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40年,吴起出生于春秋时期卫国左氏一个富足的家庭。
年少之时,吴起就是一个贪慕功名的官迷,甚至还比较好色,他散尽千金家财,到处求官,谁知却一无所获,从而引的邻里纷纷嗤笑。
当时的吴起年轻气盛,一怒之下连杀三十多个嗤笑他的邻里后,急忙跑回家中与母亲道别,并发誓:如果自己不能做到卿相的官职,就绝不回来。说着,一口狠狠咬向自己的手臂,手臂顿时鲜血直流,以示自己定要混出个模样的决心。接着,他毅然从卫国的东门逃了出来。
不久,听闻母亲病逝,但因为当初的誓言,或者是功名心作祟,吴起并没有回家奔丧。所以,曾参之子曾申以此为由,拒绝教他学习儒术。
无奈之下,吴起只好拜到鲁国季孙氏门下,弃儒学兵,并学有小成。

▲吴起画像
公元前412年,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的莒县和安阳,鲁穆公听说吴起有大将之才,就想启用他,但又想到他的妻子是齐国人,很担心他临阵倒向齐国,到那时鲁国就危险了。
一心渴望成就一番功名的吴起,很不想失去这次难得的机会,于是咬牙狠心杀掉了自己的妻子,以表示自己忠于鲁国的决心,从而打消了鲁穆公的疑虑,被任命为抗齐的大将。
结果,吴起不负所望,率领鲁军大败齐军。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不久,因吴起在军事上的突出表现,从而引得鲁穆公身边一些小人的嫉妒,并屡屡在鲁穆公的前面说他的坏话,于是鲁穆公渐渐对他产生了怀疑,最终撤消了他的官职。
同时,吴起的主公季孙氏因懈怠宾客,而死于非命。所以,吴起在别人的劝说下,只得离开鲁国,又听人说魏文侯很是贤明,便投奔到了魏国。
当时,魏文侯问大臣李悝:“吴起这个人怎么样?”李悝说:“虽然,吴起比较贪慕功名,而且好色,但他用兵确实很厉害,就连司马穰苴也比不上他。”

▲魏武卒
因此,吴起得到了魏文侯的重用,而他也不负所望,直接将强大的秦国赶出了河西地区,从而使魏国全部占有了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吴起则被任命为首任郡守。
同时,吴起又向子夏学习儒家思想,并改革魏国兵制,创立武卒制,史称“魏武卒”。
武卒经过吴起的严格训练,最终都成了魏国的精锐之师。据《吴子兵法》记载,吴起在担任西河郡守期间,南征北战,与诸侯军队大战76次,大胜64次,其余不分胜负,并为魏国夺取了上千里的领土。
此外,吴起为将期间,常常与士卒们同甘共苦,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一样的地铺,行军背一样的粮食……甚至比普通士卒还要吃苦。
有一天,吴起巡查军营,看到一个士卒背上生了好大一个恶性毒疮。于是,吴起命令这个士卒脱掉上衣,也不嫌恶心,直接俯下身子,毫不顾忌地一口一口将士卒背上毒疮里的脓液给吸吮出来,直到有鲜血流出,方才作罢。

▲吴起
不知怎么的,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这个士卒母亲的耳中。通常情况下,任何母亲听到这样的消息都会很心生欢喜,认为自己的儿子遇到了一位爱兵如子的好将军,然而这位母亲却很反常地放声痛哭。
于是,有人不解地问她:“你的儿子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将军却能这样爱护他,你应该高兴才是呀,怎么哭的如此伤心呢?”
这位母亲边哭边说:“当年,将军就是这样为我丈夫吸吮毒疮,结果他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最终死在了敌人的手里。如今,吴将军也这样替我儿子吸吮毒疮,我可能又要失去儿子了,更不知道他会死在什么地方,所以我才忍不住想哭啊!”
所以说,我们绝不能轻易不要相信一个人会无缘无故对你好。如果有这样的人,那背后一定另有所图。或许图你的财富和利益,更严重的很可能图谋你的性命。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