹。

京兆尹虽掌管京畿要地,有权有势还有钱,但元载志不在此,他以感谢为由,登门造访李辅国。李辅国知道了他的想法,遂在肃宗面前声称萧华专权,力劝肃宗免去萧华宰相职务。

肃宗不同意,李辅国坚持己见恳求不休,肃宗只得妥协采纳,李辅国借机引荐元载为相。

三月二十九日,肃宗下诏将萧华免为礼部尚书,元载如愿登临相位,兼领原先担负的度支使、转运使等职,成为大唐史上继李林甫、杨国忠后又一位权倾朝野的宰相!

四月初五,太上皇李隆基于神龙殿驾崩,享年七十八岁!

他一个人创造了大唐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寿命最高两项记录,开元盛世由他亲手缔造,安史之乱在他任上爆发。他这一生过的极为精彩,有过万邦来朝的辉煌,有过狼狈西撤的凄惶,大唐在他手上强盛又在他手上衰落,无论是与非也好、功与过也罢,他都堪称一位杰出帝王!

肃宗的身体状况也不乐观,自二月份开始就一直卧病在床,无法处理朝政。惊闻父亲噩耗,他的病情突然转剧,只得下令让太子李豫监国。

当初,张皇后与李辅国互为表里干预朝政,配合的非常默契。后来,李辅国动用军队,逼迫太上皇李隆基从原来居住的兴庆宫搬进了宫禁,还将他身边的老人高力士等驱逐出宫。

太上皇与张皇后有亲戚关系,切素来对张皇后疼爱有加,张皇后由此对李辅国产生了看法,矛盾闹的越来越深。

李辅国掌管禁军,势力很大,统领射生手的宦官程元振与他结党为奸。

肃宗病重,张皇后召见太子李豫,对他说:“李辅国执掌禁军,圣旨诏令都由他颁发,他还擅自把太上皇逼入内宫,罪行实在太大。现在圣上处于弥留之中,李辅国与程元振密谋作乱,对他们不可不除!”

李豫长期受到张皇后打压,对她早有成见,只不过迫于形势委曲求全而已,自然不肯听她的话。便推诿说:“如今陛下病情危急,这两人都是陛下身边亲信,如果不经禀报杀掉他们,势必引来陛下震恐,我担心他会承受不了这份惊吓。”

张皇后见李豫态度模棱两可,便打发他回去,又让人叫来李豫的弟弟越王李系,开门见山的说:“太子仁厚软弱,不忍心诛杀贼臣,你能办得到吗?”

李系满口应允,指派亲信内谒监段恒俊挑选两百多名身强体壮的宦官,并发给他们盔甲、兵器,等候命令。

四月十六日,张皇后以肃宗名义召见太子。

段恒俊动静闹的太大,让程元振得知了他们的计划,告诉了李辅国,两人遂带兵埋伏在陵霄门旁等着太子。一见太子过来,两人迎上前去,将张皇后与越王李系图谋不轨的事说给了李豫。

李豫不肯相信,仍坚持进宫面见肃宗。程元振急切的说:“江山社稷事大,太子您绝对不能进去。”随即不顾太子反对,派士卒将太子送到飞龙厩中守护起来。

当晚,李辅国、程元振率禁军入宫,收捕了越王李系、段恒俊等百余人,并以太子名义把张皇后迁往其它殿室,连同她身边数十名宫女、宦官全部幽禁于后宫。

四月十八日,肃宗驾崩,时年五十一岁,距离他父亲的死不过十三天!

肃宗这一生都过的谨小慎微,他不相信自己的父亲,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不相信忠于他的布衣之交李泌,更不相信满朝文臣武将。他只相信张皇后、李辅国两位身边人,可偏偏就是这两人把他害的不轻。

他想当个孝顺儿子,想做个称职皇帝,结果在疑心病之下事事无成,把玄宗造成的祸患又成倍放大。

作为皇帝,他没有挽大厦于倾颓,实现大唐的重新辉煌,无疑是失败的。

作为普遍人,他听信谗言处死儿子李倓,小肚鸡肠杀死由他抚养成人的幼弟李璘,把亲闺女远嫁回纥,让自己老爹晚年遭受阉宦李辅国欺辱,同样不能算是成功。

他的悲剧人生,一半来自时局,一半缘于自身!

【12】代宗继位,李辅国暴亡

肃宗一死,李辅国立刻将张皇后、越王李系以及张皇后之子兖王李僴等人处死。之后,带着太子李豫身着丧服与宰相见面,宣布肃宗死讯,开始履行监国职责。

四月十九日,为肃宗发丧,宣布遗诏;二十日,三十六岁的李豫登基继位,成为大唐第九任帝王,史称唐代宗!

李辅国自恃拥立有功,辈份上又是代宗长辈,在朝中更加肆无忌惮,曾当着众臣的面大言不惭的对代宗说:“您只需安居宫中就好,外面的事交给老奴处理。”

代宗虽恼怒万分,表面上对李辅国却极为客气,甚至不直呼其名,尊称他为尚父。朝中事情无论大小,一律向他咨询,群臣出入也都要先拜见他。李辅国竟毫不起疑推拒,安然予以接受。

五月初四,代宗加封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李辅国以宦官身份,正式进入朝廷“三公”序列!

程元振觊觎李辅国权力,也知代宗心中极为忌恨李辅国,便暗中附和代宗,请代宗对李辅国明升暗降,加以裁制。

六月十一日,代宗下令免去李辅国行军司马及兵部尚书一职,解除了他的兵权,让程元振代行元帅府行军司马,并将李辅国迁出宫禁,住到他宫外的府宅中。消息传出,连道路上的行人都高兴的互相庆贺!

李辅国这才感到情况不对,上表辞去其它职务。六月十三日,免去李辅国中书令,加封他为博陆王,李辅国由此光荣成为大唐史上唯一的异姓王宦官,也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三位加封王爵的宦官之一!

李辅国浸淫官场数十年,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于是在入朝拜谢时满带怒气哽咽着说:“老奴伺候不了您,还是到地下侍奉先帝吧!”

代宗面带亲切的安慰了他一番,又客气的将他送出。

十月十七日晚,一名盗匪闯入李辅国府第,杀死了李辅国,砍下并拿走了他的首级及一条胳膊。代宗交代有司追查,让人给他安了颗木头脑袋予以安葬,追赠太尉,把扮猪吃老虎这幕大剧演到了最后!

至于盗匪由何人所派,抓住没有,为什么要杀李辅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肃宗身边这个祸国乱政的巨阉,终于落了个身首分离的应有下场!

李辅国一死,程元振接过了他的权力之棒,被代宗加封为骠骑大将军兼内侍监。

与李辅国相比,程元振也强不到哪里去,一样的嚣张跋扈,一样的胡作非为!

宰相兼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在襄阳时,程元振曾有事请来瑱办,来瑱没理他这个茬,程元振一直衔恨在心。等到来瑱入朝,程元振天天在代宗面前说来瑱坏话。

前淮西节度使王仲升当年被叛将谢钦击败生擒,侥幸得以存活并逃归长安。他与程元振关系很好,得知程元振准备加害来瑱,便在代宗面前构陷来瑱与叛军合谋,这才使他落入敌手。

来瑱与郭子仪、李光弼一样功高权重,但却缺乏郭、李二人的谨慎,表现的极为张扬。朝廷召他入朝,他几次三番推诿不来,代宗对他早有看法。

王仲升的诬告让代宗找到了借口,立刻下令撤销来瑱职务,流放播州,于途中赐死。

来瑱在安史之乱中活跃于河南、湖北一带,是抗击叛军的绝对主力,在藩镇中享有很高名望,他的死让藩镇将领对程元振切齿痛恨,也引发了来瑱亲信将领、山南东道节度使继任者梁崇义严重不满,为后来的梁崇义作乱,从而导致泾原之变埋下了祸端!

【13】引狼入室,嚣张的回纥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代宗继位。在用了五个多月时间,除掉权阉李辅国,初步完成朝中势力的重新洗牌后,代宗重新启动肃宗未竟事业。委派宦官刘清潭出使回纥,与之重修旧好,向他们二度借兵讨伐史朝义。

此时回纥也同大唐一样,刚刚完成权力交接。当初帮助大唐收复两京的肃宗女婿毗伽阙可汗,已在三年前病故。与代宗结为兄弟的可汗长子叶护也死于权力之争,汗位由毗伽阙幼子登里接任。

远嫁回纥的肃宗女儿宁国公主,因不肯替毗伽阙可汗殉葬,加之没有生育子嗣,被登里可汗打发回了长安。

刘清潭抵达后,史朝义已提前派使者拜会登里,忽悠登里说大唐皇帝刚刚去世,中原现在没有主人,让登里火速前来,共同瓜分美女、财宝。

登里可汗信以为真,刘清潭呈上代宗敕书,向登里解释:“先帝虽然病故,皇上已经继承大统,就是当年与叶护共同收复两京的广平王。”

回纥军队时常在与汗国相邻的三座受降城(分别位于今内蒙托克托、包头、巴彦淖尔境)附近游弋、互市,看到原本壮观威武的城墙,现已经变成一片废墟,早对大唐有了轻视之心,根本不把刘清潭这个大唐使者放在眼里,将他囚禁起来,不停的挖苦侮辱。

刘清潭让一名随行人员返归长安,报告了在回纥的相关情形,并声称:“回纥十余万部众就要进犯我唐了!”

这一消息引发京师震动,代宗派殿中监药子昂前往忻州以南慰抚回纥。

先前,毗伽阙可汗在世时曾替登里求过婚,肃宗把仆固怀恩的女儿嫁给了他。登里继位称汗,仆恩怀恩之女做了可敦(皇后)。出于这层姻亲关系,登里可汗请求与岳父仆固怀恩见面。恰好仆固怀恩就在汾州,代宗急令他前往。仆固怀恩力劝登里不要辜负大唐恩德,总算说服了登里。登里这才遣使上表,同意发兵征讨史朝义。

登里想从蒲津关(今陕西大荔县境)渡河,自沙苑(陕西大荔南)出潼关,而后向东进击叛军。

药子昂担心回纥祸患关中,婉拒道:“关中多次遭受乱兵袭扰,现在州县残破、百姓萧条,实在没什么可以让您抢掠,恐怕会令您失望。目前叛军主力全部集中于洛阳,不如出土门关(石家庄鹿泉西,即今井径东口)一路向南,劫掠邢州、洺州、怀州、卫州,得到资财充抵军队行装。”

登里不同意,药子昂又请求自太行山南下,占据河阴(今河南洛阳孟津),控扼叛军咽喉,登里仍不同意。

登里表现的很滑头,他看出药子昂是想让他孤军深入到叛军内部,单独与叛军硬扛。这样的仗打的太不划算,他当然不会答应。

药子昂只得提出第三个选项,从大阳津(今山西平陆西南)渡河,食用太原仓米粮,与大唐各路军队共同进发,登里这才听从。

十月十六日,代宗任命刚满二十岁的长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一调度各路大军进讨史朝义!

考虑到李适年轻,没有带兵从政的经验,代宗特地为他选配好了幕僚班子。殿中监兼御史中丞药子昂、魏琚为元帅府左右厢兵马使,中书舍人韦少华为元帅府判官,给事中李进为元帅府行军司马。

这四人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但能被代宗选上,肯定也是当时能找出的最佳人选!

代宗想用郭子仪做李适副帅,用以震慑各路节度使,遭到程元振、鱼承恩两大权阉极力反对。另一位名帅李光弼正与台州义军袁晁作战,抽身无术。代宗只得加封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同平章事(宰相)兼绛州刺史,出任李适副帅,协助李适指挥各路兵马。

代宗知道仆固怀恩女儿是登里的可敦,贴心让仆固怀恩带上母亲、妻子随行,以便需要时通过登里妻子打打感情牌。

十月二十一日,李适抵达陕州(今河南三门峡)。为了表示敬意,特地带领数十僚属,前往黄河北岸会见驻扎于此的登里。

此时大唐虽已衰落,名义上仍是回纥宗主国,李适贵为亲王,对登里施以平辈礼节。没想到这一举动大大激怒了登里,当众责备李适没有下跪参拜。

药子昂向登里解释依礼不应如此,回纥大将车鼻说:“你家天子与我们可汗结为兄弟,按辈分论,我们可汗就是雍王的叔父,为什么不下跪参拜。”

药子昂答:“雍王是圣上长子,现在又出任元帅,哪有让天朝储君向外国可汗跪拜的道理!况且太上皇与先帝还未下葬,依礼不应跪拜。”

药子昂说的没毛病,只是他忘记了此时的大唐,以非彼时那个万邦来朝的盛唐,没有实力支撑还有什么尊严可讲!

车鼻争不过药子昂,大怒之下教人把药子昂、魏琚、韦少华、李进按倒在地,狠狠抽打了一百鞭子。念在李适年龄小、不懂事的份上,倒是没有为难他。

当晚,魏琚、韦少华伤重不治,含羞带恨死于营中!

这次事件在李适心中留下了难以消除的阴影,让他对回纥充满了痛恨。无奈大唐江河日下,他虽排斥回纥,却终其一生也没报了羞辱之痛!一直到八十年后,才由他的后代唐武宗联合黠嘎斯一举击破回纥。

【14】洛阳大捷,胜利后的灾难

李适忍辱负重,没有与回纥闹翻,进攻行动按计划推进。

十月二十三日,各路大军兵分三路,向东都洛阳发起总攻!

其中:

西路军担负主攻任务,由仆固怀恩与回纥左杀做前锋,陕西节度使郭英乂、神策军观军容使鱼朝恩(宦官)殿后,从渑池(今河南三门峡渑池县)进击。

北路、东路军为助攻,分别由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河南诸道副元帅李光弼统率,自河阳(今河南孟州西)、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进军。

雍王李适留驻陕州坐镇!

史朝义听闻唐军将至,召集众将商议。阿史那承庆提议:“如果只是唐军前来,我们应当集中主力与其决一胜负;如今他们与回纥联兵,锋锐势不可挡,洛阳无险可据,应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西)暂避。”史朝义没有采纳。

二十六日,唐军进至洛阳北郊,分兵夺取怀州(今河南沁阳);二十八日,怀州被克。

三十日,唐军在横水(今河南洛阳孟津西)摆开阵形,数万叛军依托工事阻击。仆固怀恩率主力于叛军西侧结阵,吸引叛军注意,暗中派骑兵与回纥军队迂回至叛军东北,两面夹击,大败叛军。

史朝义发动十余万人前往救援,在横水以南的昭觉寺列阵。唐军猛攻,杀伤众多叛军,却始终无法冲动敌阵。鱼朝恩派五百射生手加入战斗,乱箭之下虽有无数叛军落马倒毙,叛军阵形依旧岿然不动。

镇西节度使马璘高声呐喊:“这样不行,看我的!”随即跃马挥矛杀奔而出,接连抢夺叛军两面盾牌,孤身一人径直冲入万军之中。叛军被他的勇悍所慑,纷纷避让闪躲,阵脚顿时乱作一团。唐军趁势进击,叛军大败,又先后于石榴园、老君庙组织反击,再败,叛军人马互相践踏蹂躏,死尸填满尚书谷(今河南洛阳西北)。

此役,唐军共计斩首六万级,抓获两万人,史朝义仅率数百骑兵向东逃走。

仆固怀恩乘胜攻陷洛阳、河阳,派儿子仆固玚、朔方兵马使高辅成继续追击。

回纥进入洛阳,如同野兽般在城内大肆烧杀抢掠,上万民众惨死于回纥之手,大火接连焚烧数十天没有熄灭!

唐军也好不到哪去,朔方、神策两军在洛阳、郑州、汴州、汝州一带,疯狂抢掠了三个多月才逐渐安份下来。

乱兵过处,无数房屋沦为废墟,百姓家财扫荡殆尽,士民只好用纸糊成衣服遮羞。

十一月初二,报捷文书传至长安!

如果说进讨安禄山时唐军还有些规矩可言,经过这几年的混乱无序,在征讨史朝义时已根本分不清谁是官兵、谁是叛军,纯属狗咬狗一嘴毛,根本没什么正义可言,遭难的只有黎民百姓!

【15】穷途末路的史朝义

史朝义在唐军追击下,经汴州、濮州(今河南濮阳范县)向北渡过黄河,逃到卫州(今河南卫辉)。其部下睢阳节度使田承嗣率四万军队赶来与他会合,被仆固玚所败,唐军乘胜追至昌乐(今河南濮阳南乐县西北)以东。史朝义率军来援,再次被唐军击退。

叛将邺郡节度使薛嵩带所属相、卫、洺、邢四州,向大唐泽潞节度使李抱玉请降;恒阳节度使张忠志在将领王武俊劝说下,带领所属赵、恒、深、定、易五州向大唐河东节度使辛云京请降。

李抱玉、辛云京本已指派人员接替薛嵩、张忠志,接收了他们的军队。谁知没过多久,仆固怀恩下令恢复薛、张二人职务。李抱玉、辛云京上疏反映,怀疑仆固怀恩怀有贰心,仆固怀恩也赶忙向代宗解释。

代宗只求快些平复叛乱,索性下诏明确:“凡接受过叛军伪职的文武官员,一概不问。”等于默认了薛嵩、张忠志官复原职。

十一月二十四日,代宗任命仆固怀恩为河北道副元帅,加封仆射兼中书令、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成为与郭子仪、李光弼齐名的功臣元勋!

史朝义继续向北逃窜,在贝州(今河北邢台清河)与叛将薛忠义会合。仆固玚追至临清(今山东聊城临清),史朝义从衡水带领三万军队掉头来战,被仆固玚设伏击退。

此时,在洛阳抢够了的回纥赶来助战,唐军势力更为强盛,于下博(今河北深州境)东南大败叛军,史朝义逃奔莫州(今河北任丘以北)。

朔方兵马使薛兼训、郝庭玉与田神功、辛云京在下博会合,包围莫州,淄青节度使侯希逸也随后赶到。

史朝义屡次出战,均被唐军所败。田承嗣忽悠史朝义亲往幽州搬兵,把自己留下来死守莫州。史朝义听从了他的意见,带着五千精锐从莫州北门突破重围奔赴幽州。

史朝义前脚刚走,田承嗣即刻打开城门请降,转手把史朝义的母亲、妻子交给了唐军。

仆固玚、侯希逸、薛兼训率军追赶,在归义(今保定雄县)追上并击败了史朝义。

此时,叛军老巢范阳节度使李怀仙,早已通过宦官骆奉仙请降,派兵马使李抱忠带三千人镇守范阳县(今保定涿州一带)。史朝义逃到范阳县,却无法进入城内。

眼见追兵将至,史朝义派人告诉李抱忠,自己把大军留在莫州交由田承嗣指挥,回来搬取救兵,责备他不顾君臣大义。

李抱忠回复:“上天不护佑燕国,大唐已然复兴,我既已重归大唐,怎可再反覆无常,何去何从愿你早做决定。至于田承嗣,他肯定已经叛降,否则唐军怎会追到这里!”

史朝义大为恐慌,放下皇帝架子,可怜巴巴的央求道:“我都一天没吃东西了,念在往日君臣情份,可否给我们一些吃的果腹。”

张抱忠派人把食物送到城东,史朝义麾下有家在范阳的士卒纷纷拜别而去,史朝义毫无办法,只能独自哭泣。

吃过一顿饱饭,史朝义带着身边仅存的数百胡人投奔广阳(今北京房山),遭到拒绝;继续向北,准备投奔契丹。逃到温泉栅(今河北唐山滦州)时,被李怀仙所部追上。

广德元年(763年)正月二十八日,走投无路的史朝义在一片树林中自缢而死,首级被人割下送往长安!

【16】靠妥协换来的胜利危机四伏

八年战乱,带给大唐的不仅仅是社会秩序的土崩瓦解,更有数千万黎民百姓灰飞烟灭。史载,广德二年(764年)天下人口290万户、1690万人,与安史之乱前的天宝十三载(754年)906万户、5288万人相比,约有616万户、3598万人死于战火之中!

那些手上沾满鲜血的叛军将领不仅没有得到应有惩处,反而高官得坐、骏马得骑,成为拥兵自重的藩镇大员。

随着河北各地相继平复,叛将薛嵩、田承嗣、李怀仙、李宝臣向唐军主帅仆固怀恩请降,乞求替他效力。

仆固怀恩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担心贼平宠衰,便建议朝廷保留四人职务。朝廷也早厌倦了无休无止的征战,只求表面无事,不愿横生事端,于是保留了四人职务,让他们分据河北各州。其中:

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辖幽州、莫州(今河北沧州任丘北)、妫州(今河北涿鹿)、檀州(今北京密云)、平州(今辽宁朝阳)、蓟州(今天津蓟州)。

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辖恒州(今石家庄正定)、定州、赵州(今石家庄赵县)、深州、易州。

薛嵩为相卫节度使,辖相州(今河南安阳)、贝州(今邢台清河)、邢州(今邢台)、洺州(今邯郸永年)。

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辖魏州(今邯郸大名东)、博州(今山东聊城一带)、德州。

此外,还有沧州、棣州(今山东滨州惠民县)、冀州、瀛州(今沧州河间)划归平卢淄青节度使侯希逸。

怀州(今河南焦作西南)、卫州(今河南卫辉汲县)、河阳(今河南孟州西)划归泽潞节度使李抱真。

这六人当中,侯希逸出自安禄山所辖平卢军(驻辽宁朝阳),因不愿跟随安禄山造反,从营州渡海转战至青州安身,对朝廷尚算忠心。李抱真出自河西军(驻凉州,今甘肃武威),忠于王室。

田承嗣头脑活络,到任后将辖区所有身强体壮的男丁全部编入军籍,只让老弱从事耕稼,数年间拥兵十万。他从中精选一万勇悍士卒自卫,号称牙兵(相当于近卫军),魏博牙兵由此问世。

长安人梁崇义,原为朝廷射生将,后跟随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出镇襄阳参与平叛,因功升任右兵马使。他勇猛过人,力能卷铁舒钩,为人沉稳坚毅不善言辞,在军中深得人心。

来瑱入朝遭权阉程元振构陷被杀,山南东道乱作一团,他领兵杀死左兵马使李昭以及副节度使薛南阳,被士卒拥立为帅,朝廷虽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

梁崇义是来瑱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对来瑱极为尊崇。来瑱无故被害,让他对朝廷听信谗言、滥杀元勋的做法深感不满。

侯希逸当初受兵马使李怀玉推荐当上了节度使,战乱平定不用再过刀头舔血的日子,逐渐变的懈怠下来,一门心思游玩打猎。

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忌惮李怀玉威望,找借口解除了李怀玉军职。李怀玉趁他在城外游逛,发动兵变将他赶走,自己做了节度使。朝廷召侯希逸入朝为官,默认了李怀玉身份,还为他赐名李正己。与侯希逸相比,李正己走到今天全凭自己,对朝廷并不怎么领情。

李宝臣、田承嗣、薛嵩、李怀仙收拢叛军余众,训练士卒、修缮城防,各自拥有数万精兵。他们在自己的小王国中自行选用文臣武将,无须报经朝廷批准,也不向朝廷缴纳租赋,还与李正己、梁崇义互通婚姻、遥相呼应,根本不把朝廷放到眼里。

朝廷对他们无可奈何,只好听之任之。因此,他们名义上是大唐的藩镇官员,实际上只在表面上维持有君臣关系而已,河朔割据的局面初步形成,为后世带来了无尽祸患。

除了内部隐忧重重,边境也动荡不宁。大唐的老对手吐蕃,在历经玄宗时期的全面退守后,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大好机会。

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左右,因中原内地武备废弛,挡不住安禄山的范阳铁骑,朝廷只得从河西、陇右征调精兵入援平叛。吐蕃趁大唐边境防务空虚,开始了他们的蚕食之旅。

至德元载(756年),大唐在青海湖附近所设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胜、金天、天成等军,相继被吐蕃攻陷;石堡城、百谷城、雕窠城这些前沿要点也落入吐蕃之手。

至德二载(757年),西平郡(今青海湟源、乐都等地)沦陷。

乾元元年(758年),河源军(治鄯城县,今青海西宁)覆灭。

上元元年(760年),廓州(今青海贵德)被克。

党项紧随其后,三次进犯同宫、华原(今陕西铜川一带)、奉天(今陕西乾县),侵吞边境,威逼京畿。

想当年,从长安西行两万里,沿途桑麻遍野、村舍相望,一派繁茂景象。现如今,这一切都已荡然无存,到处是断瓦残垣。

一百多年的繁华盛世,仅用了八年时间就打回原点,怎不令人痛惜!

大唐虽然靠着外援回纥,除掉了安禄山、史思明父子,赢得了胜利,但上上下下失去了开国时期那份励精图治的精气神。皇帝一味姑息忍让,官员各自苟且偷安,朝纲政纪一片混乱,强藩割据林立四方,更有手握兵权、参知朝政的阉宦群体任意妄为、胡乱插手。

以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想要重振雄风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大唐在危机接着危机,战乱连着战乱中逐步坠入深渊!

0 阅读:3

史海撷侃侃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