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中德两国对秦始皇陵做核磁扫描,发现从未曾被披露的秘密

何仪说历史 2023-12-08 18:47:04

秦始皇的兵马俑只不过是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但从它被挖掘之日起就成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那么,深埋于地下,在太史公陛下伟大辉煌的秦始皇陵又该是怎样一幅场景?

1996年,中德两国对秦始皇陵做了一次核磁扫描。

先进的技术代替了人们的眼睛和人力,它发现了深埋于地下的秘密:由水银组成的江海,有盗墓者未达目的地的踪迹,还可能有保存的极为完整的秦始皇尸体。

当这一重大发现为人所知晓时,不少的人要求将秦始皇陵的秘密公之于众,但是,这一呼声却被另一认知压了下去:秦始皇陵不可开。

那么,始皇陵里面究竟有什么,它为何如此重要呢?

一、未被考古成功的秦始皇陵

曾几何时,西安的农民一铁锹挖下去,竟然挖到了一些不寻常的东西:规整的泥人、成型的瓦片,似乎这些并非土壤中的东西。

考古学家将这些东西带回到专业仪器下检验后发现,这些极有可能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

技术人员大部队浩浩荡荡来到了农民误打误撞发掘到“文物”的地方,而这正是开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兵马俑的关键契机。

自从兵马俑被考古学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发现以来,至今为止仍然是世界人民叹为观止的奇迹。由此引发了大家对秦始皇陵墓的好奇。

相传,秦始皇陵中有水银填充的河流和永远不会熄灭的灯光,有宝石拼凑的天空以及黄金组成的金灿灿的山脉。

秦始皇陵的奇珍异宝吸引着普通人,也吸引着那些求知欲、探索欲旺盛的科学家。

可是,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秦始皇陵并没有被盗墓者所挖掘,也没有被国家专业人员所开启。

之所以这个秘密一直未见天日,其中有多个原因构成,首先,国家认为,秦始皇陵不能再像其他没有保护好的陵墓一样被草率挖掘了。

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是中国最神秘的四座陵墓之一,多年来,科学家带着求知欲来到了这里却迟迟无法动手。

从秦朝末年开始,这座皇陵就屡次被盗墓者所勘察,但每每来到骊山脚下的人大多是无功而返,哪怕技术娴熟的盗墓者也只是在表土部分动动手,无人能够真正的进入到神秘的地空中。

曾经功高盖世的项羽,将门阀士族屠杀了个遍的黄巢也曾试图打开这座神秘的地下宫殿,可都是他们却都因为恐惧于埋藏的机关而无法成行。

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黄巢是杀伐果决的将军,他们这样的人都不敢进入秦始皇陵,可见地宫里的确诡异。

太史公司马迁描绘的地宫华丽的同时,笔下还记载着地宫里的巨大危险。

在电影《神话》中,主人公跑到了秦始皇陵里,误打误撞打开机。白色河流喷涌而出——那并不是普通的水,而是水银。

但凡是人掉下去会立刻中毒淹没而死,而这些也都是在太史公笔下所描绘的场景。因熟读史书,所以后来者无法对秦始皇陵贸然勘察。

皇陵的宏伟人人皆知,司马迁将其一一道来。

据史料记载,皇陵从秦王亲政开始就修建,一直到秦二世二年还没有完全修建完毕。由于秦末暴乱的原因,整个皇陵不得不草草停工,修建历史长达40年,也算是历史上修建时间最长的墓葬之处了。

根据太史公的描绘,秦始皇的陵墓豪华无比,里面有重金打造的棺椁,有细致雕刻的“文武百官”“秦国将士”,有用水银铺满的大江大河,有永远不灭的鱼膏蜡烛。除此之外,他称秦始皇的陵墓“有三尺泉水”的深度。

当然,这只是史料中粗糙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神秘的陵墓也渐渐被技术打开了神秘的面纱。

二、古往今来对始皇陵的探测无一成功

我国第一次大范围的勘察它是在1962年。

考古专家作了一次全面勘察,并且绘制出了首幅陵墓地面布局图。根据图纸,技术人员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秦始皇陵有不到80个故宫的面积总和。

这是一个伟大的创想,也是令文艺界和考古学界都震动的一则消息。

众人不禁纷纷感叹:怪不得古往今来的人们无一不对陵墓动心思。

项羽、黄巢,后来的许多军阀的人都曾经对这个陵墓动过心思,但他们并没有得到结果,甚至没有看一眼陵墓的福气。

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依靠现代技术考古学家们才试图想要一探其中究竟。

当1962年的勘测地图公之于众的时候,有几个考古学家蠢蠢欲动,但社会上立马叫停了学界这样的心思:秦始皇的陵墓在骊山脚下不假,但有没有可能那是他的衣冠冢。

这种设想是极有可能的,作为大一统的皇帝,秦始皇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每一次的朝代更迭,每一次军阀斗争,最终的归宿都是“一统”,这两个字就是由始皇帝所创立出来的。

因此,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感谢始皇帝的高瞻远瞩,而这样一个有大功之业的千古一帝却是一个多疑之君。他焚书坑儒,杀害良臣,使用刑法严苛。

或许是知道自己生前杀戮太多,所以他作为古人的局限性也不免会有迷信之处,有人猜测,他可能同曹操一样,弄起几十个疑冢出来,避免自己被掘坟。

这样的设问提出来后,考古学家们也暂时不敢再去探测秦始皇陵墓了。

由于社会上的反对,此事就被暂时搁置了下来,而且,新中国建立前后,数次发生的一些盗墓者与陵墓玉石俱碎的事情也使得国家不再允许探测种种陵墓。

比如,比秦始皇陵小很多的乾陵就从未有人成功盗墓过。

第一个对乾陵动心思的人是黄巢,当时他派四十万大军到山西挖掘千古女帝武则天的陵墓,即使是后来将半座山都铲平了,也留下了深深的沟壑,但最终没有得到任何的果实。

第二个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节度使温韬,他和黄巢一样,也带着数万人马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却不想他们的每一次动工时,天上风雨都会大变。因此,封建迷信的古人便再也不敢继续挖下去。

除了这两位古人,近代时期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也曾想一窥乾陵中的秘密,他想学孙殿英炸慈禧墓和乾隆墓一样。

所以,为了避免上天责罚和民众谴责,他口口声声塑造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理由——军事演习,实际上,他把各种炮弹都放在了乾陵的旁边,随着一声巨响,他最终也是以失败而告终。

除了这三个人,我国文学泰斗郭沫若也曾尝试挖开陵墓,一窥究竟。

郭沫是个喜欢盗墓的文学大佬,此事众所周知。

1956年,他就曾经打过万历皇帝的定陵的主意,他没有料到,如果没有良好的保护措施,他最终也看不到那些价值连城的文物。

当时地宫大门被炸开,新鲜的氧气涌入了封闭了300多年的地宫,万历皇帝的遗体、龙袍、字画全部在空气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连后面的摄像机都来不及捕捉。

所有的东西付诸了空气中的氧气。

这件事情让当时的考古学界牢牢地记住了教训,但是郭若沫先生似乎并未停下,他痴狂于那些价值连城的墨宝,甚至还试图说服周总理让他继续主持挖乾陵。

听到他的论述后,周总理一反常态,直接拒绝:十年之内不允许开皇陵。

由于国家的禁止和民众的反对,挖皇陵自那之后就成了众人不敢在明面上提出的事情。直到1980年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此事再次被提上了日程。

当时,勘察秦始皇陵一事提出的背景是国际环境的紧张。

当时的美国提出了一项对抗苏联的“星球大战”计划,这个计划是高科技研发的代名词,它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遥感技术的研发。

听闻美苏争霸愈演愈烈,美国又兴起了一个新的计划之后,我国政府也相应地开发了“863计划”,而在863计划中,对秦始皇陵的勘察正式列入文件当中。

专家们拿着最先进的技术赶赴了骊山脚下,他们发现,秦始皇的地宫强度非常大,四周里都是盗墓贼留下的盗洞,而这些人无一成功。

这是一项伟大的发现,也是一次将秦始皇陵的秘密展现于世人眼前的尝试,但那时候的我国还是没有完全的能力将地宫秘密全部展现于影像当中。

所以,为了进一步看清楚秦始皇“卧室”的真实模样,我国开始积极发展考古技术,并且和外国取得技术合作。

三、中德两国对皇陵的探测极有成果

1996年,中德两国对秦始皇陵进行统一的勘察。

在这次合作中,德国专家带来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磁扫描遥感技术。之所以和德国人合作,是因为德国人看到了兵马俑的伟大景象后对秦始皇陵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所以,他们也愿意将这个高新技术应用在探测始皇陵墓上,而我国专家自然乐意合作。

中德两国的技术人员在秦始皇陵地宫上的山头进行勘察和推测,终于“看清了”整个地宫的大概面貌。

秦始皇的地宫是一个倒金字塔的形状,在四面之上有各级台阶,台阶通向下面最关键的棺椁。台阶上下共有九层,应是“三皇五帝,九五之尊”的含义。地宫封层之上是矮矮的土堆,整座山压在地宫的上面。也正是因此,地宫的宫墙才会有5米左右。

纵观全局,秦始皇陵墓东西达到150米,南北宽度有125米左右,整个面积则是有2万平方米,差不多有5个足球场一样大。

这是一次秦始皇陵挖掘的里程碑式发现,虽然技术人员没有进入到陵墓之中,但整个地宫以一种更细致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原来秦始皇就是睡在这样一个地方”,这句话成了当时网友的调侃之语。

不久后,考古专家们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在靠近地宫旁边的一个位置上有一个陪葬坑,陪葬坑里面有大量的铠甲,还有少部分的兵马俑,这大概是秦始皇众多的陪葬坑之一。

这次的工作成果被汇报到了中央,领导人对考古学家的探测非常满意,既没有破坏文物,也做出了进一步的挖掘。只是,想要完整地揭开地宫的面貌还要再等上多年。

随着秦始皇陵秘密被发掘,很多的游客跑到骊山脚下游览。尽管大家进不去地宫深处,但都想隔着高山远远地望一眼。

在旅游时,有不少当地导游是这样介绍的:周边有大大小小上千多个盗墓洞,盗墓洞内里有皑皑白骨,这都是那些盗墓贼因无功而返的尸骨。没有想到,他们也成了今天的“文物”。

2002年,我国的遥感技术进步到了另一个高度,专家们拿着它来到了皇陵的正上方进行三维立体穿刺实验,经过检验,专家们发现,太史公所记录的“用水银当做江河”的场景是完完全全真实的。

这也就意味着,秦始皇陵是一座没有为盗墓者开发的完全的陵墓,是一座具有重大保护价值的文化遗产,里面有蒸汽保护着文物,甚至始皇帝的遗体等。

若是在保护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贸然打开,恐怕它也会如万历皇帝的陵墓一样,在一瞬间的氧化中化为灰烬,没有丝毫的考察价值。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如今看到的兵马俑全部都是灰色的。其实,兵马俑在出土的时候都是彩色的,但由于保护手段未跟上以及开采设施非常朴素。在接触空气的几分钟内,兵马俑立刻褪色成了土一样的颜色,所以,想要打开这个神秘的千古一帝的卧室,想必,还要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发展。

0 阅读:143

何仪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