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1925年末,奉天城外的雪地上,郭松龄手握七万奉军精锐,兵临城下。按理说,这个时候的郭松龄应该踌躇满志,毕竟他手中的兵力堪称东北最精锐,自己也志得意满,背后还有冯玉祥这样的盟友撑腰。更何况,奉天城内的张作霖已经慌了神,随时准备跑路。
可是,事情的发展偏偏不按照常理来。就在胜利的果实仿佛触手可及的那一刻,郭松龄的部队却突然崩盘,像退潮的海水一样,兵败如山倒。
七万精锐怎么说垮就垮了?郭松龄这次倒奉,是意志坚定、计划周全,还是步步错棋、终局崩盘?今天就来揭开这场战役背后的真相。
梦想做东北的“青天大老爷”先说说郭松龄这人,别看他名气不如张作霖那么响亮,可在奉军里,他的地位可不低。郭松龄曾是张学良的老师,手里掌握的正是奉军的“王牌部队”。当年张作霖看中郭松龄的能力,让他负责训练部队,而这些部队后来也成了奉军的中坚力量。
可惜,人心难测。郭松龄这个人志向远大,表面上和张家父子关系亲密,心里却想着自己单干。他觉得,东北这么大块地盘,凭什么自己只能给张作霖打工?
再加上奉系内部各种派系斗争,郭松龄被排挤得心里不痛快,特别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别的将领都得了封疆大吏的肥差,唯独郭松龄颗粒无收。这让他彻底失去了耐心,觉得自己该上位了。
于是,1925年11月,郭松龄联合冯玉祥和李景林,打出了反奉的旗号,公开要求张作霖下野。他自封为“东北国民军”总司令,带着7万奉军精锐,直奔奉天。
刚开始,郭松龄的反奉行动顺风顺水。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毕竟他手里掌握的奉军可是张作霖最倚重的部队。起初,张作霖对郭松龄的起兵感到措手不及,慌得差点把家底都带上跑路。郭松龄一路推进,势如破竹,兵锋直指奉天,眼看着胜利就在眼前。
可是,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乎意料。在逼近奉天的过程中,郭松龄的部队突然开始变得“不听话”了。说到这,得提一下郭松龄反奉的最大软肋——他手里这支军队虽是精锐,却不是真正属于他的。
虽然名义上郭松龄掌控这支部队,但实际上,这支军队一直挂在张学良的名下,根子上,还是吃张家饭的。这就好比你带着别人的儿子打仗,刚开始打得好是因为大家看你有本事,可打着打着,大家突然想起来,自己效忠的不是你,是张作霖。
随着郭松龄反奉深入,他提出的“打倒老帅,迎接少帅”的口号反而让士兵们更加动摇。要知道,东北奉军的大部分士兵心里其实是忠于张家的,虽然张作霖不见得人人喜欢,但他们打心眼里认这个老头子。
这下可好,郭松龄让大家帮着反老子,迎儿子,士兵们心想,这都什么跟什么?于是,军心开始动摇,部队士气一落千丈。很多士兵开始拖枪逃跑,还有的干脆开小差。
军心动摇,雪上加霜不仅军心出了问题,郭松龄反奉的盟友也开始掉链子。原本冯玉祥和李景林是郭松龄的重要支持者,但冯玉祥是个极其善变的人,在关键时刻突然抽身,转而忙着自己的小算盘。而李景林那边,更是直接倒戈,不仅没有继续支持郭松龄,甚至还给了张作霖援助。
盟友靠不住,这让郭松龄陷入了孤军作战的窘境。更糟糕的是,张作霖还拉来了日本关东军的支持。郭松龄原本打着“反张作霖卖国”的旗号起兵,试图借民族大义凝聚军心,没想到张作霖直接用利益勾结日本人,这让郭松龄措手不及。
张作霖靠着日本人的援助,迅速稳住了局面。而日本关东军的介入也让郭松龄手下的将领更加疑惑,心想,既然日本人都支持张作霖,那反奉的正义性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时候,郭松龄提出的“打倒老帅,迎接少帅”的口号更是火上浇油。张作霖这边直接打出了“吃张家的饭,不打张家的人”的情感牌,这对士兵们的影响可大了。士兵们一听这话,心里一股道义感油然而生,本来就摇摆不定的军心,彻底散了。
郭松龄自己也清楚,反奉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一口气”。他必须迅速拿下奉天,一旦拖延,时间就站在了张作霖一边。可惜的是,这一口气他没能顶住。张作霖稳住了局势后,马上展开了反击。
奉军的几员老将立下大功,张作相率领的右翼部队占领了郭军的高台山阵地,吴俊升则成功焚毁了郭松龄的粮草和弹药,切断了他的后援补给。张学良也没有闲着,带着部队从正面发起反攻。郭松龄腹背受敌,部队士气迅速崩溃。
士兵们不是逃跑,就是投降,连郭松龄的亲卫队也溃散了。很快,郭松龄成了孤家寡人。12月23日,郭松龄带着妻子韩淑秀逃往新民,结果在苏家屯被张作霖的部队抓获。
郭松龄夫妇在被捕后不久即被枪决,从兵变到被捕,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郭松龄的倒奉计划就这样落下帷幕。
兵不识主,盟不可靠郭松龄的失败,绝不是运气不好,也不是能力不足。归根结底,他的反奉兵变有着致命的弱点。首先,他虽然手握精锐,但这些部队从根子上来说,效忠的并不是他,而是张作霖。
这就像是带着别人的孩子去造反,孩子一开始跟你走,是看在你能耐的份上,但到关键时刻,孩子还是认自己的亲爹。
其次,郭松龄的反奉计划严重依赖盟友的支持,而他的盟友却各有算盘,靠不住。冯玉祥和李景林的背叛,让郭松龄陷入孤军作战的绝境。而张作霖凭借自己的人脉和日本人的支持,迅速稳住局面,反手一击就让郭松龄彻底崩盘。
最致命的,是郭松龄没有真正赢得军心。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号召士兵反张作霖,可士兵们心里忠于张家,打到最后,他们对郭松龄的反奉毫无认同感,反而对张作霖打出的“情感牌”心生共鸣。
郭松龄提出的“打倒老帅,迎接少帅”的口号,非但没有赢得支持,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军心的涣散。
结语郭松龄的倒奉兵变,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他虽然手握奉军精锐,但未能真正掌控军心,反而让士兵陷入忠诚与背叛的矛盾之中。加上盟友的背叛和张作霖凭借日本关东军的支持迅速反击,郭松龄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最终,他的计划被轻易瓦解,自己也落得个被捕枪决的悲惨结局。这场兵变绝非因为运气不好,而是因郭松龄高估了自己,低估了人心和局势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郭松龄反奉失败的原因 光明网 2018年05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