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毁”国内交通的,不仅仅是车速慢,这4点才是“罪魁祸首”

小沈早知道 2024-11-08 14:48:24

道路对于现代人来说,就像是城市的血管,它的拥堵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生命力。交通拥堵不仅让我们在路上荒废宝贵的时间,也加重了环境的负担,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品质。

然而,就在我们无可奈何地等待着绿灯的时候,你是否也在反思,除了车速慢之外,还有哪些因素造成了现在这糟糕的交通状况?

观察城市规划的痕迹,我们不难发现,曾经被认为先进的道路布局,正在被城市的快速发展远远地抛下。

上世纪80年代,南京市人口不过300多万,而2023年这个数字已攀升至930万。从农村向城市人口的大规模迁移,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令原本的道路系统捉襟见肘,路况拥堵不堪重负。更棘手的是,公共交通设施虽然不断地在扩建,但与人口增长的速度相比,仍然显得力有未逮。以南京地铁为例,去年地铁客运量同比增长15%,但是线路里程的新增却仅有8公里。可以想见,能够有效分流机动车交通压力的地铁线路,覆盖范围和运能都无法满足市民的实际需求。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则是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严重滞后。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科技为交通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遗憾的是很多城市并未抓住这一机遇。    

比如,南京目前仅有30%的路口安装了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其余70%的路口仍在使用老旧的定时控制方式。这种落后的控制模式根本无法与实时路况相匹配,导致经常出现信号灯严重不合理的情况,加剧了交通阻塞。    

再者,缺乏智能监控系统的支持,交通执法工作仍然主要依赖人力,无法对重点区域实行全天候监管。数据显示,去年南京市交通违法行为同比上升13%,但因缺乏有力的违法证据固定,究竟有多少违法行为得到真正查处,恐怕只有执法人员自己知道了。

智能交通设施的滞后发展,不仅影响了交通管理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也加大了管理者的工作强度。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交通指挥人员往往疲于奔命,面对大量车流人潮显得力不从心。如此困境,除了归咎于规划者的远见不足,也与公众对先进设施的不理解和不接纳有关。

0 阅读:1

小沈早知道

简介:相见就是一场缘分,交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