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家共叙,让智慧争锋,将专业分享,使观点成型
4月29日周六下午,《中国律师100人》之《法律小食堂》第六餐线下活动,在北京国贸CGD的眉州东坡酒楼进行。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中国犯罪学学会常务理事、央视“今日说法”特邀嘉宾、北京工业大学张荆教授,北京企业法治与发展研究会秘书长、中国行为法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朱崇坤律师,京师律师事务所著名刑辩律师杨立民、CCTV《智慧中国 》编导杜胜男老师,以及活动发起人、新闻评论员金仲兵老师和腊老师。
《法律小食堂》第六餐的交流议题是“法律视频投放的四个主体和方向”。
金仲兵老师向各位嘉宾汇报《中国律师100人》节目组的近期工作安排:持续大力宣传律师个人和律所成功案例,对接优质法律服务和客户资源;制作法律、规则、道德、社会类专题节目,推动民企案件解决和风险预防,普及法治理念和常识。
各位嘉宾针对近年来兴起的网络视频现象,结合各自经历,分别从流量、受众、目的、平台各方面及其内在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法律类视频的投放,最终会面对律所、律师个人、客户、观众四个主体。
一、以律所为主要内容的视频,重在宏观形象宣传,如成立年份、经典案例、律师实力、社会责任等,稍融入重点个人、综合素材和特效。
这类接近于宣传片——虽然不会直接产生案源转化效果,却成为律所标备,说明在长期营销中,对提升整体形象必不可少。
以律所主导并委托专业机构制作居多。
二、以律师个人为主要内容的视频,宣传律师个人形象是手段,引流和实现转化率才是目的。
以律师对亲历案例或社会热点案件的专业分析解读为上,重在个人专业、知识、涵养、勇气、责任。如果,能通过讲故事这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向社会不确定群体中的特定群体进行宣推,既实现软营销目的,不但实现了普法的社会价值,案源转化率也相对较高。
此类,律师个人自策、自录、自推,委托机构录制、或以嘉宾身份参与各平台节目,兼而有之。
律师个人的镜头感、幽默感也很重要,与业界名人权威同框,会有极大加成。
三、以客户为主要内容的视频,其实与上条目的相同,还是客户导向。
其中一种类型,是策划方对个案进行深度理解和提炼,并形成简炼而生动的段式逻辑文案,再由律师个人讲述给观众。
同样,律师个人的镜头感、幽默感很重要,与业界名人权威同框,会有极大加成。
另一种是网上的大量律师自拍视频,更多面对观众进行简单粗暴的法条宣讲,由于没有能力复制“罗祥模式”,所以这种效果一是无法提升律师高度,二是对接案源多为“毛毛雨”型,从直观效果来看并不理想。
也有业者认为,只要能将“毛毛雨”当成“万能胶”,与客户产生粘性,建立“客户资源池”,本身也是一个潜在市场,所以值得维护。但这需要专业团队和持续投入,已非个人行为了。
四、以网络不确定观众为主要内容的视频,注重视频本身的流量和热度,在推广方面发力最猛。
选题侧重于已经发生且争议性较大的社会热点,以非律师或律所的电台、电视台、网站、自媒体、专业机构制作为主,如央视“今日说法”、“中国律师100人”,情节故事完整,视角中立客观,制作专业精良,权威性更强。
这类视频,首先能在流量分成方面有所收益,然后对律师个人有形象加成,最后也能促成案源对接,实现各方价值。
总之,不同的视频定位会产生不同的收视效果,有不同的制作逻辑和宣推策略,也存在内在关联和互动性。不论哪种定位,最终都是客户导向,只不过通过不同视角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力,以实现服务精细化和客户优质化的目的罢了。
据发起人金仲兵介绍,《法律小食堂》旨在维护、增强同城同道传统友谊,接纳、整合异地各界新鲜人脉,分享、交流国内外最新法律、政策、民生、商业、艺术等多领域信息资讯,实现针对性社交外延。
为保证有效沟通,打造精品社交微平台,本活动采用会员邀请制,将参加人数限定在5-8人之间;在餐食选择上,侧重美食小吃,提倡清茶淡饭;为保证私密性,会定制专用包间,利于嘉宾餐友不拘一格,高谈阔论。
《法律小食堂》举办频率,设定为半月左右一次,在每月初末或月中的周六晚上(个别情况可调周日);活动地点,优选位于北京三到五环周边的特色饭店。
活动嘉宾和餐友范围,以专家、律师、媒体人、企业家、艺术家和发烧友为主,严格拒绝空降。
与《法律小食堂》第六餐活动预告:4月13日周六,暂定位于国贸地铁站的国贸商城的南门涮肉举行,欢迎各界朋友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和价值互换,共襄盛举。
二〇二三年四月三十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