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话说“麦起身,肥水跟”。春季少雨的北方,需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
清明之前,北方大部依旧少有降水出现,同时气温也会进一步的回升。华北、黄淮不少地方3月底开始,最高气温将普遍超过20度。这种气温回升,降水稀少的天气让北方的土壤墒情偏差。随着北方地区的小麦进入到起身拔节期,对小麦的生长很不利。
目前在河北中部石家庄、邢台、保定地区,就存在着轻度缺墒的情况。所以,下一步麦田管理的重点,就自然转到了根据苗情墒情和土壤肥力状况,控制肥水,为冬小麦拔节生长打基础上面了。
虽然农谚说的是春分节气开始管理和控制肥水,但由于去年冬小麦的播种普遍偏晚,所以现在才刚刚开始进入小麦的拔节期间的水肥管理。
小麦的拔节期,也就是通常说的茎杆伸长的过程。在返青期过后,就进入到了小麦拔节期,而第一节开始伸长的生长时期,被农民称为“起身期”。起身期是拔节初期的标志,这个时候开始,冬小麦既要节间生长,又要长叶片、叶鞘,同时还要长幼穗。不仅要整体拔高,还要横向生长,需要更多的水分以及养分。
如果这一时期的养分和水分不足以支撑小麦的生长,那么就会造成长势低矮,高度不够,后面的抽穗和灌浆都会受到影响。并且长势弱,就影响到小麦的自身抵抗力,对病虫害的防治也就无从谈起,如果遇到大风天气,后期临近麦收时候极易发生倒伏。
在小麦的起身拔节期,天气变化过大,甚至有些地方温差升降剧烈,极容易发生“倒春寒”。刚刚起身拔节的小麦由于已经耗费了过多的营养,自然对低温冻害的防御能力降低,甚至是极其有限。一旦发生冻害,对后面的小麦抽穗、扬花和灌浆都会产生影响,直至最后的减产。
在清明节前,最常用的预防“倒春寒”的方式,也是对小麦起身期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补足肥水。
补水,能够减小地面和土壤的温度起伏对小麦的影响,达到平衡地温和保持地温的效果。浇水方式建议采用喷灌,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是滴灌。避免采用大水漫灌。以60厘米土层以上持水量在75%到80%为佳。目测方法一般为上午浇水,下午在天间能看到明水,停止喷灌。
补肥,清明节前以追尿素为主。每亩20到25公斤,如果有紫苗或者红苗的情况,建议再追施复合肥。但有一点要注意,追肥要防旺长。比如小麦返青时候已经追过肥了,拔节期之后,再施肥就容易出现旺长了,这时候肥料要么薄施,要么不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