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出现四大反常现象,背后原因,令人无奈

看科技有铭程 2024-02-17 06:06:59

春节一直被国人视为最盛大的节日,为了一家团圆,数亿人踏上了返乡之路,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春运”。

回到家,满满的都是儿时的回忆,吃着母亲亲手烧出来饭菜,与多许久未见的父亲喝上几杯小酒,再欣赏一下儿时记忆中的风景,真的是一件极美的事情。

但是,今年这个春节却不一样了,出现了几个反常的现象,让大家觉得“年味”淡了,甚至没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农村空心化严重,找不到“年”的感觉

很多70、80、90后的老家都在农村,过年基本都要回老家看看,回到家最大的感觉就是“家里不热闹了”、整个村子都空荡荡的。

小时候去集市上买年货,人挤人,父母总是盯着我们,生怕我们被“挤丢了”。那个时候你别说开车去集市上,你连自行车都骑不动,当然那时候大家基本上都没有汽车。

现在去集市上,没有人挤人的感觉了,有的只是汽车聒噪的拥挤,最关键的是大家脸上的笑容在渐渐消失,遇到熟人勉强挤个笑容。

小时候年底赶大集,早上出发,下午天黑才回家,买年货都是货比三家,挑来挑去;现在去赶集,草草买点下酒菜,备点走亲戚的年货,再买两箱酒就OK了。

我们小时候,在农村过年,天不亮就要起床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口袋里装满了糖果、鞭炮,一边吃、一边放,整个村子噼噼啪啪响个不停。

现在,大年初一都听不到多少声鞭炮声,大街上稀松的几个人,小孩子也见不到几个,都说我们人多,有14亿人口,都说春运运送了几亿人,这人都去哪了?

初二、初三,气温回暖,太阳晒了的懒洋洋的,农村的大街上也只有几个老头、老太太在晒太阳,年轻人基本看不到。

真的感慨,农村已经空心化了,没有年轻人、没有孩子的农村未来走向何方?

大年初二、初三开始返程

“破五”,迎完财神后,大家才纷纷踏上返程之路,但是今年不一样,大年初二、初三,人们大都享受春节温馨和团圆时,一部分人已经开始打点行囊,准备返程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提早返程的现象愈发严重,以我身边为例,大年初二,村里已有10多个人离家回程,今大年初三,高速公路开始拥堵,春节返程车票基本售罄。这不由得令人深思。

很多人认为:老家已经不是当年的老家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老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昔日的邻居也不那么熟悉了,一些老人也已经过世了,大家谈论的不再是邻里和睦、庄稼收成,而是钱多、钱少。

在外边混的好的,回家开一辆好车,成为了最大的面子,不但父母脸上有光,身边也会有很多拍马屁的。反观在外边混的不好,没有房子、车子的,充满了失落感,座位也在角落里,只能赔笑、发呆。

如果恰好有一位单身汉,那么他一定会承受更多的“白眼”,周围人异样的眼光,会让他产生深深的焦虑和不安,再加上家人的催促和担忧,那滋味实在不好受。

村里的聚会,彻底变味了,没有了往日的把酒言欢、袒露心扉,有的只是“拐弯抹角地炫耀自己,添油加醋的贬低别人、相互窥探的搬弄是非”。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选择了提前返程,调整好自己,为来年做准备。

走亲戚成为了形式主义

都说形式主义害死人,但没想到形式主义不仅在城市里茁壮生长,也蔓延到农村的角落里,甚至连过年走亲戚也开始走形式了。

小时候热衷于走亲戚,哪怕是下雪路滑,哪怕只有一辆破自行车,哪怕收不到压岁钱,也要去,这种朴实、简单、乐观让人无比的感慨。

到了姥姥、姥爷家,一家人早已迎到门外,拉着冻红的小手,满脸都是笑,坐在一起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

中午吃饭自然少不了,虽然没有现在的饭菜花样多,但是总觉的那一桌子饭菜格外的好吃,格外的有滋味。

孩子穿着新衣服、新鞋子、拿着零食、鞭炮、压岁钱,感觉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的人。

现在走亲戚,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钱”,一上午能走4、5家,去了说不了几句话,给孩子们红包一发,就准备去下一家,你要是提吃饭,怕是有点不懂事了。

吃多吃少是小事,但是做饭、收拾碗筷太麻烦了,大家因为工作、生活等多个原因,根本没那么多精力,也没那么多时间。

更为关键的是,大家常年在异地他乡拼搏,过年才回一趟家,早已经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了,强行坐在一起只会尴尬。

所以,现在走亲戚非常简单,也比较形式化,1、喊人;2、放礼物;3、发红包;4、拜拜。

当然也有更简单的,河南林州几个人给舅舅去拜年,发现舅舅家没人,怎么办呢?几个人急着走,竟然直接把礼物隔着高墙扔进了院子里。

把走亲戚的形式简化为:1、扔礼物;2、发信息;3、拜拜。

城里的年开始比农村热闹了

在印象中,农村里过年要比城市里热闹多了,很多在城市里读书、打工的人都要回家过年,吃酒席、放鞭炮、各种聚会,总之人多就是热闹。

小时候,年底有一次大庙会,人多到什么程度呢?你站在不动,都能把你挤过去。现在呢?年轻人基本不去庙会了,放眼望去都是中老年人,而且人数比以前少很多。

现在安全意识很高,人大量聚集的地方,当地政府总是很担心,总会呼吁减少聚集,人不聚集能有年味吗?能热闹吗?

因为安全、环保问题,农村里也不让放鞭炮、烟花,村子里静悄悄的也少了年味。但是很多城市里规划了可以放烟花鞭炮的地方,反而比农村里更热闹。

大年初一、以往空城的北上广等大城市出现了“人挤人”现象,开车堵得走不动,去景区游玩,很难打到车。

以北京为例,2月10日,大年初一,北京龙潭、厂甸、大观园、石景山等传统庙会全面回归,大量游客选择逛庙会迎接新年。

天坛、北海、香山等公园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市民游客结伴到公园里看舞狮表演、写福字、制作金龙,享受着浓浓的年味儿。

根据北京文化旅游局统计:2月10日北京全市74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总量达到了136.1万人次,同比增长35%。

城市里春节热闹起来了,农村更显的冷清了。

这几大反常现象,让不少年轻人喊着明年过年不回老家了,把父母接到城里来过年,因为农村的年味越来越淡了。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城市,在城市里扎根,而农村率先开始了老龄化,它不再是生机勃勃、欢声笑语,而是充满了沧桑和凄凉。

随着父辈的老去、离去,农村会更加凄凉,甚至变成无人村,而这种现象我们无力去改变,只能看着它慢慢发展下去,农村曾经的快乐、记忆、生机勃勃最终都会成为一声叹息。

如何让农村回归当初的生机、快乐或许是我们深思并付诸行动的吧!

我是科技铭程,喜欢就点个赞吧!

0 阅读:0

看科技有铭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