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1949年深秋,北平石桥边,刘思齐留下了一张珍贵留影,镜头中,她面带微笑,身穿黑色休闲衣服,背靠着栏杆,那时的刘思齐19岁,她五官娇美,青春靓丽,气质非凡,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刘思齐
刘思齐又名刘松林,她出生于上海,她的父亲刘谦初和母亲张文秋是毛泽东的革命战友,与毛泽东有着极为深厚的革命友谊。
1927年,怀揣着共同革命理想的刘谦初与张文秋相遇,二人被彼此人格魅力所吸引,情投意合,在武汉,携手,结为夫妻。
当时,与刘谦初,张文秋有着深厚革命友谊的毛泽东在获悉二人走到了一起,喜结伉俪的消息后,首先对两位新人表达了祝福,其次便是高兴地对刘谦初,张文秋夫妇说道:“我有几个儿子,我祝你们早生几个姑娘,我们好对亲家呀!
而刘谦初,张文秋夫妇听后,则是一脸微笑,点头同意,1929年8月,在叛徒的出卖下,刘谦初,张文秋夫妇先后被被反动当局密探逮捕,当时的张文秋已怀有身孕, 在组织的多方营救之下出狱,并在组织的照顾下,生下了女儿刘松林(思齐),而而丈夫刘谦初则在1931年4月5日在狱中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4岁。
刘谦初在狱中牺牲后,作为妻子的张文秋化悲痛为力量,一面继续在组织的安排下,从事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一面则是将女儿悉心的养育女儿刘思齐。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当时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张文秋,受组织委派,带着当时已经8岁的女儿刘思齐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进入到了抗属学校工作。
当时已经8岁的小思齐,不仅长得伶俐俊秀,而且能歌善舞,她跟着母亲来到革命圣地延安生活和工作后,不仅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还加入了这里的话剧社,时常参加一些文艺演出。
1938年春节,在延安的礼堂,小思齐作为小主角登台参演了话剧《弃儿》,当时,毛泽东正在台下观看演出,小思齐惟妙惟肖的表演更令他感动,为此,当演出结束后,毛泽东便登上舞台,抱起小思齐,一脸亲切地询问道:“你的爸爸、妈妈是谁?”
而身旁的工作人员则告诉毛泽东,小思齐是烈士的后代,她的父亲是已经牺牲的刘谦初,母亲则是在抗属学校工作的张文秋。
毛泽东这边,一听眼前的这个小姑娘竟是革命战友刘谦初和张文秋的女儿,内心百感交加,当即郑重其事地说道:“思齐是烈士的后代,我们都有责任好好培养她。
于是乎,毛泽东便将刘思齐收为了干女儿,给予了她父亲般的照顾和关爱,使得刘思齐茁壮成长。
1946年1月,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学成归来,回到了延安,回到了父亲毛泽东的身边,毛岸英回到了延安,见到了小自己8岁的“妹妹”刘思齐,刘思齐则是认识了大自己8岁的“哥哥”毛岸英,两人见面后,很是亲切, 作为“哥哥”的毛岸英则是给刘思齐讲起了自己在苏联留学时的趣事,让刘思齐听的是津津有味,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越发的融洽和亲密。
然而好景不长,同年6月,国民党当局违背民意,悍然发动内战,集结重兵进攻陕甘宁边区,毛泽东则决定撤离延安,而毛岸英则在父亲的安排下,去往山东。
1948年,毛岸英来到了平山县西柏坡,不仅见到了挂念许久的父亲毛泽东,更是见到了与自己无话不谈的“妹妹”刘思齐,这时的刘思齐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姑娘,她皮肤白嫩,五官娇美,一脸纯真,让作为兄长的毛岸英看后,十分高兴,当即便夸赞起了刘思齐,女大十八变。
毛岸英回到父亲身边后,留在了父亲身边工作,生活,与“妹妹”刘思齐见面的机会便多了起来,在后续的见面和接触中,两个年轻人彼此心生爱慕,情投意合,在西柏坡定下终身。

而作为父亲的毛泽东在获悉这个事情后,则感到十分高兴,他将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请来,谈到了毛岸英与刘思齐的恋情,并对张文秋高兴地说道:“思齐是我的干女儿,我很喜欢她。我赞成他们现在订婚,将来结婚。”
而作为母亲的张文秋也为此十分高兴,赞成两个人年轻人的婚事。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便为毛岸英与刘思齐在中南海的丰泽园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在双方亲属的见证和祝福下,这对年轻人喜结连理,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当时,作为父亲的毛泽东送了一件他穿了多年的黑色大衣作为新婚礼物送给毛岸英与刘思齐,他对两个孩子,亲切地说道:“作为父亲的我,我没有什么贵重礼品送给你们,就这么一件大衣,白天让岸英穿,晚上盖在被子上,你们俩都有份。”

毛泽东的这番话,令毛岸英与刘思齐这对新婚的夫妻,为此感到十分动容,对于父亲毛泽东是越发的尊重和深爱。
婚后,毛岸英与刘思齐相敬如宾,过的是其乐融融,令作为父亲的毛泽东是十分的高兴和欣慰。
然而,好景不长,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28岁的毛岸英主动请缨,告别了妻子刘思齐,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然后令人痛心的是,毛岸英在敌军的一场空袭中牺牲,这个噩耗不久便传回了国内,作为父亲的毛泽东痛心不已,他考虑到刘思齐年轻,怕她承受不住,便将这个噩耗隐瞒了整整三年,直到1953年才告诉她岸英已经牺牲在了朝鲜战场。
1953年,得知这个噩耗后,作为妻子的刘思齐顿时潸然泪下,泪流满面,情绪很是低落,作为父亲的毛泽东获悉这个情况后,也是很痛心,为了能够让刘思齐走出阴影,重新振作起来,作为父亲的毛泽东对刘思齐进行了言语安抚,并安排她去往苏联学习和深造。就这样,经过两年的学习和深造,刘思齐逐渐走出了阴影。
1961年,刘思齐从苏联学成归来后,被安排进入到了军科院工作,作为父亲的毛泽东见刘思齐见她孤身一人,便写信多次劝说她再婚,使其个人生活有个照顾她的人,刘思齐起初并没有答应,但在毛泽东的多番言辞恳切的劝说下,刘思齐决定改嫁再婚。
于是乎,在1962年,在亲朋好友的介绍下,刘思齐与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教员杨茂之相识,相恋,再婚,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当时,毛泽东在获悉这个好消息后,十分高兴,他为此送去了300元作为陪嫁的礼金,还送去了自己一手创作的《卜算子·咏梅》,作为新婚贺礼,令作为女儿的刘思齐十分动容。
刘思齐与杨茂之婚后,幸福美满,夫妻二人先后生育两子两女,刘思齐为了纪念和怀念毛岸英,将长子取名为杨小英,除此以外,从1959年开始,刘思齐养成了定期去往朝鲜祭奠毛岸英的习惯,直到2006年才因年事已高而停止。

刘思齐去往朝鲜祭奠毛岸英
晚年的刘思齐在子女们的照顾下,过的舒心和快乐,度过了一个惬意的晚年生活,2022年1月7日,刘思齐在北京因病离世,走完了她的一生,终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