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围台之际,一艘大船驶向东南方,悄悄给了美国盟友一个教训

剑道2049 2025-04-06 13:27:47

近日,解放军新一轮围台军演正如火如荼进行当中,国际社会也紧盯两岸动态。在这样紧张的局势下,美方一个盟友却发声提出了抗议,称中方的一艘大船,悄悄驶向东南方,到了“它家门口”。

(中国科考船出现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

日前,澳大利亚方面就表示,近日一艘中国的科考船,出现在了该国南部海岸的附近水域,虽然目前尚未发现这艘船存在违法行为,但是澳方认为这艘船不应该在这里。

对于澳方而言,这已经不是其近段时间第一次向中方提出类似抗议了。就在今年二月份时,中方也曾在国际水域展开过实弹演习。当时澳大利亚方面就非常着急,指控中方没有提前跟他们打招呼,“妨碍”了国际航班的正常运作,甚至上升到了没有得到“尊重”的高度。

但是中方行为究竟存在哪些不妥,澳方却一句都答不上来。

对于澳方提出的“抗议”,中方也随即做出了回应。

当下,我国无论是科考船,还是此前进行的军演,所选位置都属于国际海域,完全符合国际法,且行驶航道也全程在国际航道规划内,属于正常的航渡行为,澳方没有权利指手画脚。同时,中方还强调,中方的科考活动,目的是要保护全球海洋生物,因此任何污名化、政治化该活动的行为,都是对全球科学事业的不尊重。

站在澳方的角度来看,其现在对中方海洋活动的过度反应,本质上是其安全精英群体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疑虑。

尽管中国科考船“探索一号”是在完成与新西兰的联合科考任务后返航,且始终位于澳大利亚专属经济区之外,但澳媒仍渲染其搭载的深海潜水器可能“刺探情报”或“绘制海底地图”,甚至臆测其意图干涉5月大选。这种“泛安全化”叙事,源于澳大利亚长期将中国视为“系统性威胁”的思维定式,尤其是在中国海军055型驱逐舰编队绕澳航行后,澳方对自身防御能力的脆弱性深感不安。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其次,在抓不到中方任何把柄的情况下大肆炒作此事,也是澳方在配合美国印太战略的政治站队。

澳大利亚近年深度融入美国主导的AUKUS联盟,即承诺投入3680亿澳元采购核潜艇以制衡中国。然而,该计划进展迟缓,首艘核潜艇交付需至2040年,这就导致澳方急于通过炒作所谓的“中国威胁”来向美国表忠,以此来巩固盟友关系。

此外,作为美国“印太战略”最激进的支持者,澳大利亚正通过“安全协议捆绑”来强化对南太岛国的控制。如以6亿澳元资助巴布亚新几内亚组建橄榄球队为条件,要求其承诺 “不与中国签署安全协议”;向所罗门群岛提供 1.9 亿澳元警力培训资金,实质是对冲中国在该地区的警务合作。在此背景下,中国科考船的出现,就被澳方视为是“突破传统势力范围”的标志性事件,直接挑战了其“南太主导者”的地位。

最后,也是借此事件来转移国内矛盾与经济依赖的困境。

澳大利亚对华贸易占其出口总额的38%,铁矿石、煤炭等资源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然而,澳政客为掩盖对华经济依赖与国内民生问题,如通胀、社会福利削减,频繁以“国家安全”议题转移公众视线。此次科考船事件也恰逢大选前夕,渲染外部威胁可塑造政府“捍卫主权”的形象。

而中方这边的行动,自然也有自己的战略考量。

首先就是要以法理优势消解指控,强化国际规则话语权。中方始终强调科考船活动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且未进入澳专属经济区,通过法律层面的清晰叙事驳斥澳方不实指控。这种回应既凸显澳方“双重标准”,也巩固了中国作为国际规则维护者的形象。

(澳大利亚深度融入美国主导的AUKUS联盟)

其次,也是要进行实力展示,让西方国家看清现在“攻守”已经出现转换。

当下,无论是科考船还是海军舰艇,中方能出现在澳大利亚附近,可以说是直接挑战了该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在这样的背景下,澳方国防体系短板,如反舰导弹落后、舰艇更新缓慢等问题也暴露无遗,迫使澳方不得不重新评估军事对抗的实际成本。这种“自由航行”的攻守互换,既是反制澳方在南海、台海挑衅的警示,也展示了中国远洋能力的质变。

同时,中方此次明确表示,科考船活动“不针对第三方、与中澳关系及澳大选无关”,既维持对话空间,也暗示澳方若继续挑衅可能面临更严厉经济反制。

总之,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矛盾性,根植于其地缘定位,作为中等强国,既无法脱离美国安全框架,又难以承受与中国经济“脱钩”的代价。所以中方当下的警示行动,就是要让澳方正视两点现实:中澳实力对比不可逆,且澳方对华经济依存不可替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若澳方持续将中方正常活动政治化,不仅会加剧中澳互信赤字,更可能使其在地区格局中进一步边缘化,最后让自己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0 阅读:212
剑道2049

剑道2049

看剑道2049,品社会世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