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40年流放30年,与怨种弟弟成顶流,苏轼的一生到底有多精彩?

谈谈旧历史 2024-12-31 09:30:35

前言

一提到苏轼,我们都知道他是北宋的大诗人,文学家。苏轼在文坛那可是有着响当当的名声,被后世誉为“诗神”。

可很少有人知晓,苏轼的志向其实是报效国家,可他在文坛上的春风得意,到了政治上却一落千丈。好在,苏轼有一个很宠他的弟弟,让兄弟俩一跃成为了“宋朝顶流”。那么苏轼的一生究竟有多精彩呢?他在政治上的道路为何如此坎坷?他与弟弟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全面开花,除了做官

苏轼出生于四川的眉山,而苏轼家中也算得上是名门望家,他家一脉是初唐时期苏味道的后裔,他的父亲也是当时响当当的文学家。在苏轼十一岁的时候,父亲在家服丧,空闲的时间里将自己的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了苏轼与他的弟弟苏辙。

苏轼呢生性活泼好动,为人坦率。喜欢交朋友,品美食,甚至发明美食,除此之外,还喜欢喝茶与游山玩水。可以说苏轼洒脱的性格,给他的文采增添了一道光彩。二十一岁那年,父亲带着苏轼与他的弟弟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苏轼的策论得到了当时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自此苏轼的名声大噪。在欧阳修的帮助下,成为了京城中的人人皆知的才子。就在苏轼想要在京城大展身手的时候,母亲病重的消息传来,苏轼等人即刻返回家乡。

1059年,三苏的服丧期刚满,就立刻返回了京城。在欧阳修的推荐下,兄弟二人参加了制科考试,苏轼的对策再一次受到了很高的评价。本以为会一展宏图的苏轼,却收到了父亲病逝的消息。无奈,两兄弟只能再次回乡,守孝三年。

三年后,苏轼还朝,却碰上了震惊朝野的王安石变法,苏轼的许多好友都因此受到了牵连。就连曾经赏识苏轼的欧阳修,因与宰相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被迫离开了京城。此时的京城早已不是苏轼当初眼中的那个京城了。

只能说,苏轼的这几年全都在服丧上了,事业上的停滞不前,不代表苏轼在其他方面也是连连碰壁。相反,苏轼除了在政治上有些不顺利之外,在其他的方面都还是很不错的。例如,在吃这一方面,他绝对是个行家。

还有一道著名的菜肴就是出自苏轼的手中,为了感谢他的尽职尽责,百姓们都抬着猪肉和酒来给他拜年。而苏轼心疼百姓,命令下人将这些猪肉分成方块,烧至色泽红润,口感鲜美后,再来分发给这些百姓。而这样做法也用苏轼的名字来命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东坡肉。

后来,苏轼常常与友人一起探讨美食的做法,也有好多美食的名字都是根据苏轼的名字由来的。

除了这些美食之外,苏轼的书法与绘画也是人们常常夸赞的。他的书法在笔法上变化多端,既有刚劲有力的行草,又有温文尔雅的楷书。他善于运用笔锋的变化,使字迹既有力度又不失灵动。他书写的《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要知道,宋朝时期的绘画可谓是达到了中国古代的顶峰之一,那个时候很多名画大家,都是在宋朝诞生的,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宋朝名画代表之一。而苏轼绘画的《枯木怪石图》,如今已经价值四个多亿,可见他在绘画上的造诣不容小觑啊。

坎坷政治路

虽然苏轼这个时候已经算的上是文坛的半个领袖,但他却在自己的远大抱负上停滞不前。前期的苏轼因失去双亲而不得不离开政坛,当他服丧期满后,想要重回朝廷实现远大抱负的时候,却发现朝廷早已不是当年他所熟知的那样了。

1071年,因与宰相的政见不合,苏轼被调到杭州,也正是在杭州的这三年,苏轼帮助那里的百姓兴修水利,获得了百姓们的一致认可。这才有了东坡肉的故事与由来。

三年期满后,苏轼又被调到密州,在密州期间治理蝗灾,抗旱救灾的政绩卓著。而在密州期间也使得苏轼的文学造诣达到了顶峰。

1978年苏轼又被调任湖州,可刚到湖州还不到三个月,苏轼就因作诗嘲讽新法而被捕入狱。还是他的弟弟苏辙,找到宰相王安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说动王安石面圣求情。有了王安石的求情,苏轼很快就被放出来了。

只不过,这一次苏轼被贬为了黄州团练副使。当时那个地方实在是艰苦,可苏轼毫不在意,自己开荒种地,自给自足,过上了半隐的生活。后在阴差阳错之下,去探望了正在归隐的政治上的仇敌王安石,经过一番交谈过后,两人一笑泯恩仇。

1086年,可谓是苏轼政治上的转折点,宋哲宗继位后苏轼被调回了京城,政治道路上扶摇直上。三年后,苏轼在与新党不合,与旧党不睦的情况下,再次请求离开京城,到别的地方任职。

之后苏轼被召回京城,又因政见不合被调离京城,先是去了扬州当知府,因为弟弟苏辙的关系,又被调回了京城。可是此时的苏轼已经无心朝政,只想着隐居归老。1094年,政权的再次变更,使得苏轼再一次被贬到惠州。

你以为这就很惨了?还有更惨的!三年后,苏轼因犯事被贬到儋州,而此时的苏轼已经六十二岁的高龄了。

宋徽宗继位后,大赦天下,苏轼因此得以北归。可他却在北归的途中,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

回望苏轼的一生,虽然文采卓绝,但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没有施展的机会。从官这么多年,有很大的一部分时间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不过,苏轼每当去一个地方后,都会在当地根据当地的条件,来改变百姓的生活。

因此,苏轼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有以他命名的东西,可见苏轼在当时是非常得民心的。只不过,他在政治上的道路确实是很坎坷的。在苏轼去世后,按照他的意愿,将他安葬于河南汝州的小峨眉山中,后被追封为太师等称谓。

0 阅读:7
谈谈旧历史

谈谈旧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