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和刘邦是同一时期的人,是山东人(鲁地)。根据司马迁的记载,朱家曾经救了几百名处于危难的豪士,救的平民百姓更多,不可胜数。但是他从来不以此为荣,反而丝毫不图回报,不计名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朱家曾经救下季布,后来季布获得刘邦赦免,而且封官,可是朱家一直避而不见。朱家赈济贫困,能力不足不能全面照顾到,他就从最贫困的开始,但是他自己却过着清贫、朴素的日子(家无馀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天下人都敬重他,都愿意和他做朋友,引颈相交。
田仲、剧孟都是差不多和朱家一类的人,但是不如朱家,司马迁安排他们二人的出场感觉就是为了衬托朱家。看到朱家的所作所为,小编不由想起《水浒传》中的及时雨宋公明,感觉施耐庵好像借鉴了司马迁关于朱家的记载,江湖上行走的侠客们一听名号,纳头便拜,好救人于危难之中,江湖上都争着和他做朋友,何其相似。
司马迁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记载郭解(xie)的一生。郭解年少时,就敢杀人,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可以说是无恶不作,替人报仇,造假币、盗墓,但是运气不错,一直没有被抓住砍掉。后来,当他成为有名的大侠,随着年龄的增长,郭解突然变得沉稳、大气、以德报怨,为人处世也有了很大改变,远近的人们于是更加敬重、信服。
但是由于其行为不符合统治者意愿,所以被迁徙,卫青将军好意为其说情,反而起了反作用,说明汉武帝对于郭解这类游侠是深恶痛绝的,郭解最后身死族灭,司马迁表示非常痛惜。
司马迁笔下的游侠们有以下的特点:
一是重信义,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
二是救人于危难之中,而且不惜付出自己生命的代价;
三是谦虚退让,不图功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四是以德报怨,品格高尚。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司马迁对于这种平民出身的游侠是佩服又同情的,所以才会专门列一个游侠列传,由此之后,中国历代的侠义文化开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金庸大师的武侠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无比熟悉,不论是通过小说、电视剧还是电影,我们每个人的童年、少年时期基本上都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我们羡慕令狐冲的潇洒不羁、敬佩乔峰的义薄云天、感叹郭靖的侠之大者,可以不夸张的说我们人生的三观形成都受金庸武侠世界的影响。
成年之后,其实如果重新去读去看,会发现有些东西并不简简单单只是儿女情长、恩怨情仇,对于我们为人处世都有着很多的启示。游侠、武侠,关键都在一个侠字。侠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似乎每个人都欣赏一诺千金、救人于危难之间、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以德报怨家国天下的侠义精神与情怀。不论是两千多年前司马迁的《游侠列传》,还是金庸大师为我们塑造的武侠世界,这是他们相通的地方,也是我们所心向往之的地方,侠义精神!
参考:《史记·游侠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