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大渡河时,他凭借三发炮弹扭转战局,战后主席授予他荣誉称号

悠悠聊历史故事 2024-12-09 12:21:09

强渡大渡河时,他凭借三发炮弹扭转战局,战后主席授予他荣誉称号

1935年5月,红军长征途中遭遇了最危险的时刻。在四川大渡河畔,数千川军占据有利地形,密集火力将渡河红军压制得抬不起头。危急关头,一位不起眼的炮兵营长站了出来。没有炮架,他用左手支撑;没有瞄准器,全凭经验判断;更要命的是,他手中只有仅剩的三发炮弹。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深吸一口气,举起了炮筒。谁能想到,就是这三发炮弹,不仅改写了战局,更在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传奇的"神炮手",他究竟是谁?他又是如何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创造出这个奇迹的?

从贫困少年到军中炮手

在河南濮阳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1905年的一个寒冷冬日,赵章成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那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连年,百姓流离失所。赵家也不例外,一家人挤在低矮的土屋里,靠着几亩薄田度日。

赵章成八岁那年,家里的几亩地遭了灾,颗粒无收。为了分担家计,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村里富户家帮工。有时是喂猪放牛,有时是砍柴挑水,就连上学的机会都成了奢望。

村里的老人都说,赵家这个小子,年纪不大,可做起活来特别麻利。十二岁那年,赵章成已经能独当一面,帮着父亲种地。不过好景不长,1922年,一场大旱席卷河南,赵家的日子更加艰难。

十七岁的赵章成不甘心再在村里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一天,他听说冯玉祥的部队正在附近招兵。当时冯玉祥的国民军在民间口碑不错,常有"冯大帅爱兵如子"的说法。这个消息让赵章成看到了希望。

1922年秋天,赵章成来到了招兵点。招兵的军官看他身板结实,能吃苦,便把他收入了队伍。就这样,赵章成成为了冯玉祥第二集团军的一名普通士兵。

入伍后的赵章成表现出色。他不识字,就央求认字的战友教他,很快就能读懂简单的军令。练队列时,他总是站得最直,枪法练得最勤。军官们都说这个河南小子有股子韧劲。

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赵章成的命运。当时部队里缺炮手,连长看他反应快,就把他调去学习操作迫击炮。谁知这一调动,竟让赵章成找到了自己最大的天赋。

他天天和迫击炮打交道,摸炮筒、观察弹道、计算角度。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还在研究炮弹的飞行轨迹。很快,赵章成就在炮兵连崭露头角,打炮的准头远超其他老兵。

1924年,部队进行实弹演习。赵章成负责的炮位,十发炮弹打出了八个命中。这个成绩在当时的部队里,可以说是相当罕见。连长当即就把他提拔为了炮班班长。

就这样,一个不识字的农家子弟,凭着过人的天赋和刻苦钻研,在部队里逐渐站稳了脚跟。他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书写第一个篇章。

炮兵天赋的觉醒

在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广为流传:一个不识字的河南小子,竟然在短短三个月内,就掌握了迫击炮的所有技巧。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正是赵章成。

1924年初春,第二集团军的炮兵连来了一批新式迫击炮。这种炮虽然体积不大,但威力惊人,当时能熟练操作的人并不多。连长为此犯了难,正好这时赵章成主动请缨,要学习这门新式武器。

第一天接触迫击炮时,赵章成就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悟性。老炮手们都说,打迫击炮最难的是判断距离和计算角度。可赵章成仅用了一周时间,就能准确估算出一千米内的距离。

在操炮场上,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天还没亮,赵章成就扛着炮筒来到训练场。他用树枝在地上画出不同的距离标记,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瞄准。日头西斜时,他还在那里反复调试角度。

一次演习中发生的事情,更是让赵章成在部队里一战成名。那天风大,普通炮手都不敢轻易开炮。赵章成却主动请战,说要试一试。他仔细观察了风向,调整了炮口,一炮就命中了八百米外的目标。连长当场就给他记了一等功。

渐渐地,赵章成在部队里有了个绰号叫"神算子"。因为他不但能在极短时间内计算出射击诸元,还总能想出一些出其不意的战术。有一次演习,他把迫击炮架在一棵大树上,打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弧线弹道。

1925年的一天,师长来连队视察。听说有个不识字的炮手打炮特别准,还专门要见见这个人。赵章成当场表演了一手,三发炮弹全部命中靶心。师长连声称赞,当即决定把他调到师部直属炮兵营。

在师部炮兵营,赵章成不仅自己练,还把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教给其他战友。他告诉大家:"打炮要像农民种地一样,既要看天时,也要察地利。"这句朴实的话,后来成了炮兵连的训练格言。

1926年春天,部队换装了新式迫击炮。这种炮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但操作难度也更高。赵章成带头研究新装备,很快就总结出一套新的使用方法。他创造的"三点一线"瞄准法,让炮兵连的命中率提高了一倍。

在军中,赵章成的名声越来越大。不少军官都说,这个河南小子简直是打炮的天才。可赵章成却常说:"哪有什么天才,不过是多练了几炮罢了。"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农家子弟,凭着过人的天赋和勤奋,在部队里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炮兵专家。

红军生涯的巅峰时刻

1934年的春天,一个重要的消息传遍了部队:赵章成决定加入红军。当时正值国共对峙时期,这个决定无疑需要莫大的勇气。就在这一年的4月,赵章成正式成为了红一军团的一员。

红军对赵章成的到来喜出望外。当时红军最缺的就是专业的炮兵人才,而赵章成在炮兵领域的造诣远近闻名。红一军团立即决定,将两个炮兵连和一个工兵连合编,成立一个全新的炮兵营,并任命赵章成为营长。

初到红军时,赵章成发现这里的装备条件远不如他原来的部队。许多炮兵甚至连最基本的瞄准器都没有,只能凭经验判断。但赵章成很快就带领全营官兵克服了这些困难。他把自己在国民军时期总结的经验,用最通俗的方式教给战士们。

红军长征开始后,炮兵营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很多关键战役中,赵章成率领的炮兵营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不仅要战斗,还要背着沉重的炮筒翻山越岭。虽然艰苦,但赵章成和战士们从未掉队。

1935年5月,红军到达四川大渡河畔。这条湍急的大河横亘在红军面前,而对岸的高地上,川军已经构筑了严密的防御工事。红军必须尽快渡河,否则就会陷入重重包围。

就在这个危急关头,赵章成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用仅剩的三发炮弹,压制住对岸的敌人火力。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当时不仅没有炮架,连观察环境都异常困难。

但赵章成临危不乱。他很快找到了一个隐蔽的制高点,仔细观察了敌人的火力点位置。因为没有炮架,他就用自己的左手作为支撑。第一发炮弹,他瞄准了敌军的主要机枪火力点;第二发,他对准了敌军的观察哨;第三发,他直取敌军的指挥所。

三发炮弹,三声巨响。等硝烟散去,对岸的敌军火力点全部哑了火。红军抓住这个机会,成功强渡大渡河。这一战,不仅创造了军事奇迹,更为长征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场战役之后,赵章成"神炮手"的美誉传遍了全军。主席亲自为他签发了嘉奖令,授予他"神炮手"的光荣称号。从此,这个来自河南农村的炮兵,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鲜为人知的战斗故事

在强渡大渡河之后,赵章成并未停下脚步,反而创造了更多战场奇迹。1935年夏天,在四川北部的一场战斗中,赵章成遇到了战场上最特殊的一次考验。

那是一个雨天,炮兵营接到命令,要在山区打击敌军的一处要塞。这处要塞建在山腰上,周围全是陡峭的悬崖。按照常规战法,至少需要一个炮兵排的火力才能完成任务。但当时情况特殊,能用的只有一门迫击炮。

赵章成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战士们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准备了炮击阵地,自己则带着那门迫击炮来回转移。每打一发炮弹,就立即转移到下一个阵地。就这样,一门炮打出了炮兵排的威力,成功掩护了突击部队的前进。

一位亲历战斗的战友后来回忆说,赵章成当时背着炮筒在三个阵地之间跑动,每一炮都准确命中目标。敌人始终以为有一个炮兵排在打击他们,直到战斗结束才发现,原来只有一门炮、一个人。

1936年初,在一次追击战中,赵章成又有了新的发明。当时部队追击敌军,但受地形限制,炮兵阵地迟迟无法推进。赵章成注意到山谷中有一条小溪,溪水从敌军阵地附近流过。他立即带人在溪水上游架设了一个临时观察点,利用水流声的回响来判断敌军的具体位置。

这种独特的"听音定位法"让敌军防不胜防。赵章成仅用了五发炮弹,就精确打击了敌军的三个火力点,为步兵的追击扫清了障碍。这个方法后来被编入了红军炮兵作战手册,成为山地作战的重要经验。

还有一次,在夜间作战中,赵章成创造性地使用了"照明弹定位法"。他先用一发照明弹照亮战场,在极短的时间内记住地形特征和目标位置,然后在黑暗中完成精确打击。这种方法不仅节省了宝贵的弹药,还避免了暴露我方位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赵章成的炮兵技艺又有了新的发展。在一次阻击日军的战斗中,他发明了"三点一线"的快速瞄准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只要找准三个参照点,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精确打击。

对于这些战斗故事,赵章成的战友们总是充满敬佩。他们说,赵营长不仅枪法准,更难得的是总能在最困难的情况下想出办法来。每一次战斗,他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出新的战法。而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背后,是他多年来在战场上积累的丰富经验。

建国后的晚年岁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赵章成迎来了人生的新篇章。这位战功赫赫的"神炮手"被任命为西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开始了新的使命。

1950年春天,西南军区组建了第一所炮兵训练学校。赵章成受命担任学校的首任教导员。在这里,他将自己几十年积累的炮战经验倾囊相授。那些曾经在战场上总结出来的独特打法,如"三点一线法"、"听音定位法"等,都被他系统地整理成教材。

有一次,学校来了一批年轻的学员,他们都听说过赵章成在大渡河战役中的传奇故事。赵章成专门为他们示范了当年是如何在没有炮架的情况下完成精确打击的。这堂特殊的现场教学,让所有学员都记忆深刻。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予军衔。赵章成被授予少将军衔。授衔仪式那天,他穿上了崭新的将军服,胸前的勋章闪闪发亮。这些勋章中,有他在长征中获得的"神炮手"奖章,也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的赫赫战功。

即便担任了高级将领,赵章成仍然保持着当年的朴实作风。每逢新式装备到达部队,他总是第一个去现场察看,亲自指导官兵们熟悉新装备。有时碰到技术难题,他就和年轻的技术员一起研究,一待就是大半天。

1960年,赵章成开始着手编写《炮兵实战经验集》。这本书汇集了他从二十年代到建国后的全部作战心得。书中不仅有技术要领,更有大量真实的战例分析。这本书后来成为炮兵部队的重要教材。

然而,长期的战争生活给赵章成的身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那些年在战场上落下的旧伤,加上过度操劳,使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1965年,他不得不放下日常工作,开始了长期的治疗。

住院期间,赵章成仍然心系部队建设。每当有年轻军官来看望他,他都要详细询问部队的训练情况,并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有时说着说着,他就会讲起当年在战场上的故事,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仿佛就发生在眼前。

1969年春天,赵章成的病情突然恶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关心着部队的建设。这位传奇的"神炮手",最终在同年离开了他深爱的部队,享年64岁。在他的床头,放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他对炮兵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0 阅读:2

悠悠聊历史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