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RG/DIP支付改革被“医保专家指导偏离初衷”的尖锐批判

福之需 2025-04-23 11:13:53
关于DRG/DIP支付改革被“医保专家指导偏离初衷”的尖锐批判

蛮聊

医保支付改革推行DRG/DIP的初衷,是借助区域总额预算与按病种分值调节优化资源配置、平衡控费与服务质量。然而,部分医保研究专家脱离实际、机械套用理论模型,将改革异化为“数据游戏”和“形式化控费工具”,导致政策落地严重偏离设计目标。以下结合现实痛点和专家指导偏差进行深度剖析与批判:

一、盲目追求“数据精准”,无视医疗现实基础

DRG/DIP支付改革制定初衷应是区域总额预算与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参考工具,而非要求每个病例数据绝对“完美匹配”。

专家教条化指导表现以下几点 :1. “编码至上主义”,要求医疗机构对每个病例的疾病编码、手术操作编码实现“零误差”,却无视大部分医院一些编码人员能力不足、临床医生填报规范性差的现实。这一点产生的后果就是医院为应对更高的权重,填写并不相符的诊断,导致后期分组权重严重偏离真实成本;2.数据透明化一刀切, 强制要求公开每个病例的分组明细和费用,但未考虑医疗行为的不确定性和个体差异。这一点势必导致临床医生因“公开数据压力”被迫选择低风险病例或保守治疗或权重高病种,甚至与医保部门形成对立情绪。

批判:某些医保研究院专家坐在办公室空谈“数据治理”,却忽视了医院编码培训缺失、信息系统落后等现实视而不见,将改革简化为“填表运动”,最终导致数据失真与医疗行为扭曲的恶性循环。

二、纵容“权重导向”投机,监管逻辑严重缺位

政策初衷是病种分值应反映合理成本,引导医院优化服务结构。 专家失职表现以下几点:1. “权重指挥棒”误导, 专家过度强调“高权重病种收益”,诱导医院通过填报技巧(如虚构并发症、合并症)人为拉高病种分值,而非真正提升疑难重症救治能力。如案例:某地医院将常规阑尾炎病例填报为“伴严重腹腔感染”,导致DIP权重虚增30%,实际诊疗内容无变化;2. 监管规则空洞化。 所谓的专家设计监管逻辑仅停留在“费用超标预警”“编码合规检查”等表面层次,对“假高权重”“分解住院”等系统性套利行为缺乏有效识别手段。 这导致的后果就是医保基金并未真正节约,反而因虚假数据掩盖了资源错配问题。

批判:部分专家将监管简化为“算法筛查”,却不懂临床路径复杂性,更未建立与医务人员的对话机制。其设计的监管模型如同“纸上谈兵”,既抓不住真问题,又加剧了医院与医保的对抗心态。

三、滥用DRG/DIP数据进行“伪科学管理”,破坏医院生态

政策初衷,DRG/DIP数据应用于宏观预算分配,而非微观绩效考核。 这里重点说的是面向医院专家错误指导的表现如下几点: 1. “粗暴挂钩绩效考核”, 要求医院将DRG/DIP指标(如CMI值、费用消耗指数)直接与医院科室奖金、医生收入挂钩,忽视医疗质量的多元维度。 由此引起医生为保绩效拒收复杂患者(如晚期肿瘤、多器官衰竭),或通过“缩短住院日”“减少必要检查”强行达标。 2. “数据万能论”蔓延, 专家鼓吹“用DRG/DIP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却无视病种分组无法覆盖全部临床场景(如罕见病、创新技术)。如案例2:某三甲医院为控制“费用消耗指数”,停用疗效更优但成本较高的靶向药,导致患者被迫转院。

批判:某些专家缺乏医院管理实践经验,却以“理论权威”姿态指导医院运营,将临床救治异化为“数据流水线作业”,严重违背医学伦理和患者利益。

四、在专家指导下,当医疗改革沦为“数字狂欢”

必然导致以下问题:1. 基层医疗空心化,二级医院、社区中心因无法匹配高分值病组,收入锐减,人才流失,最终退化为“输液站”“开药窗口”,分级诊疗彻底失能; 2. 医疗风险社会化。医生为规避超支风险,拒绝收治复杂病例(如晚期肿瘤、多器官衰竭),患者被迫辗转多家医院,贻误救治时机,矛盾转嫁至社会层面,案例3,我村一位长辈重病住院,即使处于稳定康复期,也不得不来回转院,半月转一次院,合理避规;3. 医保基金黑洞化 。虚假数据掩盖真实资源消耗,看似“控费达标”,实则医院通过分解住院、门诊转住院等手段扩大收入,基金浪费更甚改革前。

总结:当前DRG/DIP改革下,暴露出部分医保研究专家的三大致命缺陷: 1. 纸上谈兵:脱离一线调研,将理论模型生搬硬套至复杂医疗以及医保付费场景; 2. 技术傲慢:迷信算法与数据,忽视医疗行为的人文属性和不确定性; 3. 权力任性:以“政策权威”自居,将改革异化为“政绩工程”。 医保支付改革不是“学术论文试验田”,而是关乎亿万民众健康福祉的民生工程。若继续放任“伪专家”脱离实际、硬指挥硬落地,所谓“三方共赢”终将沦为“三方共输”!

65 阅读:5032

评论列表

用户74xxx74

用户74xxx74

62
2025-04-23 14:20

必须严厉批评,哈哈,不过有用没

用户12xxx06 回复 04-23 16:45
费用降了,目的达到了

CRY

CRY

57
2025-04-23 15:24

乱弹琴,医生估计费用快到了,就得把病人赶出去,不然就得自己掏腰包给病人治病,本来一次可以完成的手术可能要分N次,这能怪医生吗?医保为了少出钱不出钱想尽了歪点子,但医保资金属于医保局吗?

谦牧 回复 04-23 21:16
人家不生产钱,只是钱的搬运工,但是人家可以不把钱搬给你啊[笑着哭]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种混乱的情况,唉。

平淡

平淡

36
2025-04-23 15:34

说的好[点赞]

不能没有你

不能没有你

34
2025-04-23 16:53

现在医生看病顾虑的东西太多了!

医者

医者

30
2025-04-23 17:05

医保搞的医生患者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寒梅傲雪

寒梅傲雪

25
2025-04-23 16:23

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的做为。

心灵老鸭汤 回复 04-23 20:23
他们懂的,只不过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就需要思考了

用户95xxx78

用户95xxx78

25
2025-04-23 18:32

一个心衰的病人,经内科治疗好转,因为有腹股沟疝,直接转普外做手术,从实际来说,许多检查就不用再做了,病人也不用再交门槛费,对医保对病人都是好事,可违反了DRGdip支付,然后就把医院的钱扣了。这是人干的事?

疏灵之子ゞ 回复 04-23 22:27
你傻吗?办个出院再进院再搞一轮检查不好吗?

华为为华

华为为华

22
2025-04-23 15:10

第一,损害了医院医护的根据 基。 第二,损害了医药公司的根基。 看病的和生产药的都过得不好了。 你觉得这样的做法。

德肯 回复 04-23 15:54
当你有亲身经历时,希望你能说一句你错了

看看

看看

21
2025-04-23 14:50

目前执行标准致使临床诊断经济化,第一诊断更侧重于支付占比高的结果,违背了医学临床诊断原则,严重扰乱了医疗统计,最终导致医学流调结论失真,会造成什么恶果有待观察

善良的文西

善良的文西

13
2025-04-23 18:07

那些病没好的病人,在各个医院转来转去的,医疗费没少花,还增加了病人家属跟病人的负担!你要不规定,出院后不能去其他医院,只能回家!

用户17xxx97

用户17xxx97

10
2025-04-23 18:59

把病人当工业标准模块化处理,当然是牛头不对马嘴。同是急性阑尾炎,25岁的年青人同70岁的老年人,一样的报销标准,可能吗???这又不是摩托车,新车旧车都可以换同一个轮胎。关键是今年有报销剩余,明年又继续降,降到降无可降,就成了标准,多一块钱都得医生倒贴。

马钱子

马钱子

9
2025-04-23 15:18

不客气地说,数据与医院填报产生偏离说明原来的数据存在″造"的可能,根源还是在医院……

泥菩萨 回复 04-23 15:58
都在“造”这不是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上面也知道。GDP没造吗?国民平均收入?美国核弹数量,俄罗斯核弹数量,哪个国家没在造?哪个阶级没在造?韩国整容还造的假

Dave 回复 04-24 08:23
医生是学医的,不是学统计或者会计的

夏天真好

夏天真好

6
2025-04-23 18:40

实行DRG其实就是一种甩锅,反正总费用在这,把钱分好后,管你怎么看病

瞎编就举报

瞎编就举报

6
2025-04-23 16:15

医改还得改!

小天狼星

小天狼星

5
2025-04-23 19:20

尽然听到对drg如此尖锐的批评声音,难道我看错了吗?还是我的网络出问题了

美丽人生

美丽人生

3
2025-04-23 21:58

病人必须符合标准得病,否则扣你个龟孙儿[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用户14xxx07

用户14xxx07

3
2025-04-24 04:43

一场闹剧,有点过了。

坐看云起云落

坐看云起云落

3
2025-04-23 19:37

得利者已经搞到钱了,对错真的重要吗

阿邱

阿邱

2
2025-04-23 18:39

一个腰突手术得分两次做,说是一次做就超额了,这些王八蛋祸害百姓不浅啊!

用户23xxx46

用户23xxx46

2
2025-04-24 08:00

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揭露了一些伪专家的面具。如果再这样下去。会把整个医疗系统给整垮

阿华

阿华

2
2025-04-24 00:33

drg国外运行后要整改的玩意,被国内当宝引进了。

韩禹

韩禹

2
2025-04-24 05:41

对政策一知半解就敢指点江山,自以为聪明搞分解住院,搞治疗不足,等着把你钱全扣了,哭都找不到地方[得瑟]

123666

123666

2
2025-04-24 04:05

没试点成熟就全面实施,不怪到处招骂祸国殃民

雨过晴天

雨过晴天

1
2025-04-23 23:33

写的好,实事求是。

LZZ

LZZ

1
2025-04-24 07:02

外行管内行

地主麦浪

地主麦浪

1
2025-04-23 19:48

国外人家多少年代的产品[笑着哭]专家研究研究用[笑着哭]

罗莎海

罗莎海

1
2025-04-23 22:55

有的恢复的快有的回复慢 有的术后还有意外 或者术中发现复杂情况 所谓编码专家就是玩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