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的倒数第二位皇帝,也是清朝最受争议的皇帝,他4岁登基,38岁去世,在位34年,始终都是慈禧太后手下的傀儡皇帝。期间,他曾想借助袁世凯之手,软禁甚至刺杀慈禧太后;而慈禧太后在生命弥留之际,也曾放出狠话,必须让光绪皇帝死在自己前面。那么,这对在一起生活超过了三十年的“母子”,为何会走到不死不休的地步呢?
▲光绪皇帝历史画像
同治十三年,19岁的同治皇帝载淳突然去世,未留下任何皇子。载淳去世两个小时后,慈禧太后在暖心阁召开紧急会议,研究下任皇帝人选。
在这个影响清朝历史走向的会议上,众人提出溥侃、溥伦、载澂等皇帝人选,均被慈禧太后否定,最终还是慈禧太后一锤定音,敲定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为新皇帝。
之所以选定载湉,理由有两个:第一,载湉只有四岁,比较容易控制;第二,载湉的母亲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属于肥水不流外人田。
▲慈禧太后影视剧照
别人对这件事怎么看不好说,但醇亲王肯定是极力反对的。慈禧太后刚刚宣布这个决定,他就瘫坐在地上,痛哭流涕。原因也有两个:第一,这是他唯一的儿子;第二,慈禧是什么人,他比谁都清楚,载湉注定只能是一个牵线木偶。
但不管怎么样,慈禧太后已经降下懿旨,载湉入宫为帝已经是无法更改的事实。至此,我们所熟知的光绪皇帝,正式踏进了清朝的政治舞台。
▲载湉和他的父亲老照片
进宫后的载湉与慈禧太后相处怎么样?根据朱寿朋的《光绪朝东华录》记载,“(载湉)常卧我寝榻上,时其寒暖,加减衣衿”,“我日书方纸课皇帝识字,口授读四书诗经,我爱怜惟恐不至”,“(载湉)非常爱好学习,坐着、站着、躺着都在朗诵诗书”。
这些都出自慈禧太后之口,虽然不见得完全真实,但可信度还是有的。毕竟慈禧太后先丧夫后丧子,精神世界空虚的一塌糊涂,即便是无边的权力也改变不了这个残酷事实。如今身边突然出现载湉这个年仅四岁的孩子,势必会母爱泛滥一下。
▲慈禧太后影视剧照
然而,两人这种和谐的关系,随着光绪皇帝的一天天长大而逐渐消失。原因很简单,光绪皇帝想要拿回属于自己的皇权,而慈禧并却不想给他。
慈禧太后当初实行垂帘听政之时,为了减少阻力,曾经许诺“一俟嗣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而光绪皇帝在16岁时就已经具备了“披阅章奏,论断古今,剖决是非”的能力,但是慈禧太后却不愿兑现自己当年的承诺。想想也是,慈禧太后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愿意给,何况是这个过继而来的儿子。
▲慈禧太后和载湉影视剧照
经过多方势力的反复角逐,慈禧太后终于同意让钦天监择吉日归政于光绪皇帝。如果慈禧太后真的就此放权,我相信她与光绪皇帝之间还是一对和谐的母子,但可惜慈禧太后又耍了一个心计。
在她宣布归政于光绪皇帝的第五天,慈禧太后就与支持自己的大臣合伙唱了一出双簧,决定在光绪皇帝亲政后,由慈禧太后继续“训政”,具体做法就是“永照现在规制,一切事件,先请懿旨,再于皇帝前奏闻”,“凡遇召见引见,皇太后升座训政”,这与之前的垂帘听政并无本质的区别。
至此,光绪皇帝终于明白,想让慈禧太后自愿交出皇权是不可能的,而一旦产生这种想法,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关系也就真正开始走向恶劣了。
▲光绪皇帝影视剧照
此后,慈禧太后虽然还通过“训政”把持着朝政,但是名义上已经亲政的光绪皇帝,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独立决策的欲望。而最关键的是,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截然相反态度。
比如说,在甲午中日战争这个问题上,最开始光绪皇帝极力主战,即便是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光绪皇帝依然选择抵抗到底,为此不惜迁都到上海。而慈禧太后的观点则是更好相反,她始终主张议和,为此甚至逼迫光绪皇帝接受日本的停战条件。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八国联军入侵战争之时,光绪皇帝认为敌人过于强大,不要轻易宣战。而此时的慈禧太后则变成了坚定的主战派,一份对《万国宣战诏书》完成了对所有列强的宣战。
到底谁的决策更为合理,我们姑且不谈,至少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得出一个结论: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从思想根子上就不可能在同一个阵营。
▲慈溪太后与光绪皇帝影视剧照
两人矛盾真正的爆发来自戊戌变法,经历一连串的失败之后,光绪皇帝认为像日本一样进行变革,是清朝唯一的出路。而此时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进入光绪皇帝的视野,当看到康有为的“富国”、“养民”、“教民”、“练兵”等变法主张时,光绪皇帝十分激动,认为自己找到了救国图强的道路。
然而,戊戌变法想要走向去就必须迈过慈禧太后这一关,因为戊戌变法的利刃,指向的就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这本是一个需要徐徐图之的事情,但此时的光绪皇帝,已经无暇顾及这些了,他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的推动着改革进程,几乎每天都要颁布好几道关于改革圣旨。
▲光绪皇帝影视剧照
我国有句古话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光绪皇帝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招来了慈禧太后的强烈反击,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收回了二品以上大臣的任命权。
此时的光绪皇帝应该有所警觉,意识到接下去可能就要与慈禧太后彻底撕破脸,而作为臣子的康有为等人,也应该及时提醒光绪皇帝,现在还不是彻底撕破脸的时候。然而,可惜的是光绪皇帝已经陷入了对改革的憧憬之中不可自拔,而康有为等人更是力劝光绪皇帝,杀几个一品大员变法必成。
▲康有为、梁启超老照片
最终在传出慈禧太后与荣禄密谋废帝之后,光绪皇帝选择孤注一掷,先是传出密诏“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而差人游说袁世凯,兵围颐和园,擒杀慈禧太后。当光绪皇帝写下这个密诏的时候,就意味着与慈禧太后之间已经没有情分,剩下的只是生死相向。
接下来,袁世凯临时叛变,“戊戌六君子”被杀,光绪皇帝被囚禁,短暂的动荡之后,大清王朝再次落到慈禧太后的手中。而此时的光绪皇帝也彻底沦为一个傀儡,表面和实质上都是如此。
▲袁世凯老照片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双双生病,光绪皇帝在日记中写道,“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一定会死在我之前”,而慈禧太后听闻后,愤怒的表示“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事实证明,还是慈禧太后说话更管用一点,光绪皇帝在慈禧太后去世前一天去世,死因砒霜中毒。
声明: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