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北张扬
人的一生当中,不同阶段总会有知己好友,如果有能够谈得来的异性好友,也在情理之中。我有一位关系比较好的李姓女同事,我们曾经起点相同,但是后来人家做到了学院党委一把手的位置,晋升到了教授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令人羡慕不已。
除了佩服,这当中还有另外一个小插曲,那就是曾经有一段时期,李老师和某一位领导存在暧昧关系,在关键时期,曾经助了一臂之力,托举了上去。
1989年7月份,我和李老师前后差不了几天同时入职经管干校,我是从外地调入,她是毕业分配;因为同期进入单位这一共同点,我们会经常一起聊天,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聊得都很开心,慢慢彼此了解了对方许多信息。
她比我小五六岁,北京某学院印染专业毕业,东北人,男朋友是同班同学,为了爱情,跟随男朋友一起来到这所城市发展。
我学的专业是企业管理,而她的专业是印染,从学校专业特色来讲,我的专业对路,尽情发挥专业特长;而她的专业不对口,只能教一些基础性课程;到了1991年,我当了财经教研室主任,她仍然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
巧合的是,我爱人学的也是印染专业,李老师爱人在某色织厂从事印染技术工作,增加了很多共同话题。当他们两个都忙的时候,孩子没人带,会把孩子放到我家里来,和我家孩子一起玩,两个孩子彼此成了好朋友。
1992年,乡镇企业高速发展,国有企业因为经营管理不善,人浮于事,企业经济效益每况愈下,李老师的爱人率先下海到县乡镇企业担任技术厂长;随后,我爱人也紧随他的步伐,在李老师爱人引荐下,也辞职到了乡镇企业从事印染技术指导工作,享受高薪待遇。
时间到了1993年,随着上级派来一位王姓校长,李老师的命运由此而改变。
王校长曾经当过市区某区副区长,时年34岁,本来前程似锦,但因和区长闹矛盾,被调出行政机关,在其他单位待了四五年之后,被派到我校担任校长一职,属于在政府行政系列不是很得志的人。
此时的王校长刚刚40岁,正值青壮年,可是偏偏和妻子不和谐,正在闹离婚,相当于单身一人,感情上处于空窗期。李老师,说不上多么漂亮,但是口才好,乐观,脾气好,性格温和,特别会聊天,又有东北人那种豪爽,慢慢的王校长和李老师两个人关系越走越近。
李老师因为有王校长的关照、欣赏,很快就当了招生办主任,这是一个不苦不累的美差,没有什么压力,进入到了单位中层干部的行列。
当时在全体员工看来,种种迹象表明,王校长对李老师的喜欢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本来学校有一辆轿车是给校长配备的,但是,上下班儿的时候,李老师也同样享受“专车接送”的待遇。所不同的是,校长可以大大方方在学校内部上下车,而李老师不敢明目张胆、光明正大的在校内乘车,只能偷偷的在下班点的时候,校门口外边等候,而在上班的时候,在校门外十几米处提前下车,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走着来上班似的,故意遮人耳目,两个人上下班“步调一致”,“非常和拍”。
学校宿舍楼和校园只有一墙之隔,站在高层对校园内任何人的行踪看的清清楚楚,这两个人自以为做的天衣无缝,其实旁人看的一清二楚,心知肚明。
李老师是学校中层干部,经常外出参加会议,后来听司机说,有一次,李老师到大连开会,返回时坐轮船从天津港停靠,校长竟然派车亲自到天津港口去迎接参会归来的李老师。
听时任我校办公室副主任口中得知,王校长一直暗恋着李老师,率先断然和妻子离了婚,曾经极力说服李老师也和爱人离婚,然后两个人结合。因为李老师和爱人是大学同班同学,感情特别深,终于没有下定决心离婚,踏出这一步,走一步险棋。
王校长从来不关心学校教学,每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前任校长都要亲自巡视考场,但这个校长没有巡视过一次。只关心后勤维修,学校经常修修补补,他对房屋维修特别感兴趣,经常看到他夹着一个皮包,在施工现场兜兜转转,好像是一个“编外监工”似的。
鉴于校长这种做派,正直耿直的我,特别不想在这样的单位待下去,萌生了想调出去的强烈愿望。在1998年,通过关系,借调到市委组织部考核办,因为不是通过单位推荐去的,只能两边兼顾,单位安排的课程一节课都不能耽误,没课时到考核办去上班。
一年之后,因为受编制的限制,无法正式调入,又赶上评高级讲师,就赶紧回学校上班了。临离开的时候,组织部副部长跟我谈话,十分肯定我在考核办的表现,问我有没有回单位想进步提拔的要求?可以给领导打个招呼。
我说不用了,领导只需要把我在这儿的表现,如实写下来,回去以后有个交代就行了。我把考核办领导写的“借调期间表现”,交回到校长那儿,校长一句:放下吧。我们之间没有多说一句话,我头也不回就匆匆离开了。我根本就没想在学校当个一官半职,因为我不稀罕。
王校长人脉很广,经常邀请组织部的有关人员到我校检查工作,由此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到了第二年,王校长为了着力培养历练李老师,以单位的名义,“公对公”的关系,特意把李老师选送到我曾经借调过的市委组织部考核办锻炼一年,经受磨炼。我们两个同样的境遇,但是待遇相差实在是“天壤之别”。
原来我跟李老师,私交特别好,但是随着她和王校长走近之后,风言风语很多,我们慢慢就疏远了。我们是两条平行线,各走各的阳关道,在一起聊天也就少了。意外的是,因为评职称一事,让我俩之间产生了矛盾。
到了1999年,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审开始,市人事局只给了我单位一个高级讲师指标,竞争非常激烈,和我一样符合条件的人很多,都想尽快评上。评审的时候,遇上一个有力的竞争者,正是李老师。我1984年毕业,她是1988年,比我晚毕业4年。
在那个年代,评职称论资排辈儿现象比较严重,对科研成果没有更多要求,基本上都是按大学毕业的年限递补。此时我担任财经教研室主任,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论文,编书,先进教师哪一样都不差,信心满满。
没想到校长为了把我压下去,把李老师抬上来,想尽了一切办法,在制定评分标准上做手脚,做文章,在某些环节有意的压低我的分数。比如说市里文件明文规定:同一篇著作,有获奖加分,有编者加分,只能取最高分一项;获得市级优秀老师可以加5分,其他奖项酌情给分。
但在实际赋分时,李教师参编一本普通教材,编者加分,获奖也加分,重复累加计算了;而我在1994年,同时获得了省、市经贸系统先进教师,只给我算一个最高分,没有给我累加。
学校从来没有公开评选过“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但是真正评审的时候,李老师一下子冒出来好几个类似荣誉,先不说这种荣誉从来没有公开经过全校老师评选,是否属于私下暗箱操作,这种荣誉本来得分要比优秀教师要低,但是在赋分时竟然和优秀教师一样多。
经过校长这么“神一样”违规操作,我手握四五篇学术论文,而李老师只有一两篇论文,最后赋分竟然刚刚超过我。我气不打一处来,学校不是校长家的,我一定要向人事部门反映问题,绝不允许这种不正之风发生在我身上,我不能成为校长滥用职权的牺牲品。
我以书信方式向市人事部门反映我校怪象,人事部门对此非常重视,主管人员专门打电话给学校领导,指明单位评分标准存在问题,要求纠正错误。校长接到电话后非常恼火,就责成办公室主任让我写一份检查,我予以断然拒绝。
人事部门为了息事宁人,给了我们单位两个指标,我和李老师也都如愿以偿,最终都通过了省里的评审。李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校长为我俩的事儿很费心,为了表示感谢,咱俩凑点钱,请领导吃顿饭吧。我硬邦邦地顶了过去:我靠自己的本事、能力,评上了高级讲师,谁都不感谢。如果愿意,你单独感谢领导吧!
每每想起这一段经历,我都深感自豪,我没有向权贵,邪恶势力低头,我赢得了自己应有的权利。
风波过后,我和校长通过这场较量,产生了隔阂,但是和李老师之间关系丝毫没有受影响,她只是被迫卷入进来而已。
在这之后,组织部对领导干部要进行民主测评,其中有一项特别有趣:单位领导干部是第几婚?当我们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大家哑然而笑,对于王校长的实际情况,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呢?
我校有一间简陋的浴室,有一次洗澡,我和王校长巧遇,狭小的空间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彼此很尴尬,我匆匆忙忙、简简单单冲洗完,迅速逃出了浴室。
到了2000年,我市历史上首次以公开招考的形式竞聘大中专院校副校长,李老师符合报名条件参加了考试,非常幸运的进入面试、考察环节。
全体教职员工都看到了校长和李老师的关系非同一般,校长恐怕在群众投票评议环节出现问题,事先委托下边所有科长给每名员工都打了招呼,要求一定要投李老师一票,很多人碍于情面,投了赞成票。就这样,李老师顺利通过了各个环节,荣升为我校副校长,享受副处待遇。
2002年12月份,我校及几所卫生中专学校同时被省医学院兼并,分别命名为医学院第一、第二、第三校区,我校被称作第三校区。三个校区中,第一、第二校区校长,年龄偏大,面临退休。
我校区王校长因为年轻,有研究生学历,被提拔为学院副院长,享受副厅级待遇;李老师先被调整到医学院总部公共卫生系当了副主任,后来由升了职应该称之为王院长的“大人”继续关照,李老师升迁为公共卫生系党支部书记,进入正处的行列。
李老师极有眼光,爱人也姓王,曾经在乡镇企业下海进行技术指导,企业前景暗淡,请求王院长给安排一份工作;为了博得李老师的欢心,王院长动用自己的人脉,把李老师的爱人安排到一所大专院校当了纺织系副主任,也进入教师队伍,有了一份非常稳定的工作。
非常巧合的是,过了一年,我爱人通过公开招聘辅导员的形式,也要进入这所学校。我爱人学的是印染,在纺织系做辅导员,能够发挥专业优势。
学校在征求李老师爱人意见时,断然拒绝,说系里不缺辅导员,给退了回去,重新安排在了经济管理系。一位学校领导和我沾亲带故,在给我反馈信息的时候,说明了事情原委,
我说:和李老师爱人,可以称得上是挺好的朋友,他怎么能够这样办事?学校领导说:你们不要自认为和他是好朋友,有些好朋友是靠不住的。后来我才明白,是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夫妻的底细太多,他不愿意我爱人在身边,埋下一个“定时炸弹”呀。
有一次,我爱人和李老师的爱人小王,一起参加学校一个会议,听到了周围一位老师跟小王开起了玩笑:小王吧(八),你最近工作怎么样?真是一语双关,带有讽刺挖苦的意味,我爱人听了,默默无语,心想这吃老婆的“软饭”,滋味也不好受呀。
2005年6月,我们学院因为省领导一句话,又被并入省属综合性大学,更名为医学部。
原有的医学院第一、第二、第三校区合并,更名为卫生职业学院,以大专层次招生培养为主。
这期间,李老师不断追求学历上的提升,职称上的晋升,原本学的是印染专业,最后转行拿到了历史学博士学位。她的博士学位论文,写的是我老家所在县宋代以来经济发展研究,还专门送给了我一本装订好的博士论文留作纪念,有了博士学位,晋升到了正教授职称。
虽然我们当初起点相同,但是人家一直努力不断奋斗,拿到了博士学位,晋升到正教授,平心而论,从内心是非常佩服的,我则止步不前,原地踏步,深感惭愧。作为曾经的好朋友,我也由衷的祝福她未来的路越走越宽广。
2007年6月,卫生职业学院原有院长遭多人举报,被临时调离,另有任用。学校决定,由李老师来我们学院当了院长,此时我在学院办公室负责党务工作,主要负责发展党员事宜。兜来兜去,我俩又成了同事,变成上下级关系。
李老师的到来,初期工作并不顺利,我们学院由三个中专学校合并而成,人员复杂,人浮于事。原有校区的人对她知根知底,不太感冒;而其他校区的人,原来跟她没有任何交集,只是道听途说一些信息,对她看不上眼儿,一开始工作非常被动,受到孤立。
毕竟李老师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一方面积极寻求学校领导的支持,另外一个方面收买人心,团结绝大多数人;当时,学院党委书记跟我是老乡,是我哥哥的好朋友,我们关系密切,我有独特的人脉。
李老师把我纳入了核心圈子,有办公室主任,后勤科长,我们四个人形成一个小集体,到了下午4点多钟,我们4个人一起去学校运动馆一起打乒乓球锻炼,抱成一团。
此时,我三哥是一所卫生中等专业学校的校长,通过我牵线,我哥哥和李老师建立了联系,后来他们频繁交往,一起参加学术会议,进行业务往来,每每我哥哥到我们学院进行考察学习,都要特意点名让我参加宴请。
2010年8月,作为一所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招大专层次学生,影响学校声誉,拖了大学的后腿,学校决定解散卫生职业学院。所有员工分解总校及医学部各个机关、学院。
我校党委书记是东北人,李老师交际能力很强,都是东北人,彼此都是老乡,跟校长关系走的很近,竟然调整到大家趋之若鹜的重要岗位,任命研究生学院当了党委书记。
研究生学院很高大上,学校一年招几千名硕士研究生,几百名博士生,都要经过研究生学院录取,归口管理,接触面很宽,层次也很高,学院党委书记是一个引人注意的重要岗位,非常令人羡慕。当有亲朋好友的孩子报考我校研究生的时候,经常找李老师请教,寻求她的指点和帮助。
从李老师成功的个人履历来讲,早期的确是得到了“贵人”相助,尽管她与“贵人”的关系,在背后让许多人指指点点,戳脊梁骨,可以说是带有“原罪”的;但是到了后期,李老师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的的确确值得现代年轻人去学习。
从李老师的人生轨迹来讲,得到了很多,诸如地位、权利;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比如说人最宝贵的东西,如名声、名誉。个中的苦乐,个人自知。这种背负种种非议,最终到底是苦与乐,任人评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