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卖东方影都:建好又卖掉。好可惜啊!

依波旅游 2025-02-08 02:54:42

去年万达卖了26座万达广场,这种割肉出让,似乎还在继续。

其实这是它的第2次大卖;7年前也有一次,那次才更震撼。

2017年7月,王健林王总把13个文旅项目和77座星级酒店,卖给了融创和富力。文旅卖给了融创,酒店卖给了富力,万融创上演了一场三家演义,可谓是世界大甩卖。现在再来看,曾经三家演义的万融富,日子都不太好过呢。起码不如以前好过。

其中就包括西海岸的东方影都。

青岛东方影都

"或跃在渊",曾被王健林定为万达1号项目的东方影都,现在已逐渐显露出耸起的态势了。王总想来是不是有点太可惜?

当时,为啥要甩卖呢?用目前的一个热词就是:化债!

一、降低负债与回笼资金

债务压力:2017年前后,万达集团因大规模海外并购积累了较高负债。国家了加强对企业境外投资的审查,要求企业降低债务风险。出售重资产项目可快速回笼资金,缓解现金流压力。

政策环境:国家当时限制非理性对外投资(如房地产、娱乐等领域),万达需调整资产结构以符合监管要求。

二、战略转型:从重资产走向轻资产。

商业模式调整:王健林是一个稳健的企业家,一直是比较清醒的,洞察力是杠杠的,很早就提出了“轻资产化”战略,逐步减少所持有的持有重资产(如商业地产、文旅项目),转向品牌输出、管理运营等轻资产模式。

聚焦核心业务:万达此后更聚焦商业管理、院线等现金流稳定的业务,剥离投资大、周期长的文旅项目。

不过这些初衷和远见,未撵上时势的变化,还是被影响到了。

曾短暂面世的“万达茂”3个字?

三、行业特性与市场考量

长周期与高投入:影视基地需要长期运营和持续投入,回报周期较长。当时,万达可能评估后认为,出售给融创(擅长地产开发与资金运作)更利于项目后续发展。

影视行业波动:影视产业受政策、市场偏好等影响较大,万达可能希望减少单一行业风险。

四、交易结构优化

保留品牌与运营权:这场交易中,起初,万达仍保留东方影都的品牌冠名权及运营管理权,确保其在影视产业链中的影响力,同时避免资产负担。但后面都彻底交出去了。

融创的接盘逻辑:融创作为地产商,可通过配套住宅开发平衡文旅项目投入,与万达形成互补。但后面房地产形势拐转,亦初衷未果。

后来啊,万达通过本次交易套现数百亿元,显著改善财务状况。

东方影都后续成为《流浪地球》等国产大片的拍摄地,一举进化成了我国的“科幻电影发祥地”和“电影工业化的基地”。但运营仍需长期投入。

综上可知,万达出售东方影都的核心逻辑是“减债+转型”,通过剥离重资产优化资产负债表,并聚焦轻资产业务以提升抗风险能力。

王健林王总还是给西海岸留下了电影的配套、基因和底座的。下一个10年,东方影都或可崛起,期待灵山湾能成熟为1个顶端宜居片区。拭目以待!

(仅代表个人观点与理解,欢迎交流与指正!)

0 阅读:9
依波旅游

依波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