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燕赵节度使 2020-05-31 19:45:25

我们今天暂且不论这句话在民族、政治上的无知之处,我们仅仅从文化角度来说一说这句话的荒谬。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灭亡是肉体或文化的灭亡,即这个民族被屠杀殆尽,或者完全被征服者同化,从语言上、生活习俗上完全被征服者同化,那么就可以理解成灭亡。

被屠杀殆尽的民族我们就不说了,历史上例子太多了。

但被同化的民族比如说印第安人,现在基本上都使用被征服者的语言,如英语、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可以说精神上已经被灭亡。因为语言是思想的表述,思想上被同化,代表着这个民族已经灭亡,只剩下行尸走肉的躯壳罢了。

波斯人信仰征服者阿拉伯人的宗教,使用的是阿拉伯字母来拼写波斯文,第一外语是阿拉伯语(而不是世界通用的英语),可以说从精神上、思想上、文化上已经灭亡。

可元朝呢?

元朝建立后,并未将汉人屠杀殆尽,反而提拔重用了许多汉人进入统治机构,比如刘秉忠,还有许多封疆大吏汉人世侯,如张弘范、史天泽、张柔、严实,严忠济等。

甚至元朝的国号都是取自儒家典籍《易经》中“大哉乾元”,宣布新王朝为继承历代中原王朝的中华正统王朝。

元世祖忽必烈尊孔崇儒并大力发展儒学等推行汉法。元武宗时期,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元仁宗曾令王约将《大学衍义》译为蒙文,赐臣下说“治天下,此一书足矣。”

可以说蒙古族统治者大力推行儒家文化,中华文化并没有灭亡,甚至在元朝时期达到了另一个高峰。

文化是文明的直接体现,而文学又是文化的直接体现。

众所周知,中国文学史上有几次高峰,分别是楚辞汉赋、魏晋六朝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诸位请看,元曲赫然名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之中,与唐诗宋词并列!

甚至有很多书,直接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合订成一套书出版。

只要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会背诵以下两首元曲: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因为这两首元曲都是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

能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可见这两首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什么是元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为散曲和杂剧的合称。散曲在元代被称为“今乐府”。

金元之际的刘祁在《归潜志》中说:“唐以前诗在诗,至宋则多在长短句,今之诗在俗间俚曲。”也就是说,在元代,散曲才是真正的诗。

元代诗人虞集曾说:“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绝艺足称于后世者:汉之文章,唐之律诗,宋之道学。国朝之今乐府,亦开于气数音律之盛。”

元代文学家罗宗信也说:“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

据元曲研究专家隋树森所编著的《全元散曲》收录,元曲作家有姓名可考的有200多人,元曲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残曲不计。

元曲成就最高的四人被称为“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郑光祖。

而其中关汉卿最为我们熟知,他元散曲代表作为《一枝花·不伏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关汉卿的好友王和卿,性格诙谐幽默,滑稽挑达,写《醉中天·大蝴蝶》给关汉卿开玩笑: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元曲中成就最高的是马致远,有“曲状元”之称。他的代表作就是上面提到的《天净沙·秋思》。

该曲是元曲中最著名的篇章,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中被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元曲令曲之表率”。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不过28个字,却把暮色中的旅途,寂寞的游子,悲凉的心境表露无遗,引起了后世无数人的共鸣。

他的《离亭宴煞》,更被周德清《中原音韵》评为“万中无一”,明代王世贞《曲藻》说此曲“元人称为第一,真不虚也。”

《离亭宴煞》

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

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

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与宋词一样,元曲也分为豪放和清丽两派。

豪放派以马致远、贯云石为首,清丽派以张可久、乔吉为魁。

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发思古之幽情,吊古伤今,读之回味悠长。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乔吉的《水仙子·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袭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运词巧妙,用典精切,颇有李清照词的意境。

除了汉族之外,许多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生活久了,也可以熟练地使用汉语创作。

比如贯云石、阿鲁威、不忽木、哱罗、伯颜、薛昂夫等。

贯云石(1286~1324) ,元代散曲作家、诗人。祖籍西域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元朝畏兀儿(今维吾尔族)人,出身高昌回鹘贵胄,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

他的代表作《正宫·塞鸿秋》

战西风几点宾鸿至,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展花笺欲写几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无才思。

往常得兴时,一扫无瑕疵,今日个病厌厌刚写下两个“相思”字  。

当然,元朝的文学成就不仅仅是元曲,还有杂剧、南戏、诗歌、话本小说等。

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非常重要,上承唐宋,下接明清,与楚辞汉赋、魏晋六朝诗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共同构成了源远流长绚丽璀璨的中国文学。

说“崖山之后无中国”,那是不懂元曲的美!

0 阅读:79

评论列表

-修-

-修-

2020-06-02 12:43

扯淡吧!你先把元四等人说一下!还是你愿意当四等人?!

燕赵节度使

燕赵节度使

史书万册读不尽,偶窥残卷说古今。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