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蚜虫近些年随着桃树这种植物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其虫害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桃树的极大损害,而被广电局列为严重控制的农作物害虫。
尤其是桃蚜虫的抗药能力随着近几年尤其是桃树种植面积的大量增加虫害数量的巨幅增加,其抗药性已经逐步上升到令农业防治手段难以应对的地步。
因此做好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尤其是防治工作的关键时期更应把握好,以便在第一时间将危害降到最低。
虫害情况严重的两个关键时期。桃树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的虫害有很多,其中桃蚜虫算得上比较顽固的一个品种,且危害程度高,对桃树造成的伤害往往使桃农难以承受。
近年来桃蚜虫抗性逐渐严重,防治难度大大提升,且由于吸取桃树营养而使桃树生长受阻,导致桃实成熟季节果实分量过重,成熟后抗性下降,容易造成果实掉落、裂果等现象。
并且由于其产卵速度极快,一整年都有幼虫分布在桃树上,因此其存在不仅威胁着桃树本身,同时也会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甚至对人类生活也会造成影响。
因此要将危害降到最低,就要及时在关键时期内进行药物喷洒。
两个关键时期是在桃树开花前3-5天的时间段,以及落花后80-90%的时间段,要在这两个关键时期完成用药,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一年中的蚜虫基数。
桃树开花前3-5天进行药物喷洒主要是消灭那些已经在桃树上产卵的越冬代蚜虫,达到降低基数的目的。
落花后再行喷洒则是因为在第一阶段喷洒时有一些漏网的蚜虫没能被消灭,今后还会继续繁殖,因此要尽可能消灭这些漏网蚜虫,以免它们继续繁殖完蛋并造成更大的危害。
防治措施及用药。桃树中的蚜虫有多种,有美洲黑桃蚜、胡桃干蚜、桃枝吸水虱以及棉蚜这些,但其中主要防治的是美洲黑桃蚜。
其抗药能力极强,如果前期用药不及时,将导致大量繁殖后留存的卵得到孵化,且这些卵都是成熟卵,对药物抵抗力极强,从而使得后期防治工作更加困难。
现在我国主要防治的药物有噻虫嗪、吡蚜酮、呋虫胺以及螺虫乙酯等可用于防治农作物害虫的药物。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有效成分有一定限制,不可随便搭配使用。
在使用时可以将以下几份药物进行合理复配使用:30%吡唑嘧菌酯可湿性粉剂200倍液与40%氟唑硫磷1000倍液及30%美安乐1000倍液,或者可以选择3%氟唑磷乳油1000倍液与2.5%噻虫嗪悬浮剂800倍液或者也可选择3%氟唑硫磷乳油与50%吡烟雾A剂进行复配使用。
其中,3%氟唑硫磷乳油对防治桃樱耳虫、红蜘蛛以及桃潜蝇、黑穗病等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有着较高持效性的特点。
而50%吡烟雾A剂则对防治地老虎、白蝴蝶和夜蛾类昆虫等有很好的效果,并且该药剂属于挥发性固体药剂,在当前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上的害虫防治中,持效性同样极高。
不论是这两种药物还是其他药物,都必须在按说明书要求进行合理复合使用后才可以进行喷洒,否则所喷洒的药物未必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
同时由于这些有效成分较强的药物很容易使害虫造成抗性,因此不适合频繁使用,应严控用量并合理配置使用,同时避免重复使用。
以往常用的一些药物如吡虫啉和氯氰菊酯等,由于其有效成分较弱,被许多农户当做常规药物使用,这样不仅会加重抗药性,还会导致这些低效成分见效慢从而错过关键期产生严重危害,因此不再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