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如何看待伍子胥等楚臣对吴国兴亡的影响?一点猜想

江湖之下 2024-08-05 00:54:40

吴国是一个存在时间很长,但有存在感的时间很短,却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个诸侯国。

如果你无感,那么想想西施、想想勾践的卧薪尝胆,也就有印象了。

吴国,虽然也是姬姓的分支,但从一开始就处在偏蛮之地,与中原文化甚至没有什么交流,直到,有一个满腔仇怨,又能力很强的人来到了吴国。他崛起得很快,但灭亡得也十分之快。

吴国和周是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当年后稷的后裔太古亶父在豳发家,又因为避让西戎迁到了西岐,在那里开始摈弃开放的农耕发展模式和戎狄习俗,开始修筑城墙建造房屋,制定官吏制度,有了长远发展的野心。

太古亶父生了三个儿子,《史记周世家》里面记载,老三季厉的儿子姬伯昌出生的时候有祥瑞出现,太古亶父呢喃了一句“我族的兴旺莫不是在我这孙子昌身上?”,老大和老二听老爸这么一说,知道老爸是想传位给老三,于是主动跑到了蛮夷之地,披头散发搞纹身,按照戎人的习俗生活,表示自己放弃继承权利。

老大老二跑到戎狄也不是单纯地就做了隐形人,他们到了戎狄之后,自己给自己封了个句吴德号,也就是自己在蛮夷之地占地为王了。

等到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找到了大爷爷二爷爷的后人重新进行分封,在蛮夷之地的吴地依然分封为吴,另外给一支封在中原就是虞。

吴这一支因为长期与中原不通,发展比较缓慢,文化也比较落后,在漫长的历史里面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直到楚国的宗族子反与子重彻底得罪了一个大夫屈巫。

屈巫因为喜欢上一个楚庄王和子反同时看上的女人夏姬,并引经据典全地劝子反和楚庄王放弃娶夏姬,结果自己却把夏姬弄出楚国,自己又以出差为名跑去和夏姬成亲。子反和子重一恼火,把他留在楚国地族人全都杀光。屈巫改名申公巫臣,发誓要让子反和子重死在反复奔波的路上。

于是巫臣就找到当时急需谋求发展但从民生到战术都十分落后的楚国来扶持。他把楚国的先进战术教给楚国,帮助吴国强大起来,唆使吴国攻打楚国。吴国因此在诸侯里面名声大噪起来。子重和子反是楚国地股肱,吴楚之间的战争,一年之内奔走七次,子反最后是死在了回程的路上。巫臣说到做到了,他擦亮了吴国这把蒙尘的利刃,一刀刀凌迟了自己的仇人。

但吴国的名声就仿佛那昙花一般,突然间绽放,又突然间枯萎,从寿梦兴起到诸樊守成再到阖闾发扬继而到夫差王国,总共只经历了四代,让人唏嘘不已。

观吴国一生,在中国的历史上的确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吴国的整个兴起的过程其实是缺乏沉淀,充满戾气的。

吴国的兴起,完全是由于楚国对忠臣的迫害,导致楚才吴用,这些所谓的楚才个个身负戾气,一心想着把吴国当成刀子来使用,却一点儿也没有好好为吴国的长远来打算。

第一个给吴国带来机会的是巫臣,可是巫臣也只是把吴国当成了一把刀,他把侵略的文化教给了吴国,导致后来的吴国来不及沉淀,一心只想着进军中原。

给吴国带来二次机遇的是伍子胥。伍子胥大家想必十分清楚,伍子胥也算是个忠臣,但是最初的他,戾气也是十分重的,他的父亲和兄长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一心想要报仇,跑到吴国第一件事就是劝吴王僚进攻楚国,但却被公子光也就是阖闾拒绝,他发现公子光的野心更大,于是给公子光推荐了一个杀手,自己也等着公子光成事的那一天。

后来阖闾刺杀吴王僚成功自立为王,重用了伍子胥。伍子胥和孙武帮助阖闾一步步壮大,这时候又遇上了同样因为父亲被迫害而从楚国逃出来的忠臣之后伯嚭,伯嚭此时也是一身戾气,满心想要灭楚报仇,与伍子胥一拍即合。

阖闾和伍子胥、伯嚭杀到楚国都城郢,杀害他们父兄的楚平王早就已经嗝屁了,两个人余怒未消,忍了几十年怎能无仇可报?他们一身戾气无处发泄,于是把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了整整三百鞭子才解气。

伍子胥和伯嚭因为报了仇,身上的戾气也少了,按照伍子胥忠臣的性子,应该可以好好辅佐阖闾成就一番伟业了。然而似乎天都不希望吴国有强大起来的机会,阖闾和强大的楚国打仗没有出现问题,却被小小的枕边国越国一箭射中脚趾,创伤发作而死。

一个脚趾头就要了一个人的命,可想而知,当时的吴国医疗水平有多么糟糕,要知道当年周桓王打郑庄公被射中了一只眼睛,尚且还活了二十多年。

最后,阖闾只能对伍子胥托孤。这时候的伍子胥倒是有了一个为吴国谋求长远发展的模样,他开始帮助吴国修筑城墙,发展民生。只可惜,一切都晚了,因为他辅佐的是不该妇人之仁却有妇人之仁,不该强横却却强横的一个很不对版的夫差。

夫差又是个耳根子软,要面子,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直话的国君。伯嚭在褪去一身戾气之后,变成了一个谗佞小人,偏偏小人得夫差喜欢。

于是,吴国成于楚臣最后又灭于楚臣,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就像一场梦一般。

详细研究吴国的历史会发现,其实还是因为吴国的根基不稳,它辉煌的那些年就像是一个普通人得了一本武林秘籍,迅速修炼成了武林高手,但因为没有打好根基,就去挑战武林高手,结果一招制敌,志得意满,也不去想着夯实根基,只想着持续胜利带来的虚荣满足感,于是,他跑去打擂台,结果持久战打下来,身体亏空厉害,最后被一个不起眼的人轻轻松松戳一下,就山崩地裂了。

吴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

吴国每次出动,老巢就变得空虚且不堪一击。阖闾在的时候,吴国就经历过越国一次偷袭老巢,夫差的时候,是反复经历越国偷袭老巢之举。每次都能偷袭成功。

这就是吴国本身国力根本不适合出征的原因。吴国如果在第一次发展起来的时候,不是老想着东征西战开疆扩土,而是好好的把综合国力提起来,也许不会那么快就消亡吧。

打基础真的很重要。

其实,吴国本身是一个戾气没那么重的国家。

他们的祖先,就是太古亶父的大儿子二儿子,为了让弟弟顺利继承王位,他们自己躲到了吴国这种偏蛮之地,废弃自己的中原习俗来表示不会对弟弟构成威胁,让弟弟那一支平稳发展。

到了寿梦那一代的时候,他生了四个儿子,最大的一个是诸樊,最小的一个是季札。寿梦并不想传位给自己的大儿子,而想传位给看上去有些书生气的季札。

寿梦虽然凭借巫臣发展了起来,但他也应该看到了吴国和中原文化的差异,他并不想那么快扩张出去。自己的小儿子季札是最通中原文化的,甚至有些先知的意思在。

他出国游历的那段时间,在齐国提醒一位大臣交出封地和官位,避免了之后的党争之乱,到了郑国,看出了郑国的执政大权会落到子产手上,劝子产行使仁政,到了晋国,又看出了晋国最后会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他像是一个预言家,走到哪预言都能成功。这么厉害的一个儿子,寿梦怎么会看不到?

寿梦可能觉得季札会让吴国沉淀下来,于是决定传位给小儿子季札,可这个季札说什么也不肯继承王位。寿梦无奈传位给自己的大儿子,大儿子为了让位给自己的小弟弟,于是也不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反而传位给自己的二弟。他想的是,他传给二弟、二弟传给三弟、三弟传给四弟也就理所应当了。

但结果传到季札这里的时候,他直接跑了。最后王位只能老三的儿子坐,老大的儿子就坐不住了。他觉得兄传弟弟的目的是把王位传给四叔,结果四叔不肯接位置,那么王位应该他这个老大的儿子来坐。于是他就夺了位。他就是吴王阖闾。

短期来看,吴王阖闾是使得吴国的疆域扩大了,但是从长远来看,寿梦当时选择让戾气最小的小儿子季札来即位不是没有道理的。

只可惜,季札太过于注重自己的名声,不肯为国家的未来考虑死都不肯继承王位,才使得吴国回光返照了一波就快速地消亡了。

所以,不要相信什么是可以速成的,也不要仗着自己有点能力,头脑一热就帮人家出头,在没有绝对的实力的时候,打好基础比什么都重要。

希望我的分析对你有用。

关注我,一起学习历史。

0 阅读:1

江湖之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