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中华古诗词,润了心田,苏了万物[微风]

1.
《发淮安》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
赏析:描绘淮安水乡小景,景色清新,人物娇羞,充满生活气息,风格简淡自然。
背景:杨士奇身处政局稳定期,通过描绘水乡宁静来反映太平盛世。

2.
《次韵王山人二月十六日对雪》初和柳絮飘侵槛,复共梨花舞傍人。
一种妍华看不定,只凭高调和阳春。
赏析:以柳絮、梨花喻雪,展现春雪之美,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高雅文化的追求。
背景:应王山人诗而作,以雪为主题,描绘春日雪景。

3.
《恤旱·其四》圣主勤恤民,贪夫昧罪己。
天听岂不近,骎骎未知止。
赏析:体现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强调圣主恤民,批判贪夫不知反省。
背景:可能是在旱灾发生时,杨士奇针对当时社会现象而作。

4.
《蓟州道中见菊花有怀子启时彦行俭时勉诸君子·其二》想见联镳西出城,酒壶诗卷共高情。
看山骑马渔阳郭,也似平坡寺里行。
赏析:通过回忆与友人出游情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背景:杨士奇在蓟州道中见菊花,触景生情,想起友人。

5.
《题常熟郭令梅》铁作根株玉作葩,含霜映月净无瑕。
海虞县里清香满,不比河阳潘令花。
赏析:以梅喻人,赞美常熟郭令如梅般高洁,品行无瑕。
背景:为赠予常熟郭令而作,借梅表达对其品德的赞赏。

6.
《刘伯川席上作》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
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
赏析:展现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借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自喻,体现其志向。
背景:杨士奇十四岁时,在刘伯川席上与友人踏雪赋诗,此诗为当时所作。

[福]中华古诗词,诵了岁月,暖了心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