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时代的经济、政治与外交

云飞四海 2022-12-26 11:16:16

1991年12月25日晚,俄国历史跨越了苏联阶段,进入了俄罗斯联邦时期,此后,一直到1999年,是叶利钦执政时期。叶利钦的名字,不仅与苏联解体绑定在一起,也与俄罗斯初期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形势紧密地绑定在一起。叶利钦上台之后,俄罗斯开始了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全面转轨进程。

叶利钦上台之际,面临的是非常严峻的经济形势,按照他自己的回忆,商店里的货架空空如也,许多城市竟然又开始使用票证,面包和食盐等生活物品都严重短缺。怎么办?叶利钦认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能够解决所有的经济难题,决定实现国家经济的转型。如何实现从苏联传统的计划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的转型呢,叶利钦决定采用“休克疗法”达到这一目标。

“休克疗法”在国际上颇有名气,其发明者是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萨克斯,具体含义就是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促使病体大部分机能坏死,而后产生出新的经济机能和机制。萨克斯“休克疗法”主要针对的是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其手段主要是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其中价格自由化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该疗法实施的一个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拉丁美洲的玻利维亚。1985年,玻利维亚的通货膨胀率已经高达24000%,经济负增长竟然达到了12%的惊人数字,但是仅仅几个星期之内,在使用此方法之后,通货膨胀率已经下降到两位数字。1987年,玻利维亚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21%。波兰剧变之后,同样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萨克斯开出的药方,再度促使波兰的通货膨率从接近80%下降到不到5%。“休克疗法”名声大噪,似乎成为解决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

叶利钦看到这些样板之后,也决定采用休克疗法解决俄罗斯的经济问题,以此快速跑步进入资本主义。1992年1月2日开始,萨克斯的价格自由方案在俄罗斯得以全面实施,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俄罗斯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香肠、肉类等产品价格就上涨了5倍,一年之后,物价总体上涨达到了2508%,更可怕的是,休克疗法没有取得玻利维亚和波兰那样的效果,一直到1995年,俄罗斯通货膨胀率仍然居高不下,整个经济生活一片混乱。通货膨胀是穷人身边的小偷,百姓的资产严重缩水不说,生活水平也是直线下降。

与物价开放进行的同时,俄罗斯又宣布开放了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私有化,利率市场化,对外经济联系自由化等等,这些虽然有合理的因素,但是由于突然完全失去控制,金融和外贸市场极度混乱,俄罗斯经济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俄罗斯成为休克疗法制造的最大笑话。

同时,俄罗斯还进行了经济的所有制改革。1992年开始,俄罗斯开始推行一系列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的措施。6月,通过《深化经济改革纲领》,确定了改革的时间节点和具体目标。规定要求,到1993年底的时候,商业和日常服务业,私营经济比重应该达到90%左右。1995年,大中型企业之中私有化经济应该要超过60%。随后,俄罗斯将大部分国有企业改造成了股份公司。这一过程中,俄罗斯出现了拥有大量私有财产的阶层,这也就是后来普京所加以整顿的寡头们。

叶利钦的改革,相对于苏联的传统,是一种彻底的转变。然而,所有的改革终究要经过成效的检验。在休克疗法实行的几年时间之内,经济严重衰退,老百姓怨声载道,最终叶利钦放弃了休克疗法,并且宣布今后再也不采用这种不得人心的手段了。从1996年开始,俄罗斯国家开始适当加强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开始吸收社会市场经济的一些经验。但是,总体而言,叶利钦执政的10年里,6年的经济处于负增长的状态,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了一半,普通民众的生活陷入了贫困状态。

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还进行了艰难的政治转型。叶利钦打着民主的旗号上台,但是上台之后要求总统说了算,希望建立美式的或者法式的总统制国家体制。国家权力掌握在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手里,但会议由俄罗斯总统负责组建,会议主席、副主席和各部部长都需要总统同意才能任命。联邦部长会议后来改称俄罗斯联邦政府,主席和副主席也被称为总理和副总理。俄罗斯联邦政府对总统负责。

而在此时,俄罗斯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权力机构,这就是全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执行机关——全俄最高苏维埃,担任最高苏维埃主席的是哈斯布拉托夫,他本来是叶利钦的政治盟友,但是因为主张建立议会制国家体制,与叶利钦主张建立的总统制发生了矛盾。全俄第6次、第7次和第8次人代会先后对于俄罗斯政府的工作提出了批评,并且否决了很多政府的提案,这样就出现了著名的“府院之争”,副总统鲁茨科依站在议会一边。

面对于不利于自己的政治形势,叶利钦进行了强力反击。1993年9月,叶利钦宣布停止鲁茨科依的副总统职务,而鲁茨科依则认为总统没有解除自己职务的权力,哈斯布拉托夫也指责叶利钦此举违宪。于是,叶利钦采取了极端的手段解决这一问题。10月3日,叶利钦宣布莫斯科进入紧急状态,调动军队进入莫斯科。10月4日,炮口对准议会建筑物的白宫,并且下令军队开火,双方对抗长达10个小时,造成187人死亡,400多人受伤,结果议会一方投降,副总统和最高苏维埃主席都被送进了监狱,叶利钦获胜,这就是著名的“炮打白宫”事件。随后,俄罗斯的政体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非常强势的总统制政体,议会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俄罗斯的政坛景观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超级总统”“小政府”和“弱议会”。1993年12月12日,全民公决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宪法》,确立了总统领导下的三权分立体制,因为总统权力特别大,也被称为“超级总统制”。同时,该宪法承认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随后全俄迅速出现上千个政党,有的政党因为人数少,一个沙发就可以坐下,被称为“沙发党”。

叶利钦面临的联邦内部挑战,不仅仅来自于议会,更为头疼的是分裂苏联的他,同时也面临着分裂势力的挑战,民族分裂在前苏联地区似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惯性。这些分裂势力之中闹得最欢的就是车臣。车臣虽然不大,但是地理位置很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通道,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俄罗斯绝对不会放手。1991年9月,车臣的空军退役少将杜达耶夫宣布独立,自任总统,从而在俄罗斯境内进行了民族分离主义的活动。1993年之前,叶利钦忙着府院之争,无暇他顾。1994年12月,叶利钦腾出手来,派出6万军队出兵车臣,本以为强大的俄罗斯军队对付车臣是手到擒来,但没想到这是一场令俄罗斯一度陷入困境的战争。战争持续了20个月的时间,牺牲了1000多名士兵的生命,军费开支高达8万亿卢布,虽然最后俄罗斯特工炸死了杜达耶夫,也占领了车臣的首府格罗兹尼,但是战争的结果只是签订了一个停火协议,暂时搁置车臣这一问题。搁置,对于俄罗斯来说,就是输了。而车臣之后不断制造的恐怖事件,更给俄罗斯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车臣问题反映出来的同时也是俄罗斯军力衰落的问题,由于经济恶化,军费开支大幅度减少,最少的时候仅及美国军费开支的1/70,不仅影响军事设备的维护,也影响士兵们的作战训练,这些直接影响俄罗斯军队的战斗能力。

在外交领域,叶利钦最初的标签就是向欧美国家的“一边倒”政策,以融入西方为自己的最大目标,要求“重返欧洲”“同西方一体化”。而对于刚刚转变过来的俄罗斯,西方也在竭力拉拢,美国总统布什允诺要和西方国家一起,给予俄罗斯巨额的经济援助,俄罗斯也参加了七国首脑会议。因此,叶利钦对于西方寄予厚望。然后,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非常骨感,西方的援助并没有实质性的地位。于是1993年,《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新构想》再度强调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开始改变一再追随和迎合西方的做法,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并提出双头鹰政策,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也开始得到改善。

叶利钦执政的8年,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转型时期,有人认为这是俄罗斯20世纪最为糟糕的10年,有人认为叶利钦是20世纪俄国历史上最为糟糕的领导人。但是,面临诸多问题,叶利钦把原因归咎于他人,认为都是属下无能造成的,于是他在任期间,频繁换将,一共更换了6个总检察长,7个克格勃负责人,9个财长,6个内务部长和3个外交部长。这些数字虽然惊人,但是仍然不足以表明其换将的频率。叶利钦认为政策无力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总理无能,于是总理成为叶利钦政策失败的替罪羊和牺牲品。叶利钦执政期间,总理职位频繁更迭。1991年6月,叶利钦当选俄罗斯总统的时候,他自己兼任总理的职务。1992年6月,任命盖达尔接任总理的职位,这位老兄就是推行“休克疗法”的干将,由于休克无效,12月,他被切尔诺梅尔金取代。切尔诺梅尔金执政5年半的时间,是叶利钦时期任期最长的总理。1998年3月,年仅35岁的基里延科担任俄罗斯总理,然而仅仅过了5个月的时间,到8月,基里延科就被重新复出的切尔诺梅尔金所取代。一个月之后,9月,又由普里马科夫担任总理。1999年5月,由斯捷帕申担任代总理。1999年8月9日,又选定了普京担任代总理。当时,俄罗斯民众以为,这可能又是一位过渡性的总理,但是,大家的想法都错了。

2 阅读:115
云飞四海

云飞四海

写好的文章,推荐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