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和泰国的主体民族同出一源,老挝的“老”人和泰国的“泰”人有着非同寻常的亲缘关系。体现在两国在文化和语言上有着深厚的联系。老挝和泰国都信奉南传佛教,这种佛教忠实于原始佛教的教义,强调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涅槃,不需要大师的帮助。
老挝语和泰语非常接近,被描述为“姐妹语言”,它们共享了许多共同的祖先词汇和结构。老挝人几乎都能听懂标准泰语,电视和超市里也充斥着泰国的节目和文化内容。
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是兄弟之国
事实上,泰语族包括了老挝语、泰语(包括泰国的标准泰语和东北部的伊桑语),其在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上有很多共同点。它们使用相同的数词系统,且动词通常位于句子的末尾,研究表明,泰语和老挝语的相似度高达80%。
当然由于各自的文化发展和外来影响(如英语、法语对老挝语的影响,以及汉语中尤其是潮汕话、英语对泰语的影响),两种语言中也存在大量的特有词汇。老挝语使用老挝文字母,而泰语使用泰文字母,二者还是存在一些差异。老挝语文字通常比较粗犷,线条较为简单;而泰语文字则更加细腻,线条流畅。
文字形式略有区别
两者都有泼水节的传统,这是老挝和泰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洗去一年的不幸,给予新的祝福和希望。两者都有一些与水相关的庆典活动,如泰国的水灯节和老挝的火箭节,这些节日通常在雨季前举行,人们通过向高空发射自制的土火箭来祈求雨水,以确保农忙时节有充沛的水源。
老挝人和泰人的历史亲缘关系老泰人未南下之前,东南亚是高棉人的天下
两族共同的祖先曾经大量生存在我国岭南、西南一带的亚热带区域,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因为落地点的不同,泰人与老人各自独立建国。
13世纪时,泰族人移居到东南亚的湄南河下游平原,逐渐挤占了土著民族后,成为了湄南河沿岸的强势民族,成为湄南河地区的统治力量,从当时存在的高棉和孟王国独立出来,这一时期被称为“幸福的黎明”,被认为是泰国历史的黄金时期。
泰人比老人先一步建国
受到泰族成功建国的鼓舞,湄公河中上游的老人反抗真腊王朝,在1353年建立了老挝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澜沧王朝,他们被称为老族。随着老挝国力的衰落,统一的澜沧王国分裂为琅勃拉邦、万象王国、占巴塞三小国。
泰语主要依曼谷话而生成,广泛流传于泰国中南部部;老挝语则广泛流传于老挝和泰国东北部。今天的泰国东北部地区曾是东南亚老族人最多的地区,这些老族是在泰族控制该地区之前从今天的老挝一带移居过去的。在泰国的吞武里和拉玛王朝期间(1778年至1893年),泰国和老挝甚至一度统一过。
老挝三国,北到南分别是琅勃拉邦、万象王国、占巴塞
泰国曾统一老挝,但失去了民心在18世纪,老挝分裂为琅勃拉邦、万象和占巴塞三个王国,泰国通过武力迫使这三个小国臣服,实现了中南半岛泰老民族的联合,事实上是暹罗吞并了老挝。这也是一些泰国民族主义者将老挝视为本国疆域一部分的历史由来。
1778年,暹罗国王塔科辛领导下的军队进攻万象,并成功占领了这座城市。万象被泰人夷平,国家财宝被泰人抢掠一空,使得这次起义成为了老挝民族的巨大伤痛和对泰国的愤恨。
今天的万象
除了金银财宝外,暹罗军队还带走了大量的佛像和其他宗教文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一尊名为翡翠佛的老挝国宝,这尊佛像对万象王国具有极高的宗教意义。这尊佛像后来成为了暹罗的国宝,并保存于曼谷的大皇宫内。
泰国王宫
被泰国吞并后,老挝万象王国一个叫昭阿努的王子趁泰国内乱发动了反抗泰国统治的起义,后来起义失败,昭阿努本人也被俘虏,并受尽折磨死去。反抗昭阿努被老挝人民视为民族英雄,并且在万象市内设有昭阿努公园以纪念他的功绩。
昭阿努
老挝脱离泰国,走向自主的历史1893年,泰国与法国发生第一次泰法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暹罗(泰国)承认了法属东印度殖民地对高棉和老挝的吞并。在1893年,泰国将老挝割让给了法国殖民者,丧失了23.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除了割让领土外,泰国还需向法国支付300万法郎的赔款,并且法国规定湄公河西岸25公里及马德望、暹粒两省为中立地带,两国均不得驻军。
法国入侵老挝,将其变为“保护国”,并纳入法属“印支联邦”。这一时期,老挝的主权受到严重限制,成为法国的殖民地。法国在老挝推行“去暹罗化”政策,并将越南人移民到老挝,以增强其控制力并削弱当地暹罗人的影响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情况发生了变化。1940年9月,日本占领了老挝。这使得老挝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法国的直接控制,但同时也面临了新的外来统治力量——越南的影响。
1945年10月12日,老挝宣布独立,成立了统一的老挝王国,并建立了临时政府。尽管如此,次年法国再次入侵,试图重新控制老挝。
在1953年,老挝王国正式独立,并废除了君主制,成立了社会主义的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这一过程标志着老挝从泰国的政治附属国逐渐走向完全独立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