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轮战期间,越军在老山和者阴山地区频繁袭扰,在此情况下,我军对来犯之敌进行了局部有针对性的打击。“北虎行动”就是众多精兵奇袭拔点战役中最典型的一场。
一、攻破310高地是关键
1979年3月16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解放军从越南撤退。虽然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势头很猛,让越军吃了不少苦头,但是越南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陆陆续续一直在我边境袭扰,这就有了后来的两山轮战时期。
大批解放军撤出越南,随后越军在中越边境地区猛烈反扑,一直在老山、者阴山、法卡山一带和解放军从1984年对峙到1989年。解放军对越军阵地的拔点作战也是从84年开始的。
这就是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整整持续了5年时间,在五年时间里,解放军对越军在老山、者阴山一带控制的据点进行了轮番拔点作战,因此得名两山轮战。之所以会持续这么久,是因为越南方面始终怀有野心,企图占领我国领土,因此解放军不得不持续和对方进行轮番作战。
两山轮战期间,解放军调动了七大战区的力量轮番上阵,5年时间内参加作战的解放军牺牲约2190人(非完整数据),击毙越军约11700人。
1986年底,为尽快打击越军侵略势力,军前指决定在实施了雨季两次出击作战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出击,对越军保持军事压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军指挥部将目光放在了老山战场的310高地上,这就是“北虎行动”的战斗目标。
两山轮战开始后,该高地多次被我军和越军占领,战略意义重大。310高地位于老山左翼,右邻那拉,距离西北部解放军139师控制的235高地约200米,对越军而言,在310高地驻扎可以很好的钳制139师。
310高地是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石头山,相比起来植被较为稀疏,海拔480米,视野开阔,面积约960平方米。从地理位置上来看,310高地易守难攻。但是此刻它却被越军占领,这对于解放军在老山战场上的局势是不利的。
老山地区地形复杂,拔点作战具有很大的难度,能否保证拔点作战时弹药供给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是取得战斗胜利的重要条件,这就对战斗过程中的弹药保障工作提出很大的要求。在确定310高地的进攻目标后,军前指向后勤保障部队下达命令提前进行弹药准备工作,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老山地处亚热带丛林地区,山高坡陡,道路稀少难行。再加上老山地区的越军抵抗非常激烈,军前指预测这场拔点战弹药消耗量会比较大。而战场情况千变万化,这就给弹药保障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为此,战前准备要充分,制定周密的保障计划,对弹药储备标准,消耗限额,战斗准备阶段补充弹药的种类、数量等方面情况的统计工作都要做到位才行。
二、收到命令,141师迅速部署
当时负责完成进攻310高地任务的部队是第47军141师。1986年4月底,第47军139师、141师421团、21军61师、军区炮兵第1师及汽车兵、工兵、电子对抗部队等特种兵共3.7万人奉命接替第67军在老山地区进行防御作战。当时兄弟部队已经在老山和者阴山地区和越军多次交手,在老山反击战和松毛岭战斗中都打出了威风,这为421团接防后的作战打下很好的基础。
在接到“北虎行动”的命令后,141师听从指示率先对后勤保障工作进行了安排,计划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预见战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战前储备充足的弹药是保障战斗胜利的物质基础,根据作战后勤保障方案,在反复勘察地形和分析敌情我情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弹药保障计划。
对于在坚固阵地防御的敌人进攻,在保持战斗队形的基础上,要适当加大储备,这需要根据战斗特点、规模、任务来定。当时当时310高地的越军守备部队是313师122团的1个排部外加2个班的兵力,配置有60炮、40火箭筒、高射机枪等重火力武器,工事为木石质混合结构,防护层较厚。
越军在这里利用地形以重火力覆盖我军139师守备部队的军工补给线,给我军造成较大困扰。同时,在310高地附近分布有越军控制的307、308、428、411、432号阵地,能够直接支援310高地,所以该地越军有恃无恐,经常向距离200米的我军守备部队139师开火,甚至还封锁补给道路,威胁很大。
攻打310号阵地算得上是一次“虎口拔牙”,自1984年以来,越军在防守阵地内为了防止我军潜伏偷袭,经常通过向自己阵地前沿打冷枪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敌人靠近。当时因为这种方法我军牺牲了许多战士,但是为了战斗的胜利,始终没有一位战士因负伤而导致部队暴露目标。同时,310附近的许多高地都是越军阵地,进攻必然会引起其他阵地的火力支援,这场战斗必是凶多吉少。
在经过对越军防守情况进行侦查后,421团制定作战计划。当时军指挥部给出的建议是采用精兵奇袭的方式,在不惊动周边越军的情况下靠近310高地,随即将其占领,这一方案是伤亡最小的。
421团在此基础上将战斗计划进行了完善,派出精兵突击队潜伏至敌人阵地前沿,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将敌人击杀从而占领阵地。在此次战斗中,由后续主力部队在后方进行掩护,前沿部队一旦被敌人发现立即奇袭转强攻进行火力支援。
制定好计划后421团进行战斗部署,3营7连是由各部队精英组成的突击队,配属工兵、喷火兵秘密接敌,力争奇袭,准备强攻,占领310号阵地。
剩余部队在310高地前沿的不同方向埋伏,伺机提供火力支援,一旦310高地附近的307、308、428、411、432号阵地中越军提供支援,随即进行火力压制。
三、组建突击队,“北虎行动”精兵奇袭
这次“北虎行动”对所有人来说心里都没有底,因为采用的是精兵奇袭的战术,重在速度和偷袭,一旦在潜伏过程中不慎被敌人发现,整场战斗的规模就会扩大。为了保障任务顺利完成,421团将突击队分为两批,第一批30人先行出发,第二批突击队在出发位置随时待命等待接应。
第一批突击队中的30名战士都是各个部队中优中选优的苗子,他们的任务是悄无声息的摸到310高地前沿打越军一个措手不及。可以说,310高地的战斗能否按照预期顺利进展,全靠这30名突击队的战士们了。
在出征前,47军军长特地进行了叮嘱,如果奇袭不成,立即转为强攻。第二突击队在出发位置待命,随时准备增援第一突击队,其他部队分布在各个方向,火力压制周边越军阵地,战勤组跟进抢救伤员。
制定好计划后,工兵部队先行一步。当时越军在阵地前沿布置了大量的反步兵地雷,工兵预先秘密排除地雷,在310阵地前开辟出两条通道。
工兵从前沿传回消息后,突击队开始出发。30人的队伍在突击队长刘阿平的带领下向310高地秘密靠近,当时421团给7连第一突击队的部署计划是,30人首先接敌,以奇袭的方式攻占310高地。
1987年1月5日凌晨,突击队趁着夜色出发,这也是为了隐藏行踪。在侦查排长的带领下,第一突击队4班率先从235高地向310高地摸进,队长刘阿平率领第一突击队主力跟进。5日5时左右,突击队在工兵的引导下沿着一条只有半米宽的道路到达敌人阵地前沿。虽然双方阵地间的有效距离仅有180米,但是突击队却足足用了3小时才到达越军阵地前沿。
途中越军的探照灯和哨兵不断巡视,好几次差点被发现,再加上在雷场中开辟的通道只允许一人通过,所以第一突击队只能一字排列隐蔽前进。途中,越军哨兵多次向向310阵地前沿打冷枪,进行火力侦察,这是他们判断是否有越军埋伏的唯一手段。
早上6时许,团指挥部接到刘阿平消息:第一突击队1、2、3班已经潜伏在越军阵地前沿,距离越军战壕仅有24米,请求在薄雾的掩护下继续向前接敌。还没等到指挥部回话,310阵地上2名越军出来观察,突击队立即停止前进,火力队准备射击。所幸两名越军并没有发现突击部队。
不久,师部电台截获敌人指挥部发给前线的消息“有敌窜进,进入战备”的消息,见此情形,421团指挥部立即命令前线部队“只要能见度还能够隐蔽我军企图,就尽量靠近!”待到2名越军撤回阵地后,刘阿平带领突击队继续向前摸进。
5日上午7时左右,突击队到达指定位置,指挥部下令伺机进攻。刘阿平接到命令后带领战士们见时机已到立即发起进攻,见前方已经交火,炮兵部队立即进行火力压制。随后刘阿平带领突击队兵分八路从各个方向对310守军发起进攻,整个战斗只用了2分钟时间就将310表面阵地控制。
经过8分钟的战斗,310高地上的越南守军基本上被消灭殆尽。见310阵地失守,周边307、308、428、411、432号阵地得守军纷纷进行火力支援,向310高地发射炮弹,面对越军雨点似的炮弹和负隅顽抗的残敌,突击队员毫不畏惧,一边消灭残敌一边躲避炸弹。
在越军猛烈的炮火袭击下,310高地几乎被夷为平地,突击队员死伤大半。即便如此,突击队员还是冒着危险打退了越军的三次冲击,战斗一直持续到8时左右,310高地越军才被消灭干净,随后突击队在部队掩护下撤出310高地,炮兵对该阵地进行覆盖式射击。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战斗中,7连突击队全歼守敌184人,精兵奇袭的战略战术得到军指挥部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