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 前言 —●
每天机械性工作十几个小时,暗无天日的车间,一眼望不到头的流水线,透支生命的夜班……
这看似令人绝望的生活,其实就是在流水线忙碌的厂哥厂妹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人真实的经历,远比想象中还要令人窒息。
●— 进厂 —●
“进厂打工”,这四个字如今在网络上火了,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更像是一种无奈的调侃,一种对现实的妥协。
篮球打得菜?进厂!游戏打的不行?进厂!写稿写不出?还是进厂!
“进厂”仿佛成了万能解药,似乎任何失败都能在流水线上找到最终归宿,但这戏谑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而沉默的群体,那便是流水线工人。
这个群体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机械的动作,在高速运转的生产线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他们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和沉重。
几年前上映了一部名为《十八岁的流水线》的纪录片,导演为了拍摄它耗时了3年之久,走访了东莞,惠州等珠三角地区的数家工厂,以最尖锐的姿态,揭开了工厂流水线年轻人的最隐秘一幕,它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残酷。
不单单只是纪录片,还有大量的社会调查,这些纷纷揭示了流水线工人所面临的困境,高强度的工作、微薄的收入、受限的职业发展、冷漠的人际关系,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令人窒息的图景。
东莞、惠州,珠三角地区的工厂,支撑着全球制造业的半壁江山,光鲜亮丽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年轻工人在流水线上默默付出。
他们大多来自偏远地区,学历不高,年纪轻轻就踏入社会,在工厂里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十几个小时的机械劳动,日复一日的重复操作,让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加班是家常便饭,主管一声令下,无论多累都得留下,他们用身体熬着日子,用汗水换取微薄的收入,却难以摆脱困境。
●— 流水线的日常 —●
《十八岁的流水线》纪录片中有一名叫权广彬的厂哥,他是一个在流水线上工作了近十年的老员工,他的经历更让人感到无奈和心酸。
十年如一日,权广彬每天需要站立工作11个小时以上,每天上厕所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10分钟。
在刚刚进厂时,为了能够多赚一点钱,权广彬选择长期上夜班,但黑白颠倒的生活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之后转为了白班,
可即使如此拼命,他的收入依然微薄,除去房租和日常开销,所剩无几,十年下来,他落下一身病,却几乎没有积蓄,更令人绝望的是,他发现自己除了流水线上的工作,什么都不会。
他想离开工厂,却找不到出路,他尝试过回老家找工作,但家乡的工资更低,而且他缺乏其他技能,最终只能无奈地回到流水线。
权广彬的经历并非个例,它反映了流水线工人普遍面临的经济压力和发展困境,他们收入低,缺乏职业技能,难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被困在流水线上,看不到未来。
流水线上的工作不仅对工人的身体造成损耗,也对他们的精神世界造成巨大的压力,工厂的环境封闭,工人之间缺乏交流,人际关系冷漠。
新来的工人很容易受到老员工的排挤,有一个叫杨鹏的厂弟,他刚来时就被安排到最累、收入最低的车间。
这种无声的“软暴力”让人无处申诉,只能默默承受。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的环境中,工人的精神状态很容易出现问题。
●— 厂哥厂妹的爱情 —●
在这个机械化的流水线上,爱情显得格外奢侈,杨鹏曾经谈过一个对象,结果女方家里却看不上他,主要是因为他家境一般。
这段感情的失败,让杨鹏的内心充满了苦涩,但他也无能为力,之后他在厂里找了个厂妹谈恋爱,但内心的焦虑始终无法消除。
因为女友一直在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一旦有了更好的发展,两人很可能分道扬镳,他们对未来没抱太多幻想,也不敢轻易说结婚这事儿,只能看一步走一步。
权广彬的感情也好不到哪去,他在网上谈了一个女朋友,没想到对方竟然是个骗子,他付出了真心却换来一场空,被骗走的不仅是辛苦赚来的钱,更是他对生活的希望。
封闭的环境、匮乏的社交、情感的缺失,让流水线工人的精神世界更加荒芜,他们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尊重,却常常被忽视,被边缘化。
流水线上的爱情,充满了现实的无奈和辛酸,为了逃避现实的残酷,一些工人沉迷于网络游戏、KTV、小酒馆,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找慰藉,他们麻痹自己,不再期待未来,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
有一名叫做梁玉金的厂妹,她出生于1997年,是个孝顺的女孩,想赚钱给家里盖房子,当被问起需要赚多少钱时,她埋下头泪如雨下。
她在厂里的工作是焊锡,为了提高芯片精度,焊锡时不能戴手套,滚烫的锡点会溅到手上,这让她原本纤细的手指被烫得满是疤痕。
然而这名厂妹只能默默承受,哪怕自己再累再苦,但一分钟也不能耽搁,因为流水作业,一个人慢了停了,下一个也就跟着停工。
梁玉金所在的厂每天上洗手间规定不能超过十分钟,且工作强度较高,白天上班8小时,晚上还要加班4小时,工人们每天都在机械地重复着自己的工作,单调乏味。
这部纪录片不仅展示了这些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更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虽然现如今学生的压力非常大,经常能听到学子抱怨读书苦,但当看到这些年轻工人的真实生活后才会明白,读书再苦,也没有流水线苦。
蔡康永曾说过这样一句话:“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
对于流水线工人来说,想要摆脱困境,提升自身技能至关重要,可要想提升自身技能并非易事,总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表示,他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的技能,例如编程、设计、电商运营等,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可本人想弱弱的问一下,流水线工人哪里来的时间?
如果要是问流水线那些厂哥厂妹是否还想继续上学,想必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可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更没有时空机器,回不到过去。
流水线上的那些“厂哥厂妹”最渴望的是被社会尊重,流水线工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却常常被忽视,被边缘化。
社会应该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的关注和理解,改变对他们的刻板印象,尊重他们的劳动,肯定他们的价值,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流水线一代”感受到温暖和希望,才能让他们更有尊严地生活,若是能做到这些,当代年轻人也不至于如此反感进厂。
●— 小结 —●
工厂流水线上的“厂哥厂妹”的故事,是一个关于青春、奋斗、迷茫和希望的故事,他们年轻,充满活力,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他们渴望改变命运,却也深陷困境,这个群体的未来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命运,也关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制造业是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行业,而制造业的主力军就是那些流水线上的“厂哥厂妹”,若对这个群体不尊重,将来谁还肯进厂?没有工人,何谈产量?
主要信息源:
1、纪录片:《十八岁的流水线》
2、中工网2023年5月16日:《电子厂里的年轻人》
3、极目新闻2023年3月23日:《年轻人选择进厂打螺丝:底薪基本按最低薪资标准,大量工厂只招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