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亏损七个季度后,德亚牛奶母公司终于扭亏为盈

食品商业 2025-02-08 03:02:39

作者丨李欢欢

编审丨橘子

在国内乳制品消费持续不振、进口乳制品量价齐跌、进口牛奶不断失宠的大背景下,德亚牛奶的母公司品渥食品能在2024年扭亏为盈,实属不易。但长远来看,公司面临的业绩挑战依然存在。

来之不易的扭亏

从一月底开始,多家乳企陆续披露了2024年业绩预告。整体来看,情况并不理想,包括三元股份、天润乳业、麦趣尔、皇氏乳业、骑士乳业等在内的多家乳企,净利润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甚至是亏损。

与此不同的是,从2022年底开始,在历经多个季度的连续亏损之后,德亚牛奶的母公司、“进口食品第一股”品渥食品却迎来了转机,实现扭亏为盈。

最新的业绩预告显示,品渥食品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560万元-820万元,较上一年的亏损7337.08万元,盈利实现了大幅度好转。

值得一提的是,品渥食品过去一年实现扭亏为盈,虽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理财等非经营性手段,但2024年公司的扣非净利润预计达到110万元-160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8136.33万元有显著好转。而处置金融资产所带来的投资收益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非经常性损益,预计约为450万元至660万元。

除了非经营性手段的正面影响,品渥食品还表示,业绩改善也得益于公司持续聚焦主责主业,创新升级核心产品;另外,公司采取了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使得产品毛利率提升。品渥食品的业务虽然涵盖了进口乳品、啤酒、粮油、谷物等多个产品线,但能挑起大梁的还是德亚乳品,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近八成。基本上,德亚乳品的业绩表现决定了整个公司的业绩走向。

(品渥食品业务分布)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在整个乳制品消费承压、进口奶失宠的情况下,品渥食品此番扭亏为盈实属不易。内参君注意到,2024年的前两个季度,品渥食品仍处于亏损状态,而在此之前,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到2023年的四个季度,品渥食品也处于亏损状态,也就是说公司连续亏损了七个季度。

转折发生在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品渥食品当季盈利1075万元,到第四季度情况进一步好转,预估实现净利润1132万元-1393万元,实现扣非净利润1129万元-1180万元。

对于利润改善的原因,品渥食品曾在三季报中指出,主要是由于加强了国外采购供应链管理,优化产品结构,并且提高了销售渠道效率,降低了销售费用。

从种种举措来看,过去一年,在终端动销不利的情况下,品渥食品为熬过“至暗时刻”,在降本增效上下了不少功夫。

三季报显示,2024年前三个季度,品渥食品的销售费用约0.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93亿元减少了53.4%,主要系促销、广告等费用的减少。

在上游,品渥食品也在积极寻求改善采购成本的策略。2021年,品渥食品通过新加坡子公司出资2150万欧元,与德国第二大乳企、也是其最大供应商Hochwald设立合资工厂“品渥好沃德”,该工厂主要为德亚生产超高温灭菌牛奶,品渥持股50%。建立合资工厂本意是加强对上游供应链的把控,但好景不长,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欧洲地区通货膨胀持续高涨,加之能源价格的大幅上升,使得公司合资工厂的制造成本显著增加。

高压之下,品渥食品于2024年12月发公告称,公司拟将持有的品渥好沃德50%股权和对品渥好沃德的全部债权、作价2150万欧元转让给Hochwald。其中,股权转让对价2.5万欧元以现金方式支付,债权转让对价2147.5万欧元,以Hochwald每年为品渥OEM供应德亚超高温灭菌乳制品及其他产品的方式进行分期支付。

2025仍需更多努力

除了降本增效,有知情人称,过去两年,品渥食品的战略品牌德亚乳品也在着力做产品结构优化,“调整进口结构,不再只做基础性产品,而是做一些高毛利的产品,增加酒店、餐饮这些特渠,把产品毛利提上去了。”

内参君注意到,在其主打的常温液奶品类上,除了常规的经典纯牛奶,德亚还推出了A2-β酪蛋白系列、原生高蛋白系列、有机系列、儿童牛奶等高端系列。另外,德亚也在探索常温奶以外的乳制品业务,尤其在2024年加大了对奶酪业务的投入力度,不仅推出了多款产品,还自建了奶酪工厂。

产品结构的优化,反应到毛利率上,虽然很难再回到到高光时期的40%+,距离2020年的30%仍差距不小,但品渥食品2024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恢复至20.13%,较2023年同期毛利率增加9.11个百分点,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也同比提升了17.55%至16.21%。

另外,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品渥食品2025年的业绩情况或许会进一步好转。

一来,2024年下半年的一些降本增效策略会在2025年进一步释放利好。另外,汇率方面,人民币大概率会升值,美元贬值,再加上国际贸易环境改善,这些都利好品渥的进口业务。最重要的是,经过前两年的激烈价格战,当下国内的乳制品价盘正在修复向好,再加上原奶供需关系逐渐改善,乳企都在加大力度控价护盘。市场回归理性,对走“洋代工”模式的德亚牛奶而言,无疑是好事。

短期虽向好,但长期来看,品渥食品面临的核心问题仍未解决。随着国内牛奶消费风向的转变,及国内原奶供应供大于求,以德亚为代表的进口牛奶在国内市场持续祛魅,高溢价路线很难再奏效。

一方面,随着消费者认知的整体提升,消费者对牛奶的新鲜度越来越重视,对保质期越来越敏感,进口牛奶由于运输周期较长,通常是一年保质期,而国内常温液奶的保质期通常是半年。

“保质期太长,会影响德亚牛奶在终端的动销情况。”一牛奶经销商表示。反映到存货周转率上,从2021年至2023年,品渥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58.83天、80.98天和100.54天,2024年上半年又进一步上升至115.38天,四年时间翻了近一倍,产品动销率肉眼可见的下滑。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原奶持续供过于求,牛奶在终端促销不断,德亚牛奶价格优势也不再明显。面对凶猛的价格战,“洋代工”模式下的高物流成本和采购成本也决定了其很难有“打不赢就加入”的底气。

大环境上,进口牛奶的恢复情况尚无明确预期。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我国乳制品进口量237.94万吨,同比减少10.9%;进口额103.78亿美元,同比减少9.8%。具体到液态奶上,2024年1-11月进口量为65.46万吨,同比减少13.7%,进口额13.88亿美元,同比下降7.4%。其中,包装牛奶进口37.8万吨,同比减少23.9%;进口额3.76亿元,同比减少25.6%;均价995美元/吨,同比减少2.2%。

当整个进口包装牛奶呈现出量价齐跌的趋势,严重依赖进口的德亚乳品恐怕也难凭一己之力实现逆势增长。

过去一年,虽然品渥食品的盈利情况在好转,但公司营收仍在持续缩水。另外,内参君注意到,今年春节期间,原本在线下主打高线城市大卖场、精品商超等渠道的德亚牛奶,也进驻到了部分县城超市,但铺货率不高,并无专门的堆头陈列,在伊利、蒙牛的强势进攻之下,动销恐难理想。

在乳制品消费承压、进口牛奶生存空间持续被挤占,新品类又未培育起来的情况下,品渥食品想实现真正的突围仍需更多努力。

0 阅读:44
食品商业

食品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