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中的英雄与现实生活中的运动员有很多相通之处,英雄通常需要在战场上完成某项任务,而对于运动员而言赛场即是他们的战场。
英雄神话最典型的故事设定是英雄必须克服一种或多种邪恶力量,在体育运动中比赛则“充当”了运动员必须面对的邪恶力量。
除此之外,运动员的实力、勇气和意志是其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正是运动员可以归类为英雄的原因。
这些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种能够将运动员与正常人分开的“超能力”,凭借这种“超能力”运动员变身成为完美的英雄。
在21世纪获得奥斯卡提名的体育题材电影中,个性突出且鲜明的英雄人物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对拥有英雄品质以及有潜力成长为英雄的“小人物”形象的塑造。
小人物在成长为英雄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对自由、尊严、理想、道德等高尚人格的追求更是电影叙事的重点。
对叙事主体的分析,限定在经历了“英雄成长”的主要角色当中。当英雄踏上冒险之路后,英雄将在这一过程中成长并实现转变。
但英雄的形象并非千篇一律,英雄的成长和转型后的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维度完整地展现出来。
斯科特、乔治、罗德里克对英雄主义和英雄领导力的研究结论与约瑟夫·坎贝尔的认识一致。
即在同一文化内部和不同文化之间,英雄之旅存在许多变化,并非所有导致英雄转型结果的旅程都包含相同的阶段、困境、原型和社会动态。
并依此总结归纳出英雄转型的十大维度的列表,在这些维度上,英雄在经历了冒险之旅后可能发生的变化。
在绝大多数英雄故事中,主人公是英雄转型的主要接受者或目标,是英雄成长的直接受益者。
15部体育电影中,绝大多数的主人公是职业运动员出身,以参与体育比赛为职业,并依靠参加比赛获得生活收入。
如《百万美元宝贝》中的女主麦琪、《我,花样女王》中的女主托尼亚。
但也有围绕非职业运动员的主人公展开叙事的电影,如《点球成金》中的比利·比恩。
大多数的电影都将某一个单独的个体作为叙事的主要目标。
但英雄行为的发起者的社会结构也可能更大,包括以个人,双人、团队、大型组织和社团形式存在的英雄。
《斗士》中的米奇与迪奇、《勇士》中的汤米与布兰登,《极速车王》中的肯·迈尔斯与卡罗尔·谢尔比。
这几部电影中的英雄成长叙事围绕着二位主人公展开,体育电影中的叙事目标以个体和双人为主。
英雄成长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缓慢地发生,也可以在短期内突然爆发、完成转变。
人物在短期内成长和转变为英雄的模式,在超级英雄类型的漫画和影视作品中非常常见。如绿巨人、金刚狼和大力水手几乎均可以在瞬间内实现的外形与能力的转变。
但这样的瞬时转变在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体育活动为主题的体育题材电影中并不多见。
英雄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短暂的,也可以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的。
尽管在电影中一些潜在的英雄可能给人造成他己经完成转型的“错觉”,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被证明并没有发生改变。
英雄的成长可以在其生命的任何阶段发生,英雄在生命早期阶段的成长通常发生在涉及灾难或对童年生活带来巨大挑战之时。
但这种早期的转变,无论拥有正面的功效还是负面的作用,似乎更容易使那些准备不足的英雄“走上歧途”,接受悲剧性的结局。
如电影《斗士》中的迪奇,天赋异禀的他在其职业生涯的早期便赢下了拳王头衔,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明星运动员。
而过早的名利双收致使他没有抵挡住酒精和D品的诱惑,最终走上了自毁前程之路。
英雄成长可以通过改变其人生的外部事件触发,这些事件可以发生在生命的任何阶段。
例如《百万美元宝贝》的麦琪在她30岁以后才遇见“伯乐”法兰基,并在他的指导下成为一个真正的拳击手;《摔角王》的叙事聚焦兰迪中晚年时期。
在每一个英雄故事中,英雄的成长都遵循某一特定的轨迹进行。
艾莉森和史密斯通过分析总结出四种不同的英雄成长轨迹。
首先是经典之路,英雄在故事开始时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在经历旅程之后,他在故事结束时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或称职的英雄。
其次是觉悟之路,角色在故事最初是以恶棍的形象登场,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英雄在经历了成长后最终“找回”了自己,完成转变,成为英雄。
第三类是救赎之路,英雄在故事中将经历两次转变,英雄从中立或正面的形象开始,逐渐走向堕落、沦为“恶棍”。
这是角色的第一次转变,但最终英雄通过成长找寻回了自己,完成了第二次转变。
最后一类是无转变英雄,也就是该类角色根本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主角在故事一开始便以英雄的身份踏上旅程,并在整个叙事中保持英雄气概。
但是,无转变并不代表英雄没有得到成长,只是成长所带来的改变不够明显,或者没有表现出来。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