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历史告诉我们,那些不贪恋权位的人,更容易得到上位者的“信任”和“重用”。
那些“不想上班”的人,这盘棋走好了,就很容易被纳入“嫡系”队伍。
因为“无所求”,所以能顺其自然的“有所得”。
有三点原因:
第一,职场最好的人设就是:淡人
如果你对上班根本不感冒,甚至对这份工作也“若即若离”,就会自带“疏离感”,降低了自身的威胁性,让领导和同事都能放下戒备心。
一个野心勃勃,能力强的人,极容易让领导失去“控制权”,“位高权重欲旺”,就是作死三件套。
而一个对职位晋升态度冷淡,能力又强的人,反而会让领导觉得“放心”,扶这样的人上位,一方面可以制衡“权臣”;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到所有人一个“晋升标准”,维系内部的稳定性。
“我要不要都行。”这样心态的人,往往可以得到。
一是因为人性如此,一旦你让别人你知道你太想要一件东西,就会引起猜忌、恐慌,甚至会成为别人拿捏你的弱点;
二是因为自然之道,当你内心真的放下一件东西的时候,才是拥有这件东西的最佳状态。
第二,老板最需要的身边人:客观
无论是精明、狡诈的人,还是老实靠谱的人,只要是想持续把生意做好,他们就都需要“听真话”。
所以,谁能说真话,谁就是他们的“心腹”。
纵观历史,凡是能成大事者,身边都有敢于“直言进谏”的军师。
拍马屁会让人舒服,但老板一定知道,拍太多次,一定会晕。
忠言虽逆耳,但老板一定知道,真话除了不好听以外,全是好处。
每个老板身边都需要“客观”的人。
这样的人,绝不能有私心,否则言辞一定会不自觉地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而“不想上班”的人,就没有什么私心,因为人家“志不在此”。
第三,上班最好的状态:不用表演
不想上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不喜欢公司制定的规则。
所以不想上班的人往往具备一些“反抗精神”,喜欢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麦肯锡调研显示,主动提出流程改进建议的员工晋升概率比“听话型”高47%。
他们厌恶低效的“摸鱼”,也不喜欢配合领导表演加班,更喜欢花最短的时间完成核心任务。
某互联网大厂员工用Python自动化处理日报,节省3小时/天,被提拔为效率优化项目负责人。
其实上班的规则,是站在员工的“最下限”来做出的“最低标准”的约束的,意思就是说:只有你能达到这个程度,才算合格。
一个能力强的人,他不喜欢这些规则,就会在无形中协助老板不断优化这些规则,提高工作效率。
虽然他们满脸都写着:我不喜欢上班。
但老板看到的却是:他们在帮我解决问题。
当然,以上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是一位有真实能力的人,纯躺平者除外。
最后,也想跟那些“不想上班”,但目前还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的朋友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觉得上班最大的意义,就是能给你提供一个“无压力”的环境,去专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个“无压力”,不是说你上班不疲惫,不心累。
而是指2个方面:
1)一个必须持续生产的环境
如果不是老板安排我必须日更推文,我觉得这个账号也做不起来,对吗?
我们不用高估自己的“自律”,每个人都有惰性,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上班都做不到的事情,不上班一定更做不到。
所以,换个心态,把工作的目标跟个人目标结合起来,用老板给你的“约束力”去持续行动吧!
2)一个不用承担风险和后果的环境
很多人为什么不敢去自己做一件事?
其实怕的应该不是做,而是怕后果和风险,自己无法承担。
既然是这样,上班对你来说就是一个“无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