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全给孩子了,自己老了咋办?

情诗梦影 2025-02-21 18:53:55

钱给光,晚景凄凉?

“养儿防老”,这句话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被人们奉为圭臬。

但现实呢?

有多少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省吃俭用,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了孩子,结果老了却过得凄凉?

我认识一个阿姨,王阿姨,年轻的时候在工厂上班,和丈夫两个人拼死拼活地干,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

儿子结婚的时候,小两口没钱买房,王阿姨和老伴儿一合计,把自己攒了一辈子的钱都拿了出来,给儿子付了首付。

房子是有了,可是王阿姨自己呢?

依旧住在老旧的小区里,省吃俭用,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本想着儿子成家立业了,自己也能享享清福,可是儿媳妇进门后,矛盾不断。

儿媳妇嫌弃王阿姨老土,不会打扮,做的饭也不合口味。

儿子呢,也渐渐地被媳妇“洗脑”,开始嫌弃自己的父母。

王阿姨老两口,为了不给儿子添麻烦,只能默默地忍受着。

后来,王阿姨生病住院了,儿子和儿媳妇来医院看了一趟,扔下几百块钱就走了。

住院期间,都是王阿姨的老伴儿在照顾她。

出院后,王阿姨彻底寒了心,她开始反思自己这一辈子,是不是太过于为孩子付出了?

是不是应该为自己留点后路?

儿女“啃老”,父母遭殃!

《安家》里的老夫妻,更是把这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全部用来给儿子结婚买房,房产证上写的是儿子和儿媳的名字。

结果呢?

儿媳妇把娘家人接过来住,老两口却被赶出了家门,沦落到居无定所。

这样的例子,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有的父母,把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什么都依着孩子,结果孩子长大后,变成了“啃老族”,不仅不孝顺父母,还对父母颐指气使。

邻居李大爷,年轻的时候是做生意的,赚了不少钱。

他对儿子是百依百顺,儿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从来不让儿子吃一点苦。

儿子长大后,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整天就知道花钱。

李大爷的钱,都被儿子败光了,晚年生活过得十分拮据。

更可气的是,儿子不仅不赡养李大爷,还经常向李大爷要钱。

李大爷不给,儿子就对他恶语相向,甚至动手打他。

李大爷后悔不已,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太惯着儿子了,才导致了今天的悲剧。

别太惯,防白眼狼!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很多父母老无所依,都是自己亲手造成的。

有的父母,就是太过于溺爱孩子了。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从来不让孩子吃一点苦。

孩子习惯了索取之后,就不想付出了,在家里啃老,甚至都不顾家,对父母也是不闻不问的。

有的父母,根本就是偏心。

只对儿子好,而一直把最坏的态度留给女儿。

一碗水端不平,偏心自己认为好的孩子,而一直欺压自己不喜欢的孩子。

这样的家庭,孩子长大后,自然也是不团结的。

我的一个朋友,张姐,她就是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的。

从小,父母就对她不好,什么好东西都留给弟弟。

张姐长大后,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

她每个月都会给父母寄钱,但是父母却把钱都给了弟弟。

后来,张姐的父亲生病住院了,需要一大笔钱。

张姐二话没说,拿出了自己的积蓄,给父亲治病。

可是,她的母亲却说:“你弟弟还没结婚呢,要留着钱给他娶媳妇。

”张姐彻底寒了心,她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就是一个外人。

老来难,靠自己强!

聪明的父母,会为自己留一手,不会把全部的钱都给了孩子。

因为他们知道,养老最终还是得靠自己,老了以后,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的父母和哥哥,都是吸血鬼,不停地向她索取。

樊胜美为了养家,拼命工作,却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

后来,樊胜美终于醒悟了,她开始为自己打算,不再无底线地帮助家人。

她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摆脱了困境,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我们都要反思一下子自己,就算是再爱孩子,我们也不能总是让他们不劳而获,何况他们已经成年了,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了。

我们要确保自己的生活之下,才去付出一些余力来帮孩子,不要盲目溺爱,更不要指望他们能给自己养老。

事实上,很多儿女,其实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后,并没那么孝敬父母,都是顾自己。

甚至有的子女自己在城里生活了,一年到头也没有回来几次看望父母。

父母老了,干不动了,走不动了,还是自己口袋有钱比较好。

守住自己的房子,钱财,锻炼好身体,照顾好自己,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别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爱孩子没有错,但更要爱自己。

只有自己过得好了,才能更好地爱孩子,才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老了靠谁?

最终还是靠自己!

0 阅读:2
情诗梦影

情诗梦影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