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19日的青岛港天气格外阴沉、压抑。只见中午时分,当时四搜护卫舰跟随着国内吨位最大的驱逐舰101舰出港起行。他们不是要进行军事训练,而是要执行一份更加重要且神圣的任务——恭送前国家元首刘少奇主席最后一程。
大约当天12点,当舰队行进到指定位置后,刘少奇主席的遗孀——王光美女士在子女的帮助下,将主席的骨灰泼洒入海中,融入这片伟人为之奋斗终生的土地上。这一幕,也成为度过动荡时代后,共和国最沉痛、最难忘的一个片段。
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倘若少了一位“老臣”的请愿争取,刘少奇主席的遗愿可能将无法达成。
迎送故人1980年初举办的中共第十一届五中全会虽然推翻了刘主席的错案,恢复了其名誉,但仍有一个重大问题未能解决。那就是直到当时,刘主席的骨灰尚未安葬,故去英灵尚未能彻底安息。
尽管那个时代动荡混乱,尽管其人身份敏感,但党内的有识之士一直都在尽自己最大努力妥善保护刘主席的骨灰。
自从1969年10月17日晚,经飞机送抵河南开封后,刘主席就一直被关押在北土街10号的一栋建筑内,由驻守当地的8172部队监护。
北土街10号监管森严,电网密布。整栋建筑被严严实实地围在高墙之中。那里本是银行的金库,在特殊时期成为了看管“特殊人物”的监牢。在那里,刘主席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月。
因为本身便罹患绝症,外加之前多年一直被迫害批斗,刘主席的身体情况很差。当初转移时,都是插着鼻饲管、挂着吸痰器,被抬上飞机的。进入北土街10号后,由于没有亲属照看,外加疾病得不到充分救治,刘主席的情况急转直下,刚过一个月便撒手人寰。
都说“死者为大”,可即便是去世,针对刘主席的迫害与冲击依然没有停止。看管所的管理者刻意淡化刘主席的身份,甚至谎报篡改其骨灰信息。
他们将其名称由刘少奇改为“刘卫黄”,将其身份登记为“无业游民”,用最低级廉价的三合板材料做骨灰盒,捏造了其子刘源的签名,最后随便安排了个“123”的编号就将刘主席的骨灰丢到了开封东郊火葬场的角落里。
但当时并非是所有的人都是蒙昧极端的,党内依旧有不少怀着赤子真心的人。北土街10号看管所的相关人员深知其中利害,但由于形势逼人,不得已隐忍不发。但他们仍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守护刘主席。
如8175部队的保卫处长张金贵就在刘主席死后相对妥善地保留了骨灰,并多次向火葬场续交其十多年的寄存费。当8175部队换防浙江后,军队高层还派张金贵前往郑州,与当时的河南省委沟通移交刘主席骨灰的事宜。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有识之士的暗中守护,刘主席的骨灰极可能在混乱与动荡中被草草处理,那世人对特殊时代的悔恨就又多了一件。
1980年5月13日,包括王光美女士、刘爱琴、刘平平、刘亭亭、刘源等几位刘主席健在的亲眷前往开封接回自家亲人的骨灰。
全程下来,刘家人表现的都极为克制。可当他们来到北土街10号,看到刘主席生前最后使用的床铺时,终于还是泣不成声。
他们在床铺上看到了两个枕头,刘主席的子女们扒开枕套后发现那枕头是刘主席从北京带来的,唯一留存下来的遗物。据王光美女士回忆,那两个枕头是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送给刘主席的。一个用来枕头,另一个在主席右肩疼痛时垫手臂。
正所谓物是人非,如今物还在,人去了,怎不让人心碎感叹。在隔天下午举行的主席骨灰迎、送仪式上。包括王光美女士在内的刘家亲眷郑重地接过了主席的骨灰。那是最近14年间,他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自己的丈夫、父亲,他们一家终于团圆了。
老臣请愿同年5月17日,刘主席的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人民大会堂自1959年建成后第一次举办追悼会,更是第一次举办万人规模的大型追悼会,足见党中央对刘主席遭遇的惋惜和痛心。
哀乐声起,大会堂中万人低头默哀,表达对朱主席的沉痛哀思。在致悼词的环节中,总设计师重申刘主席是与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齐名并列的开国领袖,即便其身故,也永远活在全国民众的心中。
随后参会众人在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纷纷与刘主席的家属握手慰问。追悼会在沉重的悲伤的气氛中也最终结束。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刘主席的骨灰要如何处理?
依照主席的遗愿,是应当将其骨灰泼撒在祖国大海之中的。因为在1954年的4月,刘主席就曾郑重地和妻子讨论过这个问题,并且在之后的多个公开场合反复提及此事。
一方面,因为当时国家提出“移风易俗”,葬仪从简的号召。身为国家领导的刘少奇便想以身作则,配合国家的工作。另一方面,刘主席的革命引路人恩格斯死后,其骨灰便被撒入大海。他这样做也算是向无产阶级革命前辈致敬。
但这一遗愿的实现却遭遇了一定的困难,这阻力并非是来自党外,而是党内。
作为与毛主席同等的国家领袖,刘主席在民间享受崇高声望。特别是他在特殊年代遭遇此等冲击与不公,党内有很多人都想将其骨灰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以表达怀念之情。
一方面,这样做可以一再警示世人极端民粹主义思想对国家、人民和中共的残害,转变众人的错误认知,让其投入到建设国家,发展经济的事业中;另一方面,在毛主席死后,人们也违背其遗愿,将其遗体安置在纪念堂中,供世人瞻仰。
这种意见虽好,但事关重大,组织内始终没能形成统一的意见。因此,对于刘主席骨灰的处理便被搁置下来,直到一位“老臣”的请愿,才一锤定音,那人便是刘伯承。
其实刘伯承元帅与刘主席也算是故交好友,旧相识了。他们同为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和领导人,在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在特殊时期,即便淡然朝堂的刘帅也受到不小的冲击,只能勉强自保。因此,他一直对没能保护刘主席心怀惋惜。此时他也年近九旬,身体虚弱,余日无多。如今斯人已去,不如就帮他实现生前的遗愿吧。于是这位屡立战功,过去绝少过问政事的开国元帅向中央陈情。
在请愿中,刘帅恳请组织尊重刘主席生前想法,准许其海葬。人民海军愿意承担这一任务,满足老战友的遗愿。眼见德高望重,门生故吏遍布部队的刘帅都为此张了口,中央高层立刻统一了意见,准许其要求。
特殊葬礼本来在追悼会后,刘家人还在焦急等待组织对主席骨灰的处理决定,一通来自人民海军的电话突然不期而至。刘家人接到电话,了解到中央允许主席海葬的决定后喜不自胜。
随后便是紧张的筹备阶段。原本,刘主席一家人也想效仿周总理等领导人撒骨灰的惯例,低调进行,尽量减少对当地民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但海军和青岛方面对此极为重视,不愿降低仪式等级,辱没主席的最后一程。
他们对刘家人表示,当初在迎送主席骨灰时,郑州数万民众自发为主席送行。在这种事上,您可不能让青岛“落后”。1942年山东抗战最艰难的时刻,是刘主席亲临沂蒙指导工作,山东的百姓都记着主席的好!
此次海葬是国家级重大活动,肩负着教育广大群众,扭转其错误思想的政治任务。再说舰队旗舰出航,有战机战舰护航是军中惯例。还请王光美女士及主席子女无需多虑,放宽心便是。在众人的坚持之下,刘家人最终同意了治丧方案。
1980年5月19日上午10点整,从北京而来的飞机载着刘主席的骨灰及其家人降落在青岛机场。从机场到军港的30多分钟路程,全青岛有超过20万群众胸别白花,守候在道路两侧,为主席送行。
当天全青岛党政机关,学校企业一律降半旗致哀,军港上500多名海军官兵列队迎接众人登舰。
舰船启航时,海港部队鸣最高礼遇的21响礼炮,由四艘护卫舰、四架战斗机为海葬舰队“旗舰”,当时国内吨位最大的07型驱逐舰,海军早期“四大金刚”之首的101鞍山号护航。青岛港内所有船只为海葬舰队让出航道,鸣笛致敬。
行至指定位置,在争得王光美女士的同意后,主席海葬仪式正式开始。在播放的哀乐之中,在众人的哀悼中,主席幼子刘源打开了父亲的骨灰盒,由王光美女士,主席子女及战友、下属代表一把一把地将骨灰缓缓撒入大洋之中。
尽管早已泪如泉涌,但坚强的王光美女士想起了主席追悼会上总设计师对她说的话“是喜事,是胜利!”没错,这是国家和党又一次战胜敌人,扭转错误思想,拨乱反正,克服困难的胜利!是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战胜极端民粹思潮的胜利!
愿天下再无不公,愿天下再无邪恶,愿天下再无不幸!
参考文献:
《国家主席刘少奇的特殊葬礼》2006年第5期《百年潮》傅学正
《跟随王光美同志在河南迎送刘少奇同志骨灰的经过》2011年第21期《新闻爱好者》河南日报社 邓质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