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的评论,点赞,转发。
本人根据身边生活创作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如有雷同,请多赐教。
春寒料峭的清晨,我站在老家的院子里,望着那株母亲生前种下的桂花树发呆。树上的枝条已经冒出嫩芽,但开花还早。母亲最爱这树,常说:"桂花开时,满院飘香。"
这是母亲去世后的第四十九天,按照当地习俗,今天要处理遗物。大哥李强一大早就来了,手里拿着个塑料袋,说是母亲生前托他保管的东西。二姐李红从银行请了假,三哥李小平开着他那辆破旧的面包车,载着嫂子也到了。
"都到齐了吧?"二叔李德明站在堂屋门口问道。他是我父亲的二弟,跟我们家住得最近,这些年一直照应着母亲。
"小丽,把你妈的存折拿出来吧。"大哥对我说。
我点点头,从母亲床头的老柜子里取出那个发黄的布包。包里有一本存折,这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身后事"。她总说:"八万块不多,但总算给你们留点念想。"
二姐接过存折,皱着眉头翻看。她在银行工作多年,一眼就看出问题:"这存折是假的!"
"啥?假的?"大哥一把抢过来。
屋子里顿时炸开了锅。三哥坐在角落的板凳上,一言不发地卷着烟。大嫂的嘴角抽搐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本存折。
就在这时,站在门口的二叔突然笑了:"就等这一天!"
他的笑声让屋里的争吵戛然而止。所有人都转过头,不解地看着他。
二叔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慢慢走到八仙桌前:"这钱,我替你们娘存了二十年。"
说着,他打开布包,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一沓钱。"一共八万,一分不少。"
我看到大哥的手在抖,二姐的眼圈红了,三哥手里的烟掉在了地上。
"这是咋回事?"大哥颤声问道。
二叔坐在太师椅上,长叹一口气:"说来话长啊......"
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年我二叔的儿子小虎得了重病,需要做手术。二叔东拼西凑,还差一大截。他几乎跪遍了全村的亲戚,却始终凑不够钱。
我母亲得知后,偷偷把家里的几亩地卖了,把钱借给了二叔。大哥知道后,跟母亲大吵一架:"咱家也不富裕,为啥帮别人?"
母亲红着眼圈说:"你二叔救过你爷爷的命,这个恩情咱得记着......"
(后续继续)
原来在我们还小的时候,爷爷得了重病,是二叔背着爷爷走了一夜的山路,把他送到医院才救回一条命。这事儿我们都不知道,母亲却一直记在心里。
从那以后,大哥很少回家。逢年过节匆匆来,匆匆走。母亲每次送他出门,都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直到看不见为止。
"后来我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债,实在没法还你们娘的钱。"二叔接着说,"你们娘知道后,就做了这个假存折。"
二姐抹着眼泪:"我其实早就看出存折有问题,但不敢说......"
"你们娘是个聪明人啊!"二叔从怀里又掏出一个布包,"这是她留给我的,说等她走后再拿出来。"
布包里是一本发黄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个子女收到的钱。
大哥结婚时,母亲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凑了两万块给他付首付。那时候村里人说:"李秀芝真是个傻婆娘,把老本都掏出来了。"
二姐考上大学,家里揭不开锅,是二叔偷偷资助的学费。母亲总说:"红红争气,考上省城的大学,就是家里穷了点......"
三哥最老实,打小就帮着下地干活。母亲常夸他:"小平这孩子,跟他爹一个性子,实在。"
轮到我上大学那年,家里更是揭不开锅。二叔主动提出帮忙,母亲含着泪说:"德明啊,我这辈子欠你太多......"
账本最后一页,夹着一封信:
"等你们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走了。这些年,我总怕你们为了那点钱伤了和气。其实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还能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和睦。假存折里装的不是钱,是人心......"
大哥的手在发抖:"妈,我......"
二姐扑过去抱住他:"哥,别说了......"
三哥蹲在墙角,肩膀一抖一抖的。
我望着窗外那株桂花树,突然想起母亲生前常说的话:"等桂花开了,你们都回来看看。"
二叔站起身,拍了拍大哥的肩膀:"你们娘临走前说,她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你们兄妹好好的。"
院子里,春风吹过桂花树的枝头。我仿佛闻到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清香,那是母亲留下的味道。
这时,小侄女从外面跑进来:"爷爷,奶奶种的桂花开了一朵!"
我们急忙走出去,果然在枝头发现一朵不合时节绽放的桂花。
大哥蹲下身,轻轻摘下那朵花,放在母亲的遗像前。二姐掏出手绢擦拭相框,三哥默默地点了一炷香。
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切,突然明白了母亲的用心。她用一个假存折,编织了一个让亲情回归的谎言。
那些年,我们追逐着金钱,却忘了最珍贵的是什么。
母亲用她的方式,让我们重新思考:亲情的重量,到底能用多少钱来衡量?
夜深了,院子里飘着桂花的香气。大哥说要在老家住几天,二姐取消了回城的车票,三哥打电话让嫂子多带些衣服来。
我抬头望着星空,眼角有泪光闪动。
母亲,你看到了吗?你的愿望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