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驶向未来出行的新征程

趣驾玩家 2025-04-01 15:45:41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自动驾驶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对出行的认知,为未来交通勾勒出一幅充满无限可能的崭新画卷。

自动驾驶,简单来说,就是车辆能够依据自身设备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理解,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规划行驶路线,自行进行运动控制,从而达到安全、舒适、高效的乘车体验。它是一门融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的交叉学科。从最初的设想萌芽到如今逐渐走向现实应用,自动驾驶技术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与发展。1925 年,无线电控制的汽车首次出现,拉开了自动驾驶发展的序幕。随后,通用汽车在 1939 年推出自动驾驶概念车,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几十年间,从斯坦福大学开发出能检测地面白线并避障的购物车,到日本筑波大学测试自动驾驶汽车,再到众多研发项目的纷纷涌现,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朝着实用化迈进。2004 年,DARPA 举办的自动驾驶汽车挑战赛更是极大地加速了其发展进程。

现代自动驾驶系统一般由感知、决策、执行和通信四个关键部分构成。感知系统如同车辆的 “眼睛” 与 “耳朵”,依靠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各类传感器收集车辆周围的即时信息,高精度地图则提供相对固定、更新周期较长的环境信息,并通过信息识别单元对传感器接收的信息加以识别。决策系统宛如车辆的 “大脑”,作为支持电脑基础运作的软件,它统一协调安排自动驾驶汽车的硬件及各种传感器,内置高级人工智能,引导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执行系统作为底层控制系统,负责执行汽车刹车、加速、转向等具体操作。通信系统则实现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是一系列车载通讯技术的总称。

依据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的分级体系,自动驾驶从低到高分为 L1 至 L5 五个级别。L1 级的定速巡航等功能仅能实现部分辅助;L2 级可自主处理横向和纵向控制,特斯拉的 Autopilot 系统便是这一级别的典型代表;L3 级即有条件自动驾驶,在特定设计运行条件下,车辆自动驾驶系统能持续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不过驾驶员仍需对系统请求作出适当响应,在系统要求时接管车辆,2024 年,蔚来、比亚迪等车企获批进入中国首批 L3 级自动驾驶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名单,标志着 L3 级自动驾驶开始迈向市场化应用;L4 级可在特定场景下完全无需人类驾驶员干预,谷歌 Waymo 是这一级别的突出代表;而终极的 L5 级则是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在任何场景下都能实现自主驾驶,目前仍处于探索研发阶段。

2025 年被视为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节点,L3 级自动驾驶正式迈入 “元年”,众多车企纷纷发力。例如,特斯拉 FSD 基于端到端架构,通过海量用户数据训练,实现从停车位到停车位的全场景导航辅助驾驶;华为 ADS 3.0 以多模态大模型为核心,融合激光雷达、摄像头与高精地图,支持 360 度全向感知和复杂场景决策;广汽 ADiGO GSD 升级后支持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结合在线高精地图和车端众包感知技术,可实现动态路况的分钟级更新。

然而,自动驾驶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安全长尾难题首当其冲,极端天气、突发障碍物等 “长尾场景” 仍依赖人工接管。全维度安全方面,如华为提出的 “五全安全”(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尚未完全实现,尤其在隧道、暴雨等场景下车辆感知能力受限。法规与伦理困境也较为突出,L3 级以上事故责任划分模糊,各国法规相对滞后,大规模运营许可仍未全面放开。此外,算法黑箱问题导致端到端模型的决策逻辑缺乏透明性,安全性难以验证。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但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与突破,端到端架构、BEV 感知、3D 高斯溅射重建技术等将引领下一代系统发展。市场格局上,比亚迪通过成本下探实现 “智驾平权”,华为与车企的 HI 模式推动平台化生态竞争。政策方面,中国四部委联合试点城市加速 L3 认证,预计 2026 年 L3 渗透率将突破 15% 。自动驾驶技术正引领我们驶向一个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未来出行新时代,让我们拭目以待它在未来交通领域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方面,如特定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或者某一车企的技术路线想深入了解,欢迎随时告诉我,我可以进一步完善文章。

0 阅读:4
趣驾玩家

趣驾玩家

专注分享汽车的相关知识