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皖之争,张作霖为何选择支持直系,而不是有恩于自己的皖系?

东冰看体育 2023-01-23 07:41:07

1917年,张勋率领5000辫子军突袭北京,赶走了总统黎元洪,从实质上结束了府院之争。然而,张勋复辟的做法也遭到各方势力的强烈反对,仅仅过了12天就被段祺瑞所镇压。之后,段祺瑞恢复国务总理之职,冯国璋应各方之邀担任代理总统。

段祺瑞代表皖系势力,而冯国璋背后也有直系势力,前者想继续控制着北京政府,架空总统权力;后者作为直系势力的代表,自然也不愿意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总统。于是之前的“府院之争”,演变为了“直皖之争”。

▲段祺瑞照片

最终段祺瑞操纵“安福国会”另选资历老徐世昌,但并无实际兵权的徐世昌为总统。为了让冯国璋安心下野,段祺瑞也同时宣布辞去总理职务。然而此举并没有结束了直皖之争,因为冯国璋虽然安心返乡养老,但段祺瑞却还在背后操控着一切。

与此同时,徐世昌眼看自己处境艰辛,皖系、直系都不买自己的账,索性干脆转而扶持张作霖,企图依靠奉系牵制皖系、直系,所以张作霖在兼并吉林时,得到了北京政府的诸多支持。

▲徐世昌照片

1920年,直系、皖系之间的矛盾开始公开化,先是直系的吴佩孚率兵北上,威逼北京;紧接着,皖系的徐树铮也率军从西北返回,积极备战皖军。一时之间,好不容易得到的稳定局面再次变得剑拔弩张。

徐世昌作为总统反而没有太大的话语权,直皖双方都不约而同的将其视为一个盖章总统,并未考虑他的态度。无奈之下,徐世昌只好选择让奉系的张作霖入关调停。

▲吴佩孚照片

应该说,徐世昌这一步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管是直系还是皖系,他们可以不管徐世昌的态度,但不能忽视张作霖的态度,毕竟此时的张作霖已经是实打实的东北王,他的介入很可能打破双方的实力平衡。

于是,张作霖便就迎来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之一。1920年6月19日,张作霖刚刚下火车,皖系、直系争相示好。毕竟谁能将张作霖拉到自己的阵营,谁的赢面就会大增,再一步讲,最不济也不能让张作霖倒向对方的阵营。

▲张作霖照片

就当时的局面而言,应该说皖系是比较乐观的,一方面段祺瑞在张作霖成为“东北王”的过程中,多次施以援手,算是有恩于他;另一方面,皖系纸面实力比直系要强许多,还控制着北京政府,张作霖站在皖系这边基本是稳赢。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皖系灵魂人物徐树铮亲自到车站迎接张作霖,并为张作霖建立奉天会馆,但张作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徐树铮的安排,直接住进了北京奉天军司令部。徐树铮登门拜访,也被张作霖拒之门外。

▲徐树铮照片

此时张作霖虽然还是以调停的身份自居,但导向直系的倾向已经非常明显。按照要么做朋友要么做敌人的原则,徐树铮向段祺瑞建议扣押甚至直接杀掉张作霖。具体方式也很简单,就是以商量要事的名义邀请张作霖到段祺瑞的驻地,然后伺机行动。

然而,本来万无一失的计划,却因为段祺瑞的犹豫失败了,具体为何犹豫,有人说是因为段祺瑞想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击败张作霖;有人说是因为段祺瑞不忍心杀掉张作霖。总之,在段祺瑞动手之前,张作霖率先看出的端倪,连夜逃到了天津。当徐树铮得知张作霖已经逃走的消息时,仰天长叹“大事去矣!”。

这个桥段与两千年前项羽设下鸿门宴款待刘邦的相似度极高。最终张作霖成功逃出,而皖系也彻底得罪了张作霖。在此后爆发的直皖战争中,张作霖以武力调停为由,率军入关,在直皖战争中,给予直系很高的帮助,成为直系赢得直皖战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那么,张作霖为什么要选择支持直系呢?毕竟于情,段祺瑞对张作霖有恩;于理,皖系的赢面稍微大一点。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张作霖这么做是有很深的用意的。

首先,段祺瑞对张作霖有恩,但正如上文所说的徐世昌对张作霖也有很大恩情。可能很多人会说,徐世昌既不是皖系,也不是直系,这和张作霖支持直系有啥关系?其实很简单,徐世昌是总统,而皖系想要架空总统权力,因此徐世昌希望赶走皖系。所以,徐世昌虽然不是直系的人,但很希望直系能够获胜。

其次,皖系的灵魂人物徐树铮是奉系军师杨宇霆的旧识,当年杨宇霆背着张作霖私吞军款,暗地里建了五个混成旅的兵力,有很大一步原因是徐树铮的怂恿(至少张作霖这么认为)。这件事在奉系内部已经翻篇了,但并代表张作霖就完全忘记了,他能原谅自己的兄弟,但绝对不会轻易原谅徐树铮这个外人的。

▲杨宇霆照片

最后,当时的军阀实力是皖系最强、直系次之、奉系最差,张作霖与皖系一个阵营,确实能够锁定胜局,但是胜局之后呢?奉系能够分到多少战利品?恐怕能保证自己不被吃掉就不错了吧。张作霖虽然人在关外,但时刻都想逐鹿中原,让皖系一家独大并不符合他的利益需求。

总之,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时刻都充满了忠诚与背叛、算计与被算计,如果非要用一句来总结,那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声明: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阅读:71
东冰看体育

东冰看体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