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省自贡市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发展大会上,云南省楚雄州“12345”工作机制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经验在大会上进行主题发言。
楚雄州自2021年获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和云南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以来,构建“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12345”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机制,有力推进各项措施落实。
锚定一个中心,着力普及心理健康“新文化”
以全区域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促进为中心,开展人群心理健康测评5.8万人次,全民健康素养抽样调查3次,开发心理健康平台,开设“阳光访谈”心理健康节目专栏,制作心理健康科普短视频、MG动画,利用地方文艺、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广泛营造全民重视心理健康素养良好氛围。全州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从2021年初的5%提升到2024年的30.21%,提前6年完成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标任务。
聚焦两个重点,着力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新品质”
聚焦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两个重点群体心理健康需求,以“去医院化、人文化、精准化”标准建立楚雄州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组建儿少心理疾病诊疗专业团队,建立部门联系工作制度和医教结合、家校医联动的全闭环服务机制,构建全力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心灵“保护网”。开设老年精神科门诊、记忆障碍等特色医疗服务,设立开放式老年精神科病床,探索建立医务人员暖心陪护服务模式,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全力构建“三贴近”,着力展现心理健康服务“新温度”
全力构建贴近社会、贴近社区、贴近行业的“三贴近”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让心理健康服务更加可感、可及。建设普惠性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网格,配置覆盖州、县、乡、村重点场所的心理健康服务终端,提供触手可及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状况测评及心理危机预警服务。建设4个心理健康促进体验馆,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体验。加强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和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六进”活动,探索高危职业群体定期团辅工作机制,开展定制化的企业、流动人员、农村人群等心理健康培训和支持服务,持续提升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同质化水平。
创新四种模式,着力跃升心理健康服务“新高度”
以“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让服务更深入。创新“心理健康+工会服务”模式,建成1个省内示范的职工心理驿站,为全州广大职工会员提供心理健康服务,2022年12月以来,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测评2.6万人次,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团辅服务职工1.7万人次。创新“心理健康+医校协同”模式,州第二人民医院与州内8所中小学建立合作,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绿色”就诊通道,心理专家深入学校开展健康讲堂、家长学校,构建家庭、社会、政府、学校、医院“一体联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创新“心理健康+群团协作”模式,依托群团组织力量,打造4所心理健康服务示范学校,在全州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创新“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模式,以“1+3”服务模式深入学校、社区、机关开展关爱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单位职工的“护苗”“关爱”“解压”三大心理健康服务。
推进五大举措,着力开创心理健康服务“新境界”
重点推进五大工作举措,让心理健康服务更具体。形成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州委政法委、州卫生健康委等11部门联合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和任务,共同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州委书记担任州第二人民医院“编外院长”,多次深入医院调研,帮助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与医院同题共答,部门联动更加顺畅。构建整合型精神卫生防治体系。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通过“1中心2重点1团队1馆”(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睡眠医学、儿少心理医学、MDT团队、心理健康促进体验馆)建设,州级建成一个心理健康服务总枢纽,10县市打造精神卫生分中心,社区嵌入心理服务圈,形成全域分层服务网络布局。数智赋能心理健康服务。建立楚雄州心理健康智慧云平台,集成AI情绪识别系统、VR暴露治疗舱等智能设备,构建心理健康大数据图谱,建立重点人群心理风险预测模型。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实施精神心理健康“十百千万”专业人才池计划,10名州级专家下沉,全州培养100名精神卫生骨干人才、1000名心理咨询师和10000名健康指导员。借梯登高扩容优质医疗资源。与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北京回龙观医院、北大六院等机构合作,引入国内知名专家团队和教培机构,提升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经过全州上下共同努力,楚雄州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连续六年综合排名全省第二,精神卫生服务辐射能力逐年提升,整体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地位,荣获“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