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帝这辈子总共有六次南巡,始于乾隆十六年,终至乾隆四十九年的第6次巡视,前后三十三年,他视巡视为一件和西征打仗一样的大事。《延禧攻略》所展示的是乾隆时期的“四次南方巡游”,时间在乾隆三十年。就拿这次的南方巡游来说吧,让我们来看一看乾隆陛下在南方巡游期间做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巡抚黄淮河道。在黄河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多次发生的溃决和改道事件,导致黄河向南方漂移。在清代初期,由于黄河的长期缺乏治理,造成了黄淮下游的沉积物堵塞,导致了河道的堵塞,导致了江水的回流。黄河河水从上游流入运河,侵蚀了运河的堤防,使河道逐渐变得浅滩,阻碍了水路的航行。这条运河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尤其是一年有四百多万石的水运粮食都要经过这条运河,因此,这条运河的管理与清朝的国泰民安有着密切的关系。乾隆皇帝陛下对徐州黄河一处堤坝的修建极为关注,从二十二年到三十年,他曾经三次视察过这处堤坝,并下令在堤坝上铺上十七块石头,长达七十多丈。
大兴土木修建海塘。浙江海塘的建造,不仅是黄河防洪的一大亮点,也是杭嘉湖地区的一大特色,在抵御潮汐入侵和保障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乾隆十四年10月,闽浙、浙江两省的总督就曾上书,要求乾隆皇帝在南方视察时,由于春天雨水很大,杭州至海宁之间的路十分湿滑,交通不便,被乾隆驳回。直至乾隆25年,随着海宁的潮流逐渐向北移动,并发出了预警信号,乾隆皇帝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所以自三次巡视以来,乾隆皇帝每一次巡视海宁,都要检视塘的工程。乾隆皇帝在第四次巡视时,发现石塘仅有两道堤坝保护,很难抵挡潮汐之力。此前,总督们建议在最危险的位置再修三道堤坝,但喜好大场面的乾隆陛下并不满意,他命令将整个绕城石塘都修了三道堤坝,并在第二道堤坝中发现了缺失的木桩,并将其替换掉。
对汉族官僚的拉拢。乾隆皇帝在其南方巡抚期间,对汉族官僚地主和士大夫进行了积极的拉拢,这是他进入关内后一种传统的、非常重要的方针。在他的南方之行中,为了笼络汉族贵族和学者,他曾去过曲阜,拜过孔子,拜过文庙,拜过书院,以此来表现出他对汉文化的重视。乾隆皇帝第一次南下的时候,还亲自为他举行了三拜九叩的葬礼。后来,乾隆皇帝又去了一趟,两次都去了大明的孝陵,祭拜大明皇帝。此外,乾隆帝在其四次南下巡视期间,又下令对明代的建文大帝进行谥号抉择,并加谥号为"恭阂惠"。为了优礼高年,照顾故人,乾隆皇帝所到之处,都会对那些致仕归田的官员进行抚恤和嘉奖,并晋爵,赐予他们的后代以爵位和家世。乾隆三十一年,他的四次南巡,江南的运河上出现了大量的船舶,堵塞了航道,两江总督尹继善命令江浙乡绅和盐商,只能在自己的地盘上迎驾,浙江省的文武百官,只能在苏常一带稍微宽阔的水路上迎驾,只有像沈德潜,钱陈群,嵇璜这样的退休的老大臣,才能从浙江千里迢迢来到苏州迎接。乾隆皇帝为了表彰沈德潜和钱陈群在护送皇帝时的贡献,封了他们为太子太师,并赐予从一品的俸禄。
收拢人心。古代皇帝常以减免税收来施舍百姓,安抚百姓。既然是为了庆祝,自然要“行庆施惠”,乾隆六年间,通过过州县,减免了两千多万两银子的银子。乾隆四次南下,沿途对直隶、山东、浙江等州县的税收都有一定的减免,对乾隆二十八年之前江苏州县的税收也有一定的减免,以及因洪涝干旱而造成江苏上元等五个县份的税收也有一定的减免。南方的巡逻队如此庞大,这么多人涌入,自然会让粮食价格水涨船高。为了保障百姓的生活,稳定粮食价格,他在南方巡视的时候,给江浙两个省份留下了十万石的粮食。运送粮食的数量虽然少了很多,但是停运的船只还是按照惯例给他们发了一个半月的银子。乾隆皇帝在四次南下巡视期间,严令各地官员不能以巡视为理由而耽搁公务,特别是不能以此为理由推迟群众的诉事。
奉母游历。“孝”作为儒家道德观念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维护封建时代的道德规范,弘扬孝德,彰显孝德,是乾隆出巡的主要目标。在乾隆陛下的四次南方巡视中,乾隆陛下都会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她一同巡视纺织车间,观察工匠们的纺织成果。在其第4次南下巡视时,除了随行的有皇太后外,还随行的有许多的妃嫔和皇后。沿途饱览江南风光,游览了灵岩山,西湖等苏州,杭州和扬州的众多名胜。以扬州为代表,乾隆时期曾在扬州修建过四座宫殿,分别是:金山宫殿,焦山宫殿,天宁寺宫殿,高曼寺宫殿。乾隆皇帝在江南六次巡视,都会临幸扬州,在这段时间里,他参观了很多风景名胜区,也参观了很多寺院,并参观了二十四处风景名胜区,包括卷石洞天、西园等。
鲸落
利润率铜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