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这人,在中唐那会儿,真的是挺关键的。他活过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的时代,和郭子仪大佬那是一路走过来的。那会儿,武的方面有郭子仪顶着,文的方面就得看李泌了。特别是在肃宗、代宗、德宗这三位皇帝的时候,李泌的地位那可不是一般的高。国家大事、朝廷怎么运作、皇家的那些琐碎事儿,李泌都有发言权。碰到大的原则问题,他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直接就跟皇帝杠上了,史书上说他跟皇帝争了几十次呢。但神奇的是,他最后竟然还能安然无恙,真是挺不容易的。所以说,李泌这人,绝对是个有原则、有骨气的历史人物。
他甚至连皇帝的家务事都要插上一脚,非得往那麻烦堆里凑不可。
有一天,德宗把宰相李泌叫来,跟他说起有人举报太子行为不端的事情。德宗还提到:“舒王现在已经长大,能够担当太子之位了,他性格温顺,待人友善,很懂礼貌。”
德宗找来了宰相李泌,直接问道:“我打算换个太子,你觉得舒王怎么样?他已经成人了,性格也挺好,既孝顺又友爱,为人温和老实,感觉他挺合适的,你觉得呢?”
李泌听后,直接说道:“这是咋回事?皇上,您膝下就这么一个亲儿子,咋能因为一时半会儿的猜疑,就动念头换人呢?要把侄儿立成太子,这主意可太不明智了!”
德宗一听就火了,直接怼道:“这也太过分了吧,你咋能这样挑拨离间我们父子呢?谁说舒王是我侄子了?”
李泌面对德宗的怒火,一点儿也不慌张,他淡定地说:“陛下,您是不是记性不太好?这话可是您自己讲的。记得大历初年,您亲口跟我提过:‘朕现在有好几个儿子了。’我好奇地问您为啥这么说,您当时回答:‘那是昭靖太子的几个孩子,皇上让我把他们当亲儿子看待。’可现在呢,您连亲儿子都不信了,还会信侄子吗?舒王这孩子确实挺孝顺,但要是真让他当了太子,以后他还孝不孝顺您,可就难说了!”
德宗火冒三丈地质问:“你咋就不心疼下自家的人呢?”
李泌回话道:“我正是因为太在乎咱家人,才得把心里话一股脑儿倒出来。要是我因为怕皇上您生气,就顺着您的意思来,那以后您要是反悔了,怪我没拦着您,说‘你身为宰相,咋不阻止我呢?把事情搞砸了,我也要把你侄子给办了。’我这把老骨头,活不了几年了,也没啥可留恋的。但要是让我侄子接班,我还真不确定以后能不能指望他给我上坟呢!”说完,李泌眼泪哗哗地流,伤心得不行。
德宗听后,心里五味杂陈,直接说道:“你这样真的没必要了。这本就是我自家的私事,跟你现在没啥牵扯了。”
李泌回应道:“这事儿不能这么讲,皇上把整个天下当家,我呢,身为宰相,就得担起宰相的担子。哪怕是小事没办好,那也是我的失职。更别提太子受了委屈,我却闷声不响,那我可就罪过大了!”
德宗听了李泌的话,瞧他一脸真诚,就不再固执己见,打心底里赞同道:“行,就冲你这份心意,朕先不急着拿主意,等明天想明白了再定。”
李泌磕头谢恩,眼泪直流地说:“皇上您这么信任我,我真的很感激。但请您回宫后,千万别跟旁人提起您的打算。要不万一有人听了去,跑到舒王那儿献殷勤,太子可就危险了!”
德宗一听,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开口说道:“你讲得挺在理,我懂你啥意思了。”
隔了一天,德宗又把李泌单独叫来。他紧紧抱着李泌,眼泪哗哗直流:“真是多亏你拼命拦着我,不然我现在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就像你说的,太子这孩子又仁厚又孝顺,我竟然还瞎猜他。以后啊,不管是国家大事还是家里的事,我都得先听听你的意见再做决定。”
李泌瞧见德宗回了神,赶紧鞠躬道喜:“皇上真是明智,太子清白已证,我这心里头的石头也算落地了。这些天我焦虑得不行,感觉整个人都快被压垮了,身体怕是不中用了。宰相这活儿,我再干下去,怕只会给皇上添乱。所以,我斗胆请求皇上,让我回家养老吧。”
德宗听后连连摆手说:“这可不行,全靠你,我们父子之间的关系才得以维持。我得告诉我的子孙,必须让你的后代一直享福,这样才能报答你的恩情。你怎么能想要告老还乡呢?这个要求,我实在没法答应你!”
第二年,李泌跟德宗说,自己岁数大了,身体不如以前,想再找个帮手,一起分担宰相的活儿。但德宗还是没答应李泌,反而更加看重他,给了他更多的信任和重用。
【子霄读史感悟】
说到皇家的事情,那真的是天底下最麻烦、最乱糟糟的一摊。李泌这家伙,也不怕被误会,硬是要往这浑水里趟,说真的,他这么做,有点超出常理了。要是碰上个心眼小的皇上,他这条小命,怕是要悬了。
在皇家的权力游戏里,就连亲爹亲儿、亲兄弟都得留一手,李泌心里跟明镜似的。老话说得好,“外人别掺和内斗”,这道理李泌比谁都清楚。可他偏偏要往这浑水里蹚,插手皇家的那些破事儿,这简直就是往火坑里跳,危险得很。
不过,李泌这家伙,在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这四代皇帝老子和儿子之间,居然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忠心耿耿地说真话,帮忙解决难题,让皇帝父子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他也不管自己会不会惹上麻烦,最后竟然还能有个好结果。说真的,历史上像李泌这样的,还真是头一个。
这可能就是李泌为人处世的聪明之处,还有他作为历经四朝的老臣所具备的政治能力。
你是不是也这么想呢?
订阅我,我每天都会给你带来读历史的心得体会。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