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为什么选择郑和下西洋,赚了还是赔了,后来为什么终止?

东江学习社吖 2024-10-30 11:01:33

明朝最值得的一提的事情就是郑和下西洋,关于这件事情,教科书语焉不详,只是提到七次下西洋,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

那么,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下西洋?按理说,这种涉及邦交的事情,一般都是由礼部负责,而船队一般又要由武官统领,为什么偏偏选择郑和这名太监来负责?

这两个问题确实有意思,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

《明史.郑和传》里是这样记载的:“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郑和是朱棣在北平做燕王时候的旧人,又跟着朱棣起兵靖难,无疑是他最信得过心腹。靖难之役以后,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怀疑他逃亡海外,想出海寻找以绝后患。

大规模下西洋的第二个原因,朱棣想到海外显示大明的强大,解决一个法统问题,这又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朱棣自己是篡位上台的,他需要办几件大事,搞几件出色的政绩来证明自己的皇位是顺应天命的。其次,蒙古人以前占领的地盘太大了,西亚一带对蒙古人的畏惧还在,朱棣想通过“武力大巡游”,向西亚诸小国展示武力,宣示改朝换代了。

至于海外贸易,那是薅草打兔子,意外的惊喜。

以上是朱棣派人七下西洋的主要原因。至于为什么选择郑和这名太监去执行?

这是因为,郑和除了是朱棣的心腹以外,他的太监身份不仅不是障碍,反而最方便做事。

首先,如果是文官或者武将领兵出海,真找到了建文帝,该怎么处理?偷偷摸摸把他杀了,还是带回来囚禁?文官武将都不是适合做这种脏事,弑君或者囚禁旧主会违背封建伦理,遗臭万年,做起来都有心理障碍。而且,文官武将说不定还可能投靠建文帝,拥立建文帝在海外自立,惹出更大的麻烦。

太监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毕竟他只是皇帝的家奴,只需要忠诚于主子。主子的意图会不折不扣的执行,而且还甘于背锅。

朱棣派太监领军出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便于操控贸易收入分配。

朱棣派人下西洋,耗费巨大,收益如何,赔了还是赚了?由于当时的资料基本上损毁了,后世争议很大。

有人说,郑和下西洋赚得盆满钵满。

根据明成化年间内承运库太监林绣的奏本,从明成祖永乐年间(1402——1024年)起,内承运库(皇帝的私人金库)一直资金充裕,朱棣和他的祖孙四代人都没花完,到了成化年间(1464年),内承运库还储存有黄金72万两,白银2700万两。

要知道,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修建紫禁城,北征蒙古,南征安南,几件事情耗资巨大。后来,他的曾孙朱祁镇又来了土木堡之便。大事接连发生,但是,明初的财政居然没有垮掉,没有出现民不聊生,反抗四起的局面。

这是为什么?因为郑和下西洋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海外贸易赚的盆满钵满。

但又有很多人说,郑和下西洋耗资巨大,是个花架子形象工程,朱棣一死,大臣们纷纷反对,所以最后被叫停了。

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这是看问题的立场不同。

朱棣很精明,他为什么选择一个太监去做这件事情,因为,他把下西洋这件国家大事居然变相搞成了皇家的私事。我派家奴去做这件事情,那么,海外贸易所得自然归我家所有,所以,下西洋的收益自然就进了皇帝的私人金库——内承运库。至于国家的金库——户部,还是老老实实收点田租赋税算了。

所以,朱棣在进行修紫禁城,北征蒙古等大事的时候,也经常从内承运库拿钱出来。他还得意洋洋,我这是拿私人的钱在给国家干事。

如此一来,大臣们都气鼓鼓了,还有这种做法?国家出钱造船,出兵随船队远行,好处全进了皇帝私人腰包,国库一点收益都没有,还要负担造船等开支,大臣们能没意见吗?

这种内库和国库权益不清的做法,也为明朝后来覆亡埋下祸根。

皇帝亲自把持海外贸易,大臣们尤其那些家族本身也搞海外贸易的官员,自然意见很大。郑和船队下西洋,官员们家的船队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朱棣在世的时候,他的威严太盛,杀伐决断太狠,官员们只能默不作声。朱棣一死,官员们就纷纷跳出来,控诉下西洋“花费太大”,“劳民伤财”,“与民争利”,这一类的反对声越来越大。

在一片反对声中,公元1436年,辅政大臣以年幼的明英宗的名义,下令停止造船和采买贸易物质,下西洋之举正式寿终正寝。

不仅如此,在一些官员有意无意的疏忽下,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出行日志等资料居然渐渐损毁了,不到一百年时间,居然全都找不到了。

有人把航海资料丢失的锅,扣到了弘治朝名臣刘大夏的头上,说刘大夏在兵部任职的时候,偷偷一把火把航海图全烧了。原因是刘大夏自己家里也是搞海外贸易的,所以不想朝廷再下西洋。

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不但正史没有记载,连明清两朝的野史也没有这种说法。只是民国时期一本杂书里,怀疑刘大夏烧了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后人就把这个口锅牢牢扣在他头上,其实刘大夏江西人,官宦世家,家里根本就没人做海外生意。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几十年后,哥伦布才发现新大陆。如果不是七次以后就中断,中国会不会率先进入大航海时代,一直稳立世界第一的位置?

这究竟怪谁呢?

如果明成祖朱棣在利益分配上不那么自私,和大臣们利益均沾,甚至和后来的英国、荷兰等国一样鼓励民间出海,会不会出现属于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农耕文明的局限,最终错失了星辰大海。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