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这一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增长迅速。作为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甲状腺癌因其多种类型和不同的预后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统计,从2000年至2022年,全球甲状腺癌的年发病例数从12.3万例增长至82.1万例,20多年间增长了6.67倍。这一增长趋势显示出甲状腺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形势日益严峻。
甲状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远高于男性。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49.4/10万,即每10万个女性中每年就有接近50个人新发甲状腺癌。自2000年起,甲状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快速成为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相比之下,男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虽然也有所上升,但增速和绝对值均低于女性。
什么是甲状腺?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负责生产两种主要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这些激素对于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至关重要,影响着从体重管理到能量水平等各个方面。此外,甲状腺还分泌降钙素,帮助控制血液中的钙浓度,确保骨骼健康。可以说,甲状腺是我们体内不可或缺的“能源调度中心”。
甲状腺癌是指发生在甲状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它是头颈部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且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所上升。幸运的是,大多数类型的甲状腺癌如果早期发现并得到适当治疗,预后通常是良好的。
甲状腺癌的类型甲状腺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这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类型,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PTC通常生长缓慢,预后较好。
2. 甲状腺滤泡状癌(FTC):FTC相对较少见,但和PTC一样,都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FTC的预后也相对较好。
3. 甲状腺髓样癌(MTC):MTC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预后介于PTC和未分化癌之间。MTC的肿瘤细胞能分泌降钙素和5-羟色胺等活性物质,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4.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AT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甲状腺癌类型,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预后极差。
注意这些早期信号早期甲状腺癌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是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做检查时偶然发现的。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 颈部无痛性肿块
2. 持续的声音嘶哑
3. 吞咽或呼吸困难
4. 持续性的颈部疼痛
哪些人容易患甲状腺癌1. 辐射暴露史:特别是童年期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的人。任何时期接受过头颈部放射治疗或全身放射治疗的人也属于高风险人群。
2. 家族遗传史:有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患有甲状腺癌或其他内分泌腺疾病(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的人群,其患病风险较高。
3. 性别和年龄: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甲状腺癌,尤其是在15-45岁之间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4. 碘摄入异常:碘缺乏或碘摄入过量都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但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食盐中加碘或碘摄入过量直接导致甲状腺癌。
5. 甲状腺良性疾病史:包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临床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患者。
6. 激素使用: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
7. 肥胖:肥胖也被认为是甲状腺癌的一个风险因素。
8. 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曾经患有其他类型癌症并接受过治疗的人。
9. 血清降钙素水平升高:血清降钙素水平超过100pg/mL可能是髓样甲状腺癌的一个标志。
10. 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一些研究表明,高强度的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情绪波动较大等因素也可能对甲状腺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尽管这些关联尚未得到充分证实。
虽然上述因素可能会增加患甲状腺癌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具备这些特征的人一定会患上这种疾病。同时,许多甲状腺癌患者并没有明显的风险因素。因此,对于任何人来说,定期体检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甲状腺癌的诊断甲状腺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
1. 临床表现:医生会通过触诊检查甲状腺肿块质地,观察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压迫症状。
2. 影像学检查:颈部彩超是筛查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超声能够发现甲状腺出现的恶性结节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会出现明显的纵横比例失调,甚至出现血流信号丰富的情况。此外,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3. 病理检查:细针穿刺活检(FNA)是术前诊断甲状腺癌最准确的方法。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出结节内的细胞进行显微镜下的染色镜检,可以确定是否为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的治疗甲状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内分泌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病情、病理类型、病变程度。
1. 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本身的手术以及颈淋巴结清扫。切除范围根据肿物大小、位置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而定。对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如小于0.7cm,无侵犯周围器官的倾向,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可以选择密切观察,暂不治疗。
2. 内分泌治疗:甲状腺次全或全切术后,患者应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以补充甲状腺激素并抑制TSH分泌,减少肿瘤复发。
3. 放射性核素治疗:对于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术后应用碘-131进行放疗,有助于杀灭残留甲状腺组织和转移灶。
4. 其他治疗:对于未分化癌,少数病人有手术机会,部分病人行放疗、化疗可能有一定效果,但总体来说预后很差、生存时间短。
甲状腺癌的预防预防甲状腺癌主要依赖于避免电离辐射暴露、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补充碘元素及遗传咨询等措施。
1. 避免电离辐射暴露:电离辐射暴露会增加甲状腺细胞DNA损伤的风险,导致基因突变。应尽量减少电离辐射暴露,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和怀孕期间。
2.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细菌感染,诱发疾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饮食,营养均衡;适当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3. 补充碘元素: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乏碘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增加患甲状腺疾病的风险。可以通过食用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来补充碘元素。对于生活在碘缺乏地区的人群,可遵医嘱使用碘盐或其他补碘产品。
4. 遗传咨询及风险评估:家族史中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风险。通过咨询专业医生,了解个人患病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如果有家族史,应在适龄期开始进行甲状腺癌筛查,并密切关注任何疑似症状。
虽然我们不能完全避免甲状腺癌的发生,但了解其特点、早期识别症状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如果你发现自己或家人存在上述提到的风险因素,请务必重视起来,尽早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