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凭栏
编辑| 凭栏
“百万富翁”一直是我国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谁家里有百万存款,绝对成为几条街里的名人。
我国发展至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百万富翁有多少了?与美国、日本相比如何呢?
美国的百万富翁全球第一
比较之前,有一点需要说明:我们平时常说的“百万富翁”,都是以人民币为单位的,如果要比较中美日的百万富翁数量,用人民币和日元都不太合适。
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百万富翁,都是以“美元”为标准,美国的数字会因此“好看”不少。
根据德国财经媒体的报道,美国的百万富翁数量已经达到743万人,远超世界其他各国!
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肯定还是美国经济,美国农业、工业、服务业都堪称发达,GDP总量一直都是第一,百万富翁多一些也是正常。
尤其是近几年,美国在人工智能、半导体领域的发展,会催生出很多新兴企业,百万富翁人数也会相应增加。
在这些领域中,百万富翁不一定都是企业家,一些员工存款也能达到百万。
比如,英伟达员工的待遇非常好,如果算上工资、奖金、股权,78%的员工都是百万身家!
但也有网友指出,美国百万富翁的数量有水分,股市、货币政策、利率影响太大,这是美国百万富翁远超他国的关键。
美国700多万的百万富翁,很多都依赖股市增长,比如大量购入英伟达股票的美国人。
一旦股市动荡、股票下跌,他们的财富就会立即缩水,一些人甚至会退出“百万”的行列。
货币政策就更好理解了,美国从2020年开始,一直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的情况比较严重,美国的物价明显升高。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百万富翁的“含金量”远不如前,其购买力需要打一个问号。
而这几个因素中,利率的影响是最大的!我国居民挣人民币、存人民币,达到100万这个数字已属不易,可要进入统计名单,这个数字还要翻7倍。
相比之下,美国人挣美元、存美元,成为百万富翁的难度大大降低,总数量远超其他国家,当然很正常了。
我们愿意承认,美国的百万富翁是全世界最多的,但如果以购买力为标准,美国的百万富翁数量还能这么多吗?
在经济总量上,美国世界第一,我国世界第二;在百万富翁数上,我国还是世界第二吗?很遗憾不是。
中国的百万富翁
根据德国媒体的排名,我国百万富翁的数量是150万人,位列世界第四,也就是说,这些人的存款超过700万,妥妥的高净值人群!
乍一看,我国高存款的人数比美国差了很多,但实际上,各路媒体的统计数据不太一样。
根据《胡润财富报告》,我国资产超过600万人民币的家庭,已经达到512.8万户;资产超过千万人民币的家庭,也有206.6万户。
这些家庭多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香港、杭州、宁波等地也有不少,如果按照胡润的数据,我国百万富翁(美元)的数量,应该略低于500万。
我们中国一直有“存钱”的习惯,尤其是六七十岁的大爷大妈,最喜欢把钱存进银行,到2024年底,我国人均存款金额已经达到10万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百万富豪的数量,大概率不会像德媒统计得那么少,具体数据还要看今年的统计。
让人惊讶的是,利率最不占优势的日本,百万富翁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并且远高于我国,日本是怎么做到的?
日本的百万富翁
根据《时代周报》的数据,存款达到百万美元的日本人,已经达到378万人,远高于德国(第三名)的的165万。
要知道,日元与美元的汇率可是惊人的150.25∶1,存款达到百万美元,所需日元可就是1.5亿了!
日本百万富翁如此之多,靠的是长期的、稳固的先进企业。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经济辉煌一时,在冶炼、化工、精加工、医疗器械、零售等领域,积攒一大批知名企业。
这些企业在管理上、技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领先,时间一长,日本企业的领先已经难以超越了。
比如,日本在光学领域有尼康、佳能、索尼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光学仪器早已傲视全球;
再比如,日本在冶炼领域有神户制钢、JFE 钢铁等企业,这些企业长期做冶炼深加工,获得了巨额利润。
光是百年企业的数量,日本就有43631家,这些企业多年来催生了太多富豪、高管,存款超过百万美元的不在少数。
更何况,日本人很喜欢做海外投资,经常入股其他国家的新型企业、基础建设,这些投资时间一长,也成为日本富豪的资产之一。
不过,日本百万富豪的数量这么多,和日本的经济形势也分不开。
日本贬值的情况,这些年非常严重,食品、原材料、能源等领域的物价显著上升,日本居民无法像之前那样肆意消费,越来越倾向于存款。
日本富豪遇到这种情况,也放慢了投资的步伐,将大量资金放在银行,日本百万富翁的数量,由此大大增加。
什么时候日本经济转好了,日本百万存款的富豪数量就减少了,这是一个很尴尬的情况。
结语:
平心而论,德国媒体的比较方式不算客观,中美日三国如果真要比百万富豪数量,应该以购买力为准,除去汇率的比较才有说服力。
希望国外财经机构能够再接再励,计算出百万购买力,为我们展示真实的百万富翁数量。
参考信源
报告:2023年全球“百万富翁”多达2280万人
我国人均存款约10.8万 同比增速有所回落
大幅加息难解日本经济“内忧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