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件文物: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

文字绘者青青 2025-02-10 03:34:02

(唐代兽首玛瑙杯 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件兽首玛瑙杯,为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珍贵文物之一。

每一件登顶如此高度的文物,必然有着自己独步江湖的绝杀。比如宝鸡何尊,其绝杀是最早的“中国”二字;比如马王堆素纱单衣,其绝杀是“完整且轻薄”。

这件兽首玛瑙杯独步江湖的绝杀,则是材质与器型的独一无二。

先来看材质。石、陶、铜、玉、金、银、瓷、漆木,都是我们在博物馆里常见到的材质。但玛瑙~我真的很少见到。

虽然中国也出产玛瑙,但文献言及玛瑙,则多是来自域外的异宝。可见玛瑙在古代中国极其罕见。如此大块的玛瑙,就更加珍贵。还要挖空做成杯子,简直太奢侈了~

再来看器型。一开始我并没觉得器型有什么独特的,这不就是角杯吗?

角状杯子,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见下图左上 河南禹县谷水河遗址出土)。河南安阳殷墟王陵区也出土过商代铜质角形杯(下图左下)。广州南越王墓出土过一件西汉玉角杯(下图右上)。唐代自己也有不少角杯,如下图右下的三彩角杯。

(中国传统角杯)

看过介绍,我才意识到这件玛瑙杯的器型并非来自中国传统角杯的传承,而是来自西方的来通杯。

“来通”是音译,英文为“rhyton”,词源则是希腊语,意思是“流出”,最早见于公元前1500年地中海地区的克⾥特岛。“杯”字是翻译时加上去的,为了大致说明其属类,但实际上有的来通非常大,相当于“酒瓶”。

(上:西亚来通杯 下:希腊彩陶瓶展开图中的宴饮场景)

来通亦属角状酒器,但与中国传统角杯不同。中国传统角杯均是从口沿处饮酒注酒。但来通杯底部有流口,饮酒注酒都是从底部流口进行的(见上图)。

此外,典型来通杯的流出端通常为牛、羊、狮等各类兽首。

图片来自网络

这件玛瑙杯的兽口部分有一个黄金制成的金帽塞子。卸下金帽,即见流口,杯中琼浆可从此流出。

再加上玛瑙杯的兽首造型,相比中国传统角杯,它的确更应该归入来通一类。

如此一来,这件玛瑙杯就成为了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来通实物。

那这件玛瑙来通杯有何来历呢?

是外国进贡之品?还是西域工匠在中国制作的?抑或是中国工匠仿西域来通杯制作的?

说实话,目前没有答案。个人觉得此件玛瑙杯,虽说器型属于来通,但展现出来的气质与西域典型来通杯非常不同。

此外,将兽口设计为流口,与西域来通杯多另设流口不同,却在商周青铜器常见。所以个人倾向于认为这是中国工匠中西糅合的创新产物。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此件玛瑙杯精湛的工艺。杯长15.6厘米、高6.5厘米、口径5.9厘米,弧形角状,由一整块玛瑙雕琢而成,线条流畅,纹理细腻。

圆形口沿外有两圈凸弦纹,另一端被雕琢为兽首。玛瑙的主色调为酱红色,间有黄白条状纹理,好像动物的斑纹。

兽首圆眼炯炯,尖耳竖起,仿佛正在警觉地观察和聆听这个世界。最精彩的是它的两角,螺旋环节,向后尖翘,粗壮有力,末端与杯身相连接,因而也可用作把手。

(下:西周中期 牛尊部分)

兽首似牛非牛,似羊非羊。就角来说,颇似羚羊角;但头部其他部分,颇似牛。

口鼻处有流口,外罩金帽。工匠的巧思还在于选择黄金打造帽盖,在偏暗的主色调中加入了明艳的金色,十分精彩。

当然,我还得说仅凭精湛的雕琢工艺是无法进入“禁止出境195件文物”名单的,因为在中国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文物太多了。

独特的材质 + 唯一的器型 + 精湛的工艺,才能定义这件玛瑙杯。

这件文物时间是唐代,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0 阅读:42
文字绘者青青

文字绘者青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