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是出了名的意志坚定、纪律严明,连日军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但八路军的优良风气也是得益于内部的不断整顿,再难对付的队伍都能被“锻造”得脱胎换骨,344旅的蜕变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在对日作战上,334旅是极其出色的主力军之一,由他们参与的町店战斗给敌军带去了不小的打击,大大延缓了他们的下一步行动,也为国人增添了抗日的信心。
在此之前,334旅的战绩也是可圈可点。
本来这是一件极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334旅的管理却出现了很大问题,以致于让以后位列元帅的两位长官都有些拿不定主意,担心难以镇得住这个“古怪”的队伍。
万般无奈之下,上面不得不重视并采取行动。
那么,334旅到底是怎样的情况呢?
山头主义导致的排外心理可以说,334旅的问题从建立之初就埋下了隐患。
它的前身是万里长征第一个到达陕北的队伍,因为他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才为后来的红军开辟出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
从那时起,徐海东就作为领头人带领着他们。
他为人和善谦逊,十分善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徐海东宁愿拿出自己的全部身家相助,也没有选择过放弃。
徐海东
而队伍里士兵都是烈士遗孤,大家都是差不多大的少年,又有相同的遭遇和一样的雄心壮志,在条件特别艰苦的长征路上,互相依靠,相互取暖,在战火的洗礼下早已成了心连着心的“一家人”。
由于他们先行到达陕北,与其它的红四方面军没有在一起,就渐渐独立了起来,这样的局面导致的后果就是山头主义开始在队伍之中蔓延开来。
一直到334旅正式建立,徐海东担任旅长一职后,这个问题都依然存在,并且还有了愈发严重的趋势。
抗战中的徐海东
所谓山头主义说的通俗点就是“搞小团体”,他们在内部非常团结,可是对别的部门的同志就没有那么尊重服从了。
这种情况对于共产党的长期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并且当时抗日战争正是极其激烈的时候,党内统一和团结的作战基础更加不能被动摇。
干部黄克诚到此处展开巡视检查工作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而且他们还没有政委,政治思想工作相当于是个摆设,长此以往下去就很难再进行管理。
于是黄克诚将此事写成了报告,顺利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
黄克诚
毛泽东便任命黄克诚为344旅的政委。
对于黄克诚来说,他作为“外部干部”,想要在这里顺利地展开工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毛泽东
一方面,344旅早已存在的山头主义让他们更加信任自己的老领导,黄克诚这个“空降兵”在他们眼里仿佛天然的隔了一层。
另一方面,红军到八路军的转变让大家并不适应,他们的作战经历和能力虽然毋庸置疑,可是还不算是一支合格的军事队伍。
朱德知道这件事以后立马决定亲自走一趟,344旅是抗战的重要力量,他必须帮助他们快速完成转变。
团长叛乱,旅长病重有了朱德总司令在此坐镇,黄克诚的工作开展得也就顺利多了,344旅的情况一下子改善了不少。
就在大家都渐渐放下心来的时候,344旅却又发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687团的团长张绍东叛变了。
张绍东
张绍东年少就跟着徐海东一起并肩作战,是他极其信任的部下,也是我军寄予厚望的军事人才。
可惜他跟着自己的参谋长一起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竟然利用自己的职权侵占财物。
徐海东
现在党内的政治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徐海东又察觉到了他的行为,张绍东深感共产党的军队已经待不下去了,所以决定转投国民党军。
他不仅自己要逃走,还带了两个营的部队跟他一块走,所幸黄克诚的政治思想建设对大家产生了影响,大部分人知道了张绍东的真实意图以后拒绝离开,并连夜返回了营地。
等到徐海东知道张绍东叛逃以后,顿时急火攻心,吐出大口的鲜血,本就伤病缠身的躯体看起来摇摇欲坠,上面便立即下令让他卸下担子回后方接受治疗。
这下344旅的得力团长背板革命信念出走,旅长又因为病重不得不离开,那么到底委派谁当新任旅长能镇得住这个场面呢?
1957年徐海东(右)黄克诚在阅兵典礼上
朱德知道徐海东在344旅众人的心中拥有极高的威望,不是别人能够轻易撼动的。
而且徐海东本人的能力和功绩极高,他担任旅长这个职位本身都算是委屈的了,新的旅长人选必须要让大家心服口服才行。
朱德、徐海东(左)、林伯渠等在西安
344旅情况特殊,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内部提拔,687团的副团长田守尧就是全旅上下一致认为的最合适的代替徐海东成为新旅长的人。
田守尧
大家意见一致,朱德又了解到田守尧本人的能力和资历在众人中十分出色,而且他的党性还很强,也是跟着徐海东一路走来的老干部了,便也同意了这个提议。
可是毛泽东收到报告以后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这让朱德大为不解。
毛泽东
委派干将,隐患解决本来朱德和田守尧都以为当旅长这件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可谁知道毛泽东的意思是要委派朱德之前看好的杨得志上任344旅的新旅长。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杨得志
毛泽东很快给朱德作出了解释,原来是因为344旅的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很有成效,但还是进行得过于缓慢,这也影响到了他们提升作战能力的成熟度,战争形势的危急不会允许他们慢慢成长。
而344旅最大的问题就是山头主义过于严重,现在徐海东因为病情原因退了下来,杨得志的资历与他不相上下。
更重要的是,此人纪律严明,在作战方面很有头脑,从不拘泥于“死方法”,他一定能带给344旅一股新风气。
朱德明白了毛主席的用意,年轻气盛的田守尧却很不服气,他认为这是上面对他的不信任,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气,谁都不怎么搭理。
344旅为徐海东举行欢送会的时候,田守尧竟然直接躲了起来,大家也都发现他没有出席,整个旅到处都弥漫着一股别样的氛围。
这下朱德彻底动了气,因为田守尧是在用个人情绪影响大家,他此时已经忘了集体,心中只有自己,如果人人都是如此,还怎么能对抗侵犯国土的敌人呢?
朱德
于是344旅立即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朱德总司令亲自到场发言。
面对田守尧的冷脸和其他干部支支吾吾的样子,朱德极其严肃地告诉大家,组织的纪律是任何人都不能破坏的,即使有再大的功劳也要听从安排,否则这样的队伍就是一盘散沙。
朱德
听到这里,在场的人,尤其是田守尧不由得内心一震,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团队的士气得以重新调整。
而当杨得志上任344旅旅长以后,果然如同毛泽东所料想到的那样,与政委黄克诚配合默契,使344旅的纪律性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在新的战役中,344旅依然保持着亮眼的成绩,大家都很佩服杨得志旅长。
值得一提的是,田守尧从开会以后也表现良好,再也没有出现因为个人情绪不满组织的情况。
杨得志
山头主义已经在344旅的内部彻底不存在了,他们终于蜕变成了纪律严明、坚硬如铁的雄兵。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队伍存在,才有了中国人民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