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国家卫健委、工信部、医保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在业内流传。
文件的核心要义在于:扩大基层用药范围,特别是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主要方式是建立紧密型医联体统一用药目录。
文件中提到的基层用药重点围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和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的药品这三类。基层用药此前仅限于使用国家基本药物,还提过90%的基药数量占比要求。如果上述文件成真,基层用药市场将面临大幅扩容。
这一政策内容实际上在今年年内就有多次信号,无论是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还是今年4月的全国药政工作会,相关部门负责人都多次提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供应保障的问题。今年7月,这份文件的征求意见稿曾在业内流传。
新的基层用药规则出台,将带来中国医药市场的重大趋势性变化。
药品上下联动上述文件提出了一个三步走的工作计划,预期到2027年,紧密型医联体内药品联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建立。届时,基层医疗市场分散的用药结构将彻底改变,药企的营销方式也应随之变化。
通过医联体,实现基层药品适用范围的扩容,确有现实意义。
中国很多乡镇、村卫生机构地处偏远、基础薄弱,长期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品种不齐全,与县级医院的用药目录重合度不高的问题非常突出。
曾有医生反映,在基层帮扶时发现,不少高血压患者还在使用复方利血平、珍菊降压片等药物,上级医院想帮扶也无从下手。反过来,即便患者去了上级医院就医,后续想在基层用药、康复治疗也很困难。
医联体模式的推行,基本就能解决上下级医院的用药差异问题。
去年12月,卫健委就联合9部委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实行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处方自由流动”的部署要求,绕开了“基层90%必须用基本药物”的制度要求。
今年4月,全国药政工作会上国家卫健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曾益新提出,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畅通县乡之间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渠道,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高质量供应保障新格局。
这实际上已经为突破基药目录用药限制埋下了伏笔。此番业内流传的文件进一步给出具体方案: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实现内部药品联动管理体制。
紧密型医联体,就是把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捆绑在一起,而药品联动管理机制就是要进一步确保两者之间用药目录的打通。文件指出,用药目录应当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变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等情况至少1年一次实行动态调整。
同时,文件给出具体时间计划:2024年底前,将基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的药品配备数量补齐至各省省内基层医院平均数;2025年起,乡镇卫生院用药品种与县级医院保持联动;到2027年,紧密型医联体内药品联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建立。
统一用药目录新的药品联动政策主要服务于基层患者上下转诊用药需求,因此,药品数量更多是向上看齐而不是向下靠拢。
文件指出,应推动二、三级医院用药目录中的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向基层下沉,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病用药可以不受“一品两规”限定,而且直接要求下沉到村卫生室。
这意味着更多慢性病药品将在下沉市场找到更多发展机会,尤其是医保目录药品和集采中选药品。
基药目录已经5年没有更新,很难跟上现在的患者药品需求。而且,集采药品的大力推行和加速覆盖也令基药目录失去了不少存在价值。
医改专家徐毓才认为,当前政策文件还有一些不足。他提出:医保目录有三大限制,即限医疗机构、限副主任医师以上、限病种,很多医保目录内药品,基层不能用。现在目录可以基层订,但超出医保规定的药品,基层能不能报销?这个问题文件没解决。
基层医院使用基药品种能够得到财政补贴,医联体内确定的用药目录如果更大程度突破基药限制,能否得到进一步支付支持,这也是部分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
县域紧密型医联体用药目录的统一,催生出医药销售新的模式:很多区域都在加速实行中心药房。比如今年9月,广东卫健委就发文启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中心药房”,统一用药目录、采购、配送、药事、处方流转,甚至还有如山东威海市文登区等地区,全县建立一个中心药房,一个用药目录。
如果网传文件为真,统一用药目录,将成为布局基层的药企共同围猎的对象。
撰稿丨李傲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山谷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