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南谷帖》,纸本,行草书,纵24.9厘米、横49.8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卷首钤元代收藏家项元汴(公元1525-1590年,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浙江嘉兴人)“檇李”朱文印和清代书法家郭尚先(公元1785-1832年,字元开,号兰石,福建莆田人,嘉庆十四年进士,历任乡试考官、国史馆纂修、文渊阁校理、四川学政、左赞善、光禄寺卿、大理寺卿、礼部右侍郎等职,有《芳坚馆印存》《进奉文》《经筵讲义》《增默庵文集》《增默庵诗集》《芳坚馆题跋》《使蜀日记》等存世)题签“赵魏公真迹”。
卷尾有清代学者潘奕隽(公元1740-1830年,字守愚,号榕皋,又号水云漫士、三松居士、晚号三松老人,江苏苏州人)和清代书画家、藏书家赵魏(公元1746-1825年,字晋斋,号录森,一号洛生,浙江杭州人,贡生,著有古今法帖汇目、竹崦庵碑目、竹崦庵金石录等)及清代天球仪制作者齐彦槐(公元1774-1841年,字梦树,号梅麓、荫三,江西婺源人,著有《梅麓诗文集》《海运南漕丛议》《北极星纬度分表》《天球浅说》《中星仪说》存世)的题跋。
该帖为赵孟頫写给友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南谷子(原名杜道坚,公元1237-1318年,字处逸,太平州当涂人,南宋度宗赐号辅教大师,住持杭州宗阳宫,元代皇庆元年受隆道冲真崇正真人)的信札,叙述了因腹疾不能到杭州拜见的遗憾,为共同的友人-宋末元初诗人任士林(公元1253-1309年,字叔实,号松乡,浙江奉化人)因病去世致哀,并附上银子十两以示慰问。信札无具体书写年款,从内容推断,应书于至大二年(己酉年、公元1309年),时年赵孟頫56岁,在江浙等处儒学提举任上,字形由方阔肥厚向颀长挺拔转变,该札用笔温润圆劲,笔画内藏筋骨,流美于外、精妙细腻;结字严谨简静,体态妍美秀逸;融合“羲献”笔法和晋唐风韵,展现了浓浓的古意和其自身独特的书法风格。






释文:孟頫稽首再拜。南谷真人尊师侍者。数日来苦腹疾,不果诣前问候,不胜驰仰。兹被诲帖,惠以新冠,领次,感激无喻。叔实不幸长逝,昨日闻之,为之痛伤,惜哉,薄命乃至是耶。恨客囊萧索,无以为助,聊以十两奉之,冀为转达。今晚还吴兴,不能诣别,唯善保道体,不宣。孟頫再拜。南谷真人尊师侍者。
注:本人以分享交流书法艺术为趣味,部分素材来自网络及史料,若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