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市场迎来猝不及防的房地产重磅政策,堪称史诗级的需求侧“三箭齐发”。
表面的导火索是4月份房地产投资数据进一步恶化、地产销售量价齐跌。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轮政策能否摆脱之前政策的困局,终将救活楼市?而咱们又能否从中获得投资机会呢?
高明的“政策底”
这次的“三箭齐发”与以往政策相比,有很明显的一些高明之处。也因此能推断,这将是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底”。
或者更准确来说,是“政策底”组合拳的前“三箭”,后续还大概率会有工具上或规模上的补充,与这“三箭”构成更完整的一套组合拳。
高明之处1:不再“挤牙膏”,直接“政策底”
“挤牙膏”式的政策在这几年很常见,救股市、救楼市的漫长过程就是这么来的。“挤牙膏”是为了不浪费政策资源、避免发力过猛之后的反向急转弯。
然而,事实证明,在特殊时期“挤牙膏”的后果适得其反:一点一点的降利率,结果是对存量房贷的不公平和持续伤害;同时形成“迟买多折扣”的市场预期,让观望者更坚定地等待。
取消房贷利率下限,就是跳出以往在LPR降息上“挤牙膏”的怪圈,一步到位把房贷利率降到银行接受范围的底线。传达出来的,也是一步到位的“政策底”信号。
高明之处2:限时优惠
电商的无数经验告诉咱们:比优惠更具杀伤力的,就是限时优惠,这是促进成交的大杀器。相比之下,“挤牙膏”式的降价就是犯了销售的大忌。
“三箭齐发”后,央行很及时地补上这一招大杀器。
说白了,就是取消房贷利率下限是“限时优惠”,这是贷款最便宜的时候了!以后没有更低,只有恢复原价。这也是传达了“政策底”的信号。
高明之处3:抄底的力量,来救市了!
股市真正底部的时候,股价确实被低估,而且极其便宜。但一般人要么已经没钱,要么有钱也买不下手。所以国家队真想救市的时候,也总能成功抄底。
显然,楼市也是一样的道理。
国企进场低价扫货,还有专项的“再贷款”支持,就是告诉坚信“好事轮不到一般人”的人们:“好事”来了,非一般人也出手了!
远不止3000亿,也不止1万亿
别看“再贷款”规模只有杯水车薪的3000亿,能撬动的也只有5000亿;这一“箭”本身就不是主力,甚至很可能只是表个态而已。
一方面,银行的主营收入是存贷息差。对应房贷资金成本的,是5年期定存(利率2%)。相比之下,“再贷款”的成本(利率1.75%)优势其实只有25bp,还不够填补取消房贷利率下限带来的30~40bp的下调幅度。
另一方面,银行其实一点都不缺钱。前面两年放的水,大部分都滞留在银行系统,看看M2-M1那巨大的剪刀差就一目了然。换句话说,银行缺的不是“再贷款”,不是继续往银行系统注水,而是把银行的水引流出来的正确方法。
这周一刚宣布要发行的1万亿特别国债,期限以20年期和30年期为主。
只要往房地产的方向想想就会发现,这跟房贷周期“很巧合”地对应上了。
再往下推敲,特别国债既没有指望个人投资者去买,其实也用不着央行去买(美国QE需要央行买国债,是因为他们QE的时候都是0利率,国债利率也低得毫无吸引力,才需要央行去买单)。2.57%的招标利率,略低于当天的30年期中证国债利率,说明特别国债对商业银行是很有吸引力。
商业银行都会配置较大比例的国债,这1万亿特别国债如果大部分卖给银行,就相当于引出滞留在银行系统的1万亿流动性。如果把这些钱用于收储,由于首付比例降低,还能再撬动出4~7倍的银行系统滞留资金。
当然,这仍然不足以一力承担楼市的“去库存”,后续大概率还有增量政策补充。但就如前面所述,货币政策更多只是打打配合、表表态,真正能产生实效的还是财政工具,例如PSL扩容、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扩张等。
房价会大涨吗?
现在想这个问题,显然太早了。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政策底”一套组合拳下来,让房价止跌,这还是做得到的。
房价,本质上是与经济深度捆绑的。两者互相影响,也互相反映。
2019年前的房价,怎么控都控不住,背后是蓬勃的经济增长。
2020年后的房价,跌下来不是因为限购,是因为背后经济增长动力的消失。所以光取消限购,丝毫救不了楼市。
也有“人口流向决定房价”的说法,但人口流向的本质,不就是经济增长的不均衡吗?
所以其实救房地产的最大意义还不在于房地产,而是间接把经济重新盘活,重启实体、楼市、金融的螺旋式上行。
北上资金周五大幅回流,就是基于这种投资逻辑。
经济还处于复苏初期,期盼房价上涨,甚至大涨是不现实的。而当经济重新蓬勃、繁荣的时候,房价的大涨自然不会缺席。
有人提出这一轮收储会导致经适房(保障房)数量大增,从而影响房价无法上涨。
其实欧美发达国家已经给咱们展示过答案,就是形成贫民区和富人区的分层。城市的格局可以改变,房价与经济的关系却改变不了。
房地产股票能大涨吗?
不少人联想到2016年的“涨价去库存”。当时的历史始于2016年开春,然后,第一年房价大涨50%;第二年,港股的头部房地产股普遍暴涨500%以上。
回到当前,房地产板块在4月底开始蠢蠢欲动,周五的“三箭齐发”后直接掀涨停潮,较大程度上就是基于那段历史的重演预期。
但只要稍为冷静下来就会发现,虽然同样是“去库存”,但2016年的“涨价”,这次显然重演不了。能做到止跌、稳预期、缓解供需失衡,就已经很不错了。
另外,2017年房地产股票的大涨,是基于当时房地产把杠杆放到10倍以上、市场还盲目相信他们资金链不会出问题,那样的扭曲背景之下。那种扭曲背景,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可能重演。
但这不意味着房地产股不具备上涨逻辑。
因为长时间的下跌后,股价对应的已经是随时破产企业级别的估值,是显著低于正常估值的。楼市“政策底”的出台,虽然不可能吹出泡沫级别的估值,但向正常估值回归,还是可以有的。这个回归过程,就是房地产股的上涨逻辑。
正如前面所说,救活房地产的真正意义在于盘活整个经济。即使房地产股的上涨逻辑确立,房地产股也不可能独立于股市大幅上涨。短暂的领涨后,就会由开发商向上下游产业链扩散。同时,基于经济预期的好转,各种机会也会出现在其它板块身上。
今天就分享到这吧。对文章内容有疑问或者指正的,继续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该死的温柔
大涨是不可能的,大跌有可能
七十年代
会!你赶紧下手先买100套吧。
阿罗
暴跌开始,还真的以为大家不买房是因为利率高?不,是价格高!
清泽
房价不降没天理,利率不降白扯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