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馒头蘸菜汤事件”冲上热搜,揭开中国式父母最后的遮羞布

新人求关注 2023-09-15 07:51:38

近日看到一个很有争议的视频。

7月19日,福建。某视频博主发工资了,带公婆出来吃烤鱼。一家五口围着烤鱼其乐融融。但老人却不顾劝住,到外面买来几个馒头。不吃肉,只蘸着汤料吃馒头。

女子给老人夹菜。老人连忙推开,示意让孩子多吃点。

博主见这一幕,感慨万分。随后录制视频发布网络,配文“父母总是苦自己不委屈孩子!”这本身平平无奇的视频,却意外火了。原因在于,大家看完视频后的感受,不是感动,而是排斥。“膈应人。”“没必要,这鱼已经够一大家人吃的。”“别宣传这种牺牲,小孩能吃多少?纯纯自我感动好吗?”

坦白说,看到这画面我本能情绪也不是感动,而是尴尬和不适。因为它让我想起中国父母普遍具有的一个特点——不擅长表达爱意,却很擅长诉说烦恼和牺牲。

中国式家庭教育:用牺牲制造愧疚用愧疚实现绑架先给大家讲个真事。2012年,我离家乡镇,到县城读高中。那是江西一不知名的小县城。落后,贫瘠,就业艰难。所以班级同学家庭情况大都是,父母在外地打工,自己在留宿寄读。但同学李燕不一样。从高一上学期开始,就有母亲陪读。不住校,在校门租房。不吃食堂饭菜,有母亲下厨。并且一坚持就是三年。当时我就想,李燕莫不是富二代?耽误一个家庭劳动力陪读,这一般家庭可真是做不到啊。后来和同学熟络后,我才知道,人家家境跟我一样穷酸。父母都是社会最底层工人,靠做苦力赚钱。都以为有陪读的孩子更幸福。李燕却不止一次告诉我:度日如年!我能理解同学这种焦虑。寒门学子,面对家庭这种牺牲,压力之大,不言而喻。李燕也试过反抗。但母亲回答让人窒息,“你只管好好读书,为你爸妈再苦再累都值得。”2015年,李燕考上江西师范。一家人如愿。

但故事到这没有结束。前年春节,高中同学聚会。李燕没来。从其他同学口中隐约得知,李燕现在过得并不好。谈了三年大学男友,因是外地的,被父母强制拆散。想辞去教师工作,到大城市闯荡,但迫于父母压力不敢乱动。现在结婚生子了,却听说又在闹离婚,一地鸡毛.......离婚最大阻力,又是来自李燕父母。我跟李燕没了联系,无法得知其中细节。不过,通过高中陪读一事,也大约能得知她母亲会以什么口吻控制女儿意志。“这是为你好啊。”“爹妈大半辈子为你操劳,你就不能为我们想想?”父母的过度牺牲,成了给子女制造愧疚的绝佳手段。而愧疚,最容易使一个人走向妥协。类似情感勒索还有很多。有些父母婚姻不幸,自己没有勇气或底气离婚,却美名曰“为了孩子”。自我感动就算了。真正可怕的是,有些父母非常擅长给孩子制造愧疚,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妈妈是为了你才不离婚。”

当然,这样的话稍微改改,就可以应用于诸多场合的情感勒索。“爸妈这么省吃俭用,都是为了你读大学。”“爸妈苦点累点无所谓,只要你过得好。”“你就是爸妈活着的意义。”这些话你听着什么感觉?四个字,不堪重负。在这种亲子关系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如果接受父母的控制,他就成了一个巨婴。没有主见,没有自我。父母为他而活,他也为父母而活。如果哪天他意识觉醒了,想挣脱这种束缚,就势必会和父母关系发生割裂。父母痛苦,孩子也为难。

谨慎过度付出要给彼此松绑关于如何爱孩子,而不让孩子感觉到有负担,我有这些建议。第一,为人父母,始终秉承为自己而活的人生信条。如果你觉得生活无趣,可以培养爱好。如果你觉得人生无价值,那就积极去寻找可以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怎么活是你的事。但千万,别把自己人生的全部意义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有他自己的路要走。成年后,他甚至会有跟你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而做出你根本无法理解的选择。要为孩子而活,你内心不得崩掉?

第二,亲子关系也要树立界限。关于界限在哪,阿德勒提出过一个衡量标准,很值得大家参考。要判断一件事由谁负责,就看这件事所产生的后果由谁承担。比如,像“报培训班”、“高中文理分科”之类决策,应该由谁决定?是孩子自己。因为这些选择所产生的的后果,是孩子自己承担的。他们有权利自己进行选择。至于父母,不要绑架,不要威逼利诱。你的价值,是在于提供建议。第三,不要过度牺牲,不要把付出挂在嘴边。《正面管教》书籍里面有个正向案例。玛丽是个调皮的孩子。中午用餐不认真,随便吃了几口,就要跑去看电视。妈妈见劝不住,也只能算了。到下午三点,孩子饿了。玛丽跑来问妈妈:你可以做意大利面给我吃吗?换现在多数父母,不管自己是否乐意,都会同意。但这位妈妈没有,直接躺在沙发回了一句话:“你中午没认真吃饭,妈妈现在很不开心,所以不想做。你熬到晚饭吧。”之所以分享这个案例,是想提醒所有父母,对孩子提出需求,你也可以选择说“不”的。你的付出应该是心甘情愿。既然是心甘情愿的付出,那就记住,不要挂在嘴边。“我是为你才XXX”这种话一旦说出口,付出就不是付出,是枷锁。孩子起初也许会感激你。但久而久之,感激就变成了膈应。他会想逃离这关系,获得喘息的空间。作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让他背负这一切,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爱孩子,就别把付出挂在嘴边。爱孩子,就要学会给彼此松绑。让自己的归自己,孩子的归孩子,命运的归命运。

0 阅读:9

新人求关注

简介:社会事实新视觉,打工路上的回忆,让你大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