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件事,这种事,在很多家庭都会上演。
起因是一位妈妈给女儿定鲜奶,早上她一个人喝。
有一天,妈妈帮女儿把瓶盖撕了一半,女儿却突然气呼呼地说:“我要撕!”
妈妈愣了一下,说:“我不知道你想自己撕,以后你自己来,现在剩下点,你来撕吧。”
结果女儿马上不高兴了,脸上露出一副臭脸,嘴巴还在哼哼。
看到她那样,妈妈心里一下子就火了,忍不住说:“就这点小事,你就给妈妈脸色看?你不高兴,我也不高兴。你这样无理取闹,我也不会在乎你的情绪!”
说完,妈妈就去忙别的了。
等妈妈回来一看,牛奶已经洒了一半。看到女儿这么浪费,妈妈直接举起剩下的半瓶,一口气喝掉了。
然后她看着女儿说:
“我也喜欢喝鲜奶,姥姥也喜欢,可是好东西只给你一个人喝。你要是不好好珍惜,以后我都喝掉。
你要明白,咱家并不富裕,妈妈的工作就是养你和弟弟,让你们有衣有饭。
要是你不懂妈妈辛苦,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那以后就过点清苦的日子吧。剩下的,你自己去想。”
看完这个故事,很多网友说:“如果是我,我也会朝孩子发脾气。不是因为半瓶牛奶,而是孩子不懂得珍惜。”
很多父母的现状,就是自己省吃俭用,买点东西抠抠搜搜。但只要孩子说想要,再贵,也咬咬牙买。
自己平时为了孩子,再累也坚持,只为了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可是,我们却发现,孩子不理解我们的辛苦,也不懂得珍惜我们用辛苦给他们换来的物质。
当然,故事中的女儿,平时未必不懂,只是当下她的情绪积累了,找一个出口发脾气而已。
如果妈妈能及时捕捉到这一点,并且帮女儿控制并赶跑了坏脾气,也许就没有后面的冲突了。
只是,在生活中,我们若遇到不懂珍惜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其实,想要培养一个懂感恩、知珍惜的孩子,日常小事都能做到。那就是——
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用亲身体验感恩与珍惜。
很多宝妈会觉得,家务活是大人的事情,孩子还小,不需要让他们参与。
但其实,家务劳动,正是教会孩子珍惜和感恩的最佳时机。通过参与这些劳动,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也能在做事中,体会到每一件事背后的付出。
一:让孩子帮忙摆餐具、倒水、擦桌子
每次吃饭时,可以让孩子参与到简单的家务中,比如让孩子帮忙摆好餐具、倒水、擦桌子。
这些动作看似简单,但却能让孩子明白,餐桌上的饭菜,是通过大人的努力准备的。
在他们动手摆餐具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这些盘子、碗是妈妈洗的,每次都要洗好久才干净。你以后也要珍惜它们,吃完饭也要自己收拾好哦!”
二:带孩子一起整理玩具
每次孩子玩完玩具,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孩子一起参与整理。
我们可以这样说:
“妈妈每天辛苦工作,给你买了这些玩具,玩完了要记得收拾好,玩具弄丢了,妈妈可没有多余的力气再辛苦赚钱给你换新的。”
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能慢慢懂得,玩具不可能每天都买新的,要爱惜它们。
三:带孩子一起做简单的清洁工作
比如擦窗户、扫地,甚至是浇花。
孩子虽然做得不完美,但在这些过程中,他能够亲眼看到,家里每一寸地方都是通过父母的劳动打扫干净的。
我们可以在做这些事情时告诉孩子:
“妈妈每次都要花时间打扫房间,才能让家里干净整洁,你也可以帮忙哦。这样能让妈妈轻松点,也能让家里更漂亮。”
四:教孩子懂得感恩食物的来之不易
吃饭时,不妨和孩子聊聊食物的来之不易。
比如可以说:“这些菜是妈妈早上去市场买的,花了不少钱和时间。你要知道,食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爸爸妈妈辛苦赚来的。”
通过这样的提醒,孩子不仅知道吃饭的珍贵,也能逐步培养对食物的感恩之心。
五:给孩子设定“小任务”
可以给孩子设定一些简单的家庭责任,比如“你负责给弟弟整理书包”或者“你今天洗自己的碗”。
这些小任务可以让孩子意识到,家庭是一个需要每个人一起维护的地方,大家都要为家出一份力。
在这些小事中,孩子不仅学会了怎么参与、怎么做事,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实际的行动理解了父母的辛苦,也学会了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当孩子懂感恩,知道生活中的物质来之不易时,他们的行为,才不会令我们伤心。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